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癌症治疗:化学治疗的创新与选择

癌症治疗:化学治疗的创新与选择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世纪初,德国药物学家埃尔利希首次提出用化学合成药物治疗癌症。在放射治疗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化学家开始尝试用化学合成物质治疗癌症。1986年,中国医学家王振义用视黄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获得很高的缓解率。直到20世纪末,手术、放疗和化疗依然被认为是癌症治疗最重要的“三板斧”。

癌症治疗:化学治疗的创新与选择

20世纪初,德国药物学家埃尔利希(Paul Ehrlich)首次提出用化学合成药物治疗癌症。在放射治疗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化学家开始尝试用化学合成物质治疗癌症。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芥子气曾被应用于战场。当时的医生注意到芥子气能使人体白细胞数量直线下降,于是科学家开始论证这样一种可能性:既然芥子气可以降低白细胞数量,那么它是否能抑制白血病或淋巴癌患者体内疯长的白细胞。不过,结果令人遗憾,芥子气本身对癌症没有什么疗效。经过不断的试验,1943年,美国耶鲁大学的药理学家吉尔曼(Alfred Gilman)和古德曼(Louis Goodman)采用氮芥成功进行了淋巴瘤治疗的临床试验,揭开了现代肿瘤化学治疗的序幕。随后,科学家通过不断的试错、验证,形成了联合化疗法,即对多种化疗药物进行混合搭配,以获得最大的效果。20世纪60年代,化疗取得了重大进展,其被证明可治愈霍奇金淋巴瘤以及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并能有效控制许多其他癌症。早期药物多以DNA为靶,利用高活性分子与DNA的碱基形成共价化合物,从而达到抑制癌细胞增殖的目的,如氮芥类药物、铂金类药物、蒽环类药物等。70年代,出现了以微小管和其组成单元微管蛋白为靶的药物,如长春碱类抗癌药、紫杉醇和视黄酸。1986年,中国医学家王振义用视黄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获得很高的缓解率。后来发现,王振义通过实验猜想所用的视黄酸,可以直接靶定一个致癌基因。因此可以说,中国医学家无意中最早使用了分子靶向药物。直到20世纪末,手术、放疗和化疗依然被认为是癌症治疗最重要的“三板斧”。(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