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产动物蛋白质需求解析

水产动物蛋白质需求解析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确定配合饲料中蛋白质最适需要量,这在水产动物营养学和饲料生产上极为重要。鱼、虾类对蛋白质需要量的高低,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鱼、虾类的种类、年龄、水温、饲料蛋白源的营养价值以及养殖方式等,对蛋白质的需要量均会产生影响。草鱼在幼鱼阶段以浮游动物等为食,对蛋白质的需要量较高,随着生长发育食性转变到完全能够摄食水生植物的时候,对饲料蛋白质需要量降低。

水产动物蛋白质需求解析

一、蛋白质需要的研究方法

蛋白质是决定鱼、虾类生长的最关键的营养物质,也是饲料成本中花费最大的部分。确定配合饲料中蛋白质最适需要量,这在水产动物营养学和饲料生产上极为重要。鱼、虾类对蛋白质需要量包含两个意义:①维持体蛋白动态平衡所必需的蛋白质量,即维持体内蛋白质现状所必需的蛋白质量;②能使鱼、虾类最大生长,或能使体内蛋白质积蓄达最大量所需的最低蛋白质量。在鱼、虾类养殖生产中通常考虑的是后者。

鱼、虾类对蛋白质需要量的高低,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鱼、虾类的种类、年龄、水温、饲料蛋白源的营养价值以及养殖方式等,对蛋白质的需要量均会产生影响。确定鱼、虾类最大生长蛋白质需要量有如下方法。

(1)蛋白质浓度梯度法,采用不同梯度蛋白质含量的试验饲料来饲养鱼、虾类,测定各试验组鱼、虾类的增重率、蛋白质效率等指标,确定蛋白质需要量。

(2)使用营养价值高的蛋白质饲料,使氮的平衡达到最高的正平衡,由摄取的氮量计算出蛋白质最大需要量。

(3)使用营养价值高的蛋白质饲料饲养鱼、虾类,经一定时间达到鱼体氮的最大增加量,计算出蛋白质最大需要量。

(4)正交试验设计法,可以在一次实验中同时得到多种营养素的适宜含量。

在研究饲料中蛋白质适宜含量的试验中,不同的研究者会得出不同的结果,这是因为所使用的动物规格、饲料配比、试验条件、试验方法、评价标准等不同所致。荻野珍吉提出:对鲤鱼以氮的最大积蓄量为标准时,以酪蛋白为蛋白源,其蛋白质的需要量为11~12g/(kg·d);以蛋白质利用率为标准时为5.6~8.1g/(kg·d)。现在,以氮的最大积蓄量为标准时蛋白质的需要量为11 g,以氮的利用率为标准时蛋白质的最高需要量为7g,则其投饲率和饲料蛋白质含量的关系如表3-2所示。

表3-2 投饲率和饲料蛋白质含量的关系(%)

二、几种主要养殖鱼类对蛋白质的需要量

(一)主要淡水养殖鱼类对蛋白质的需要量

青鱼属于肉食性鱼类,杨国华等用酪蛋白为蛋白源,采用梯度法求得青鱼鱼苗对蛋白质需要量为41%,王道尊等报道,2龄青鱼在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在29.54%~40.85%时增重率缓慢上升,并达到最高值,当蛋白质含量超过40.85%时,增重率下降。

这一结果同分析青鱼的天然饲料——螺蚬的蛋白质含量38.89%和黄蚬的蛋白质含量32.2%相近。所以可确定青鱼配合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在青鱼夏花阶段为40%,鱼种阶段为35%,养成鱼阶段为30%。

草鱼属于草食性鱼类,林鼎等采用蛋白质浓度梯度法,对体重2.4~8 g的草鱼进行试验,结果得到蛋白质最适需要量为27.66%。

黄忠志等的试验报道:体重1.9 g的草鱼在水温为25℃~26℃时,蛋白质最适需要量为48.26%;体重5.5~4.0 g的草鱼,在水温为18℃~23℃时,蛋白质最适需要量为31.98%;体重10 g的草鱼,在水温为25℃时,蛋白质最适需要量为28.20%。用豆饼鱼粉为饲料蛋白源,对体重33 g的草鱼经217 d的饲养结果,以含蛋白质32.64%的饲料组生长最佳。草鱼在幼鱼阶段以浮游动物等为食,对蛋白质的需要量较高,随着生长发育食性转变到完全能够摄食水生植物的时候,对饲料蛋白质需要量降低。所以,草鱼配合饲料的蛋白质含量从鱼苗到夏花阶段可确定为30%,鱼种到养成鱼阶段可确定为22%~25%。

