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上易传导读|周易杂卦第十一章

汉上易传导读|周易杂卦第十一章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翰林学士左朝奉大夫知制诰兼侍读兼资善堂翊善长林县开国男食邑三佰户赐紫金鱼袋《杂卦》专以刚柔升降,反复取义,又揉杂众卦,以畅无穷之用。屯见而不失其居,蒙杂而著。刚柔相杂,乃成诸卦,故曰“乾刚坤柔”。归妹以三易四,男行而女从,夫妇之正也。[2]“革”,诸本均作“离”,考之《周易》经文,当作“革”。[4]“进周易表”一篇,宋刊本无,今据《经解》本补。《四库》本题为“汉上易传表”。

汉上易传导读|周易杂卦第十一章

翰林学士左朝奉大夫知制诰兼侍读兼资善堂翊善长林县开国男食邑三佰户赐紫金鱼袋

《杂卦》专以刚柔升降,反复取义,又揉杂众卦,以畅无穷之用。而《归藏》《连山》、三代之《易》,皆在其中。百世之后,有圣人作不外是也。康节曰:“乾坤三变,坎离不动。”故《太玄》准之以玄冲玄错。

乾刚坤柔。比乐师忧。临、观之义,或与或求。屯见而不失其居,蒙杂而著。震,起也;艮,止也。损、益,盛衰之始也。大畜,时也;无妄,灾也。萃聚而升不来也,谦轻而豫怠也。噬嗑,食也;贲,无色也。兑见而巽伏也。随,无故也;蛊,则饬也。剥,烂也;复,反也。晋,昼也;明夷,诛也。井通而困相遇也。咸,速也;恒,久也。涣,离也;节,止也。解,缓也;蹇,难也。睽,外也;家人,内也。否、泰反其类也。大壮则止,遯则退也。大有,众也;同人,亲也。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小过,过也;中孚,信也。丰,多故也;亲寡,旅也。离上而坎下也。小畜,寡也;履,不处也。需,不进也;讼,不亲也。大过,颠也;遘[632],遇也,柔遇刚也。渐,女归待男行也。颐,养正也。既济,定也。归妹,女之终也。未济,男之穷也。,决也,刚决柔也。君子道长,小人道忧也。

乾、坤,易之门,凡刚皆乾也,凡柔皆坤也。刚柔相杂,乃成诸卦,故曰“乾刚坤柔”。比得位而众比之,故乐;师犯难而众从之,故忧。忧乐以天下也。临之九二在下,四阴与之,故能以大临小;观之九五在上,四阴求之,故能以上观下。或与或求,乃成临、观之义。屯自震变,四之五,虽见于屯也,而不失其所居,所以大亨欤?蒙自坎变,五之上,阴阳相杂,虽杂也,而九自著见,阴岂能蒙之?所以蒙亨欤?阳起于坤而出震,则静者动;阳止于艮而入坤,则动者静。故起莫如震,止莫如艮也。损以九三为上,由泰而损,始衰者也。益以九四益初,由否而益,始盛者也。故损、益盛衰之始也。大畜以四、五之柔而畜三阳,时也。无妄九五、六二中正,而三、四、上爻为无妄之疾,灾也。关子明曰:“无妄而灾者,灾也。有妄而灾者,其所宜也,非灾之者也。”萃二阳萃于上,升二阳升于下,升者往也,升往则不来矣。不来者,必聚于上也,气之方升,谁能遏之?故曰“萃聚,而升不来也”。谦自上降三,豫自初升四,谦故降也轻,豫故怠而止,故曰“谦轻而豫怠也”。噬嗑除间者也,四为颐中有物,故曰“噬嗑,食也”。贲自泰来,本无色也。刚柔交错,然后有文,故曰“贲,五色也”。阴随阳升,说而见乎外,故曰“兑,见也”。阳随阴降,巽而伏乎内,故曰“巽,伏也”。施说之道,小者亦伸,处巽之时,大者亦屈,无非天也。随,随时也,以是为正,故曰“随,无故也”。蛊,坏也。二往之五,饬蛊之道,故曰“蛊,则饬也”。剥,烂也,五阴溃于内也。复,反也,剥上反于下也。晋之明,进而至于昼。明夷之明,降而至于诛。夷,诛也。其明熄矣,非诛之象乎?泰初之五,往来不穷,故曰“井通”。否上之二,阳遇阴而见掩,故曰“困相遇也”。或往而通,或来而困,唯其时也。以刚下柔,其感必速,故曰“咸,感也”。刚上柔下,可以持久,故曰“恒,久也”。涣三阳涣离,故曰“涣,离也”。节三阳止而不去,故曰“节,止也”。阳离则三阴散,阳止则三阴来,阳者阴之表也。蹇二往五,涉难也,故曰“蹇,难也”。解五来二,复吉也,故曰“解,缓也”。来者为缓,则往者当夙,故曰“有攸往,夙吉”。关子明曰“明乎外者,物自睽”,故曰“睽,外也”。“明乎内者,家自齐”,故曰“家人,内也”。君子泰则小人否,小人泰则君子否,故曰“否、泰,反其类也”。四阳并进,六五以和易待之,可以止而仕也,故曰“大壮则止”。四阳偕往,二阴在内而执其柄,可以退而去也,故曰“遯则退也”。同人六二,得中得位而同乎人,同乎人则人亦亲之,故曰“同人,亲也”。大有六五柔得尊位,而有其众,有其众则众亦归之,故曰“大有,众也”。水火相革,革已废也,故曰“革,去故也”。以木巽火,火方兴也,故曰“鼎,取新也”。功成者退,方来者进,一去一取,天之道也。小过二阳在内,动而止,小者过也,故曰“小过,过也”。中孚二阴在内伏而说,小者信也,故曰“中孚,信也”。丰、泰二之四,进退不得其所,多故也。多故则难处,故曰“丰,多故也”。旅,否三之五失位无应,以其旅于外也。旅外者不如在内之为安,故曰“亲寡,旅也”。丰多故也,故四、五相错,然后有庆。亲寡,旅也,故五动二应,而后有誉。离火炎上也,故阳爻多凶;坎水趣下也,故阴爻多凶。坎、离相济者也。小畜五阳而畜一阴,所畜者寡,故曰“小畜,寡也”。履一柔而履二刚,不处为善,故曰“履,不处也”。需,险在前,三阳需时而不进。关子明曰:“履而不处者,其周公乎!需而不进者,其仲尼乎!”险在下而阳上行,相过者也,故曰“讼,不亲也”。自“大过,颠也”而下,简册错乱,当曰“颐,养正也。大过,颠也。遘,遇也。遘当作姤,柔遇刚也。夬,决也,刚决柔也。君子道长,小人道忧也。渐,女归待男行也。归妹,女之终也。既济,定也。未济,男之穷也。”颐一阳在上而养四阴,正也,故其卦以下养上为颠。大过一阴在上,四阳无所托,颠也,故其卦初阴承阳,无失位之凶,阴宜在下也。姤以一柔而遇五刚,故曰“姤,遇也,柔遇刚也”。夬以五刚而决一柔,故曰“夬,决也[633],刚决柔也”。姤,小人道长,君子道忧也,故系于金柅。夬,君子道长,小人道忧也,故无号之凶。女以外为归,乾男下而迎三,然后坤女行而归,故曰“渐,归[634]待男行也”。归妹以三易四,男行而女从,夫妇之正也。上六无应,守正而终不改之义也,故曰“归妹,女之终也”。既济,虞翻曰“六爻得位,定也”,故曰“既济,定也”。未济,伊川曰“三阳失位”,故曰“未济,男之穷也”。

