首页 理论教育 探讨流行唱法的内心听觉与内心视象

探讨流行唱法的内心听觉与内心视象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流行唱法的内心听觉是无声的,是流行唱法演唱者对于作品音乐律动风格、旋律、歌词、编曲等的主观理解,以及对于音效记忆产生化学性反应的声音心理图绘。流行演唱的内心视象,它不是视网膜可视的,内心视象可分为再现的内心视象与再造的内心视象。

探讨流行唱法的内心听觉与内心视象

有时候不得不感叹,人类的肌体构造真神奇,人的心理直接可以影响生理。神经科学安东尼奥·达玛西奥曾这样解释:“心理(psyche)一词最初的含义是呼吸和血液。”所以心理与我们的身体是完整的能量体。嗓音与心理及神经紧密相连,《表演练声课》中有提道:“要努力训练嗓音去接收并传输情感、想象、心理和理智的神经冲动。演员必须努力提高自己身体的理解力、听辨力、感受力和表达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演员的大脑就是他们的身体。”然而,任何种类的演唱都是由大脑运动神经皮层产生的神经冲动,通过中枢神经传送到发声结构,再由发声结构相互协调的活动。在演唱时,有声听觉的反馈与内心听觉的调整、直观视觉的反馈与内心视觉的搭建,都与心理、神经冲动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听觉,对于歌手来讲是对外部音响的接收和反应,听觉是由耳、听神经和听觉中枢的共同活动来完成的。而流行唱法演唱者的声音概念,是通过话筒扩音传给音箱进行放大后,再通过外耳、中耳的传音系统传入内耳的感音系统,声波刺激耳膜,经听神经传导到大脑,听辨能力是通过外周感受器官传导到大脑后,经过大脑做出判断的能力。这是靠平时的声音听觉训练,以积累的声音形象为基础的,训练过程通常需要一年半载的时间。

此外,流行歌手对于声音的判断与控制,需要通过话筒和音箱来实现的,就是用话筒和音箱等电声设备来控制、调节声音的远近、强弱并发挥出演唱者本人最美、最具磁性的音色。演唱者在歌唱的时候很可能只沉浸在自己的表现中,觉得自己的声音很好听、很响亮,可是别人却觉得听不见在唱什么,这很可能是因为声音都“窝”在口腔里,由于声波可以通过骨传导传入听神经,所以演唱者本人可以接收到很大的声响,但其实声音并没有传递出去。而日常的优质声音训练,可以建立良好的声音形象,及时有效地调整歌唱状态。这是一个优秀歌手必备的素质。

流行唱法的内心听觉是无声的,是流行唱法演唱者对于作品音乐律动风格、旋律、歌词、编曲等的主观理解,以及对于音效记忆产生化学性反应的声音心理图绘。这种声音心理图绘,正是所唱作品旋律的音高、音强、音色、音程以及歌词等,是演唱者进行乐感处理的根据。这种进入演唱者潜意识的声音心理图绘刺激大脑神经产生神经冲动从而发出信号,使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进行情感调控,让心理图绘通过演唱抒发而增强其表现力。

除了通过声音训练来了解自己的发声及共鸣,拓展自己内心听觉的能力外,我们还可以反复练唱,研究作品的编曲风格、旋律走向及音高变化,进一步处理演唱的细节,然后再通过录音审听来提高表现效果。在正式的演唱中,对听觉及内心听觉的客观了解和训练,有利于充分调整气息,技巧娴熟于心地进行歌唱及情感的释放。(www.xing528.com)

流行演唱的内心视象,它不是视网膜可视的,内心视象可分为再现的内心视象与再造的内心视象。再现的内心视象是人们的过往经历,通过唤醒储存的记忆重新在脑海中呈现;再造的内心视象,是通过对事物信息的理解而产生想象的结果。流行演唱者歌唱的内心视象属于再造的内心视象,是通过歌词、创作背景、旋律等刺激神经及情绪进行创造性地想象而制造出的心理景象。

想要增强作品的综合感染力,演唱者在对作品即兴演唱创作时需要运用内心视象对歌曲进行想象,唤醒内心画卷,刺激神经冲动带动发声结构,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把作品画面完整地“唱绘”给听众,使听众伴随有情绪画面的歌声进入作品的意境中,所谓“身临其境”,唤起听众的内心视觉,甚至把自己想象成作品中的角色,这样的歌声才真正具有感染力。

在李小君《论歌唱中的内心听觉与视觉》一文中提道:“歌唱中的内心听觉与视觉在实际的演唱中是相互融合并同步进行的。歌唱的审美过程是多种心理要素的综合运动过程,它是随着音乐本身的运动过程而进行思维的过程。”熟知了以上信息,我们就不难理解湖南卫视《歌手》节目中,为什么许多现场观众在听到歌曲后会泪流满面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