团头鲂属草食性鱼类,据邹志清等报道,对饲料中蛋白质最适需要量为21.25%~30.83%。

鲤鱼属杂食性鱼类,它在世界上被广泛地作为养殖对象,所以国内外学者对鲤鱼的营养研究较多。鲤鱼对蛋白质的需要量,据荻野珍吉等报道,在水温为20℃~27℃时,用酪蛋白为蛋白源,测定其维持体蛋白质,即氮的平衡为零时,每100 g体重鲤鱼每天最低需摄取17 mg氮,相当于0.106 g蛋白质。在不同投饲率的场合,鲤鱼维持体蛋白基础代谢的最低饲料蛋白质见表3-3。

表3-3 鲤鱼维持体蛋白所需最低饲料蛋白质含量(%)

从表3-3可见,鲤鱼用3%~5%饲料蛋白质就能维持体蛋白平衡,该含量即为鲤鱼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最低饲料蛋白质含量。

确定鲤鱼体的蛋白质最大积蓄量或最大速度生长时所必需的蛋白质量。尽管体蛋白质最大积蓄量和最大速度生长并不是一回事,但是两者所得到的蛋白质需要量是很相近的。据荻野珍吉等试验认为:体重100 g鲤鱼的氮平衡达到最大值时,氮的最低摄取量为190~200 mg,换算成蛋白质为1.19~1.25 g。在不同投饲场合,鲤鱼体蛋白质最大积蓄时,其饲料蛋白质含量如表3-4所示。

表3-4鲤鱼体蛋白质最大积蓄时饲料蛋白质的含量(%)

从表3-4可见,鲤鱼最大速度生长时,投饲率在3%~4%,饲料蛋白质含量为29%~38%。我国学者对鲤鱼的营养需要的研究也做了大量工作。从养殖生产实际出发,在鲤鱼配合饲料中蛋白质含量,鱼苗阶段(0.02~0.2 g)为40%~45%,鱼种阶段(0.2~100 g)为35%~40%,成鱼阶段(100 g以上)为30%~35%。

罗非鱼也属杂食性鱼类,据黄忠志等研究,罗非鱼的饲料蛋白质最适需要量为31%,王基炜等试验,当饲料蛋白质含量为30%时生长最佳。

虹鳟是肉食性,属冷水性鱼类。据荻野珍吉报道,在水温为12℃~19℃时,测定其维持体蛋白质,即在氮平衡为零时,每100g体重的虹鳟每天最低摄取氮14 mg,相当于88 mg蛋白质,在不同投饲率的场合维持体蛋白最低饲料蛋白质含量,见表3-5。

从表3-5可见,虹鳟用2%~4%饲料蛋白质,就能维持体蛋白质,即为虹鳟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最低饲料蛋白质含量。虹鳟每天每100 g体重的氮平衡达到最大正值时,氮的最低摄取量为186 mg,换算成蛋白质为1.16 g。在不同投饲率的场合,虹鳟体蛋白质最大积蓄时,其饲料蛋白质含量见表3-6。

表3-5 虹鳟维持体蛋白所需饲料蛋白质含量(%)

表3-6 虹鳟体蛋白最大积蓄时饲料蛋白质含量(%)

从表3-6可见,虹鳟能最大速度生长,投饲率在2.5%~3.5%时,饲料蛋白质含量为38%~46%。可生产上虹鳟的饲料蛋白质最适需要量为:鱼苗阶段45%,鱼种阶段40%~45%,成鱼阶段35%~40%。

斑点叉尾鲴属杂食性鱼类,对饲料蛋白质需要量为:鱼苗阶段35%~40%,鱼种阶段30%~35%,成鱼阶段28%~35%。

鳗鲡属肉食性鱼类,对饲料蛋白质需要量为:鳗线(白仔鳗)48.5%,幼鳗(黑仔鳗)45%,成鳗41%。

鲮鱼的饲料蛋白质最适需要量为38.88%~44.44%。(www.xing528.com)

(二)主要海水养殖鱼类对蛋白质的需要量

海水鱼类的养殖是开发海洋牧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上据不完全统计,海水和咸淡水的养殖鱼近百种。国外对主要海水养殖鱼类的营养和饲料的研究已取得不少成果。现简要介绍如下。

鰤鱼是日本的主要海水养殖对象。据日本坂本饲料株式会社最近研究成果,确定鰤鱼稚鱼饲料蛋白质最适需要量为45%,鰤鱼育成用饲料蛋白质最适需要量为40%。

真鲷是名贵海水养殖鱼类,据米康夫报道,其饲料蛋白质最适需要量为55%。

黑鲷是我国主要海水养殖鱼类,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徐学良研究认为,黑鲷幼鱼饲料蛋白质需要量为40%以上,以45%为最佳。对黑鲷幼鱼投喂低蛋白质饲料(30%~35%)时,其鱼体蛋白质含量偏低,而鱼体脂肪含量却偏高。