【注释】

[1]“六十二”,《四库》本作“六十四”。

[2]“革”,诸本均作“离”,考之《周易》经文,当作“革”。

[3]“于”,《四库》本作“乎”。

[4]“进周易表”一篇,宋刊本无,今据《经解》本补。《四库》本题为“汉上易传表”。

[5]“巳”,《经解》本作“己”,《四库》本作“七”。

[6]“称”上,《四库》本有“则”字。

[7]“大”,《经解》本、《四库》本作“太”。

[8]“强”,原作“疆”,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9]“象”字,《四库》本无。

[10]“卦变”,《四库》本作“变卦”。

[11]按程颐《易传》原文作:“量可而进,适其时则无咎也。”

[12]“于”,《四库》本作“於”。“於”,今本据其意一般改作“于”,后同。

[13]“巽”下,诸本均有“兑”字,今据文意删。

[14]“恒”,原作“常”,今据《四库》本改。

[15]“间”,原作“闲”,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16]“以”字,《四库》本无。

[17]“矣”字,《四库》本无。

[18]“致”,《四库》本作“至”。

[19]“冰”,原作“水”,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20]“六”上,《四库》本有“于”字。

[21]“之”字,《四库》本无。

[22]“知如日月之明,光大也”,《四库》本作“知如日月之光明,大也”。

[23]“钦”,《经解》本、《四库》本作“敛”。

[24]“冰”,原作“水”,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25]“之”字,《四库》本无。

[26]“太”,《经解》本、《四库》本作“大”。

[27]“已”,《四库》本作“矣”。

[28]“也”字,《四库》本无。

[29]“为”上,《四库》本有“之”字。

[30]“六”,《四库》本误作“交”。

[31]“大”,《经解》本、《四库》本作“太”。

[32]“南北”二字,《四库》本无。

[33]“合”,《四库》本作“别”。

[34]“譬”,《经解》本、《四库》本作“辟”。

[35]“卦”字,《经解》本、《四库》本无。

[36]“《太玄》”上,《经解》本、《四库》本有“故”字。

[37]“二”,原作“一”,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38]“不”字,《经解》本、《四库》本作“而”。

[39]“息与消纠”,《经解》本、《四库》本作“消与息纠”。

[40]“家”,《经解》本、《四库》本作“蒙”。

[41]“以”字,《四库》本脱。

[42]“己”,《四库》本作“五”。

[43]“坎”字,原作“次”,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44]“人”字,《经解》本缺。