金鲷的饲料蛋白质最适需要量为40%。

鲽鱼饲料蛋白质最适需要量为50%。

三、甲壳动物对蛋白质的需要量

(一)虾类对蛋白质的需要量

对虾的种类很多,国内、外不少学者对对虾饲料蛋白质的需要量做了许多工作,在配合饲料中蛋白质的最适需要量因对虾的种类不同而异,对同一种对虾由于研究者所用饲料蛋白源不同和饲料配方中其他组分的影响,以及试验条件不同,而使试验结果也有一定的差异。

随着对虾的生长,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也要增加。但在对虾商品配合饲料生产上,除中国对虾饲料中最适蛋白质含量随着生长而增加外,一般是随着生长其饲料蛋白质含量逐渐下降,如表3-7所示。

表3-7 饲料蛋白质含量随生长变化情况

(二)河蟹对蛋白质的需要量

河蟹(中华绒螯蟹)是我国的名贵养殖对象。其对饲料蛋白质的需要量,徐新章采用L9(34)正交设计试验方法对河蟹溞状幼体配合饲料蛋白质、脂肪、纤维素和糖的适宜含量进行试验,结果分别为45%、6%、4%、20%,张萍等报道,河蟹饲料蛋白质需要量为35%~46%。

四、影响水产动物对蛋白质需要量的因素

水产动物饲料中蛋白质的适宜含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水产动物种类

水产动物种类不同,食性及代谢机能也不同,即使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对饲料蛋白水平的要求也不同,一般的规律是肉食性动物要求蛋白质水平高,草食性动物要求低,而杂食性动物的要求居中。

(二)水产动物规格

对同一种动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其生理代谢活动不同,对蛋白质需求也不同,幼体时代谢旺盛,生长潜力大,对蛋白质的要求较高,随着生长发育的进行,生长潜力渐小,对蛋白质的要求也渐低。另外,与动物消化系统的发育也有关系,小规格时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消化机能低,为满足生理需要,要求饲料蛋白质水平高,随着消化系统的发育和完善,消化机能渐强,对饲料蛋白质水平的要求也渐低。但是对于亲体来说,为促进其性腺发育,对蛋白质的要求量要比成体高。

(三)蛋白质质量(营养价值)

蛋白质的种类不同,其质量(营养价值)则不同,即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数量和比例就不同,而在一定条件下,水产动物对各种必需氨基酸的需求是一定的,因此,营养价低的蛋白质要求较多的数量才能满足其需要,而营养价较高的蛋白质,只需少量即可满足其生理需要。

(四)非蛋白可消化能

为了让蛋白质尽量地转化为体蛋白,饲料中应含有一定量的非蛋白可消化能(脂肪、可消化糖)。假如非蛋白可消化能不足,动物体将利用部分蛋白质作为能量而消耗,这就减少了蛋白质供给生长的数量,反之,若非蛋白可消化能充足,蛋白质则减少了用于能量的消耗,能更有效地合成体蛋白,因此,饲料中非蛋白可消化能含量低时,蛋白质水平应适当高些,反之,蛋白质水平可适当低些。

(五)天然饲料

如果养殖水体中天然饲料含量丰富,则人工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可低些,反之,蛋白质含量应高些。所以,池塘粗养或半精养时,人工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可低些,而池塘精养或网箱养殖、流水养殖时,人工饲料中蛋白质水平应高些。

(六)投饲率

投饲率与饲料蛋白质水平密切相关,因为二者存在下列关系:

蛋白质需求量=蛋白质含量×投饲率

若投饲率较高,饲料中有少量蛋白质即可满足需要,反之,则要大量方可满足需要。在此要注意,由于水生动物消化器官的结构和机能等方面的因素,投饲率也不可能过大或过小,因此,饲料蛋白质水平也不能过低或过高。

(七)环境因素

水温和溶氧是影响水产动物饲料中蛋白质适宜含量最重要的环境因素,特别是水温。在一定的范围内,水温、溶氧越高,机体代谢越旺盛,就要求有大量的蛋白质满足其营养需要;反之,少量蛋白质即可满足其需要。此外,盐度、pH、硬度等也会影响蛋白质适宜水平。总之,当环境因素越适合机体的代谢时,蛋白质水平就应越高,反之,则应低。

在养殖生产中,为了尽快促进养殖动物的生长发育,就必须保证饲料中蛋白质的适宜含量,但是在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并非越高越好。这一方面要考虑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机体的生长速度及代谢机能也是有限的,倘若蛋白水平太高,不但不能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反而影响机体的正常代谢,饲养效果降低,严重时导致动物中毒,再加上饲料原料的高成本,致使整个养殖生产经济效益降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