[45]“必”字,《四库》本缺。

[46]“过”上,《四库》本多“太”字。

[47]“相”字,据《经解》本、《四库》本补。

[48]“逋”,原作“通”,今据《经解》、《四库》本改。

[49]“下”,《经解》本、《四库》本作“不”。

[50]“然”字,《四库》本无。

[51]“曰”字,《四库》本无。

[52]“无”上,《四库》本多“以”字。

[53]“正”字,据《经解》本、《四库》本补。

[54]“矣”字,《四库》本无。

[55]“聚”字,《四库》本缺。

[56]“二”,原作“一”,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57]“日”,原作“目”,据《四库》本改。

[58]“于”字,《四库》本缺。

[59]“师”,《经解》本作“帅”。

[60]“祸”,《四库》本作“害”。

[61]“观六四”,原作“观四”,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62]“自”字,《四库》本无。

[63]此处似脱“在卦气为……”或“以卦气言之……”等语,六十四卦惟比、否两卦没有此语,特书此存疑。

[64]“闲”字,《四库》本作“间”。

[65]“也”上,《四库》本有“者”字。

[66]“者”字,《四库》本缺。

[67]“知”字,《四库》本无。

[68]“此”,原作“比”,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69]“此”,原作“比”,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70]“伯”,原作“相”,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71]“君”上,《经解》本、《四库》本有“乎”字。

[72]“五”字,原作“王”,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73]“九”字,《经解》本、《四库》本作“成”。

[74]“之”字,《四库》本缺。

[75]“刚”,据《周易》经文,当为“乾”。

[76]“危”,《经解》本、《四库》本作“尾”。

[77]“反”,《经解》本、《四库》本作“及”。

[78]“幽”上,《四库》本有“在”字。

[79]“知”,《经解》本、《四库》本作“智”。

[80]“知”,《四库》本作“智。”

[81]“以”字,《四库》本无。

[82]“反”,《四库》本作“返”。

[83]“乃”,《四库》本作“则”。

[84]“为”,《四库》本作“而”。

[85]“三”,《经解》本作“二”。

[86]“也”字,《四库》本缺。

[87]“时也”二字,《经解》本、《四库》本缺。

[88]“曰”,《四库》本作“谓”。

[89]“尔夫”,原作“尔天”,《四库》本作“而夫”,今据《经解》本改。

[90]“象”下,《四库》本有“也”字。

[91]“天”字,《四库》本缺。

[92]此处似脱“在卦气为……”或“以卦气言之……”等语,六十四卦惟比、否两卦没有此语,特书此存疑。

[93]“唯”,《四库》本作“惟”。

[94]“六”下,《四库》本有“则”字。

[95]“贞”,《四库》本作“正”。

[96]“二”上,《四库》本有“以”字。

[97]“非”,原作“则”,今据《四库》本改。

[98]“与”字,《四库》本无。

[99]“同”,《经解》本、《四库》本作“用”。

[100]“正”,《经解》本作“五”。

[101]“九三”,《四库》本作“六三”,误。

[102]“知”下,《四库》本多“其”字。

[103]“岂”,《四库》本作“其”。

[104]“三”,原作“二”,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105]“师”后,《宋刊》本多“克”字,今据《周易》经文删。

[106]“故”上,《四库》本多“是”字。

[107]“大”,《四库》本作“犬。”

[108]“言”,《四库》本作“曰”。

[109]“也”字,《四库》本缺。

[110]“三”,《四库》本作“二”。

[111]“公”,《四库》本作“君”。

[112]“太”,《四库》本作“大”。

[113]“辩”,《四库》本作“辨”。

[114]“好”,《四库》本作“爱”。

[115]“漫”下,《经解》本、《四库》本有“无”字。

[116]“而”字,《四库》本缺。

[117]“无”下,《四库》本有“往”字。

[118]“干戈”,《四库》本作“戈兵”。

[119]“我”下,《经解》本、《四库》本有“诚”字。

[120]“牛”字,据《经解》本、《四库》本补。

[121]“足居之,兄长之”,宋刊本作“足之”,缺“居之”“兄长”,今据《经解》本、《四库》本补。

[122]“上”,《经解》本、《四库》本作“止”。

[123]“日”字,《四库》本作“目”。

[124]“俟”字,《四库》本缺。

[125]“悔”字,《经解》本、《四库》本无。

[126]“不”字,《经解》本、《四库》本无。

[127]“四”字,《经解》本、《四库》本无。

[128]“不”字,《经解》本、《四库》本无。

[129]“得”,《经解》本、《四库》本作“从”。

[130]“常”,《四库》本作“尝”。

[131]“二”,原作“一”,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132]“随”,《四库》本作“从”。

[133]“六二”,《四库》本作“初六”。

[134]“而”,《经解》本、《四库》本作“以”。

[135]“有”,《四库》本作“之”。

[136]“之”字,《四库》本无。

[137]“孚”,原作“嘉”,今据《四库》本改。

[138]“然”下,《四库》本多“而”字。

[139]“救”,《四库》本作“革”。

[140]“而”,《四库》本作“以”。

[141]“准”下,《四库》本有“之”字。

[142]“之”字,《四库》本无。

[143]“无”字,《经解》本、《四库》本作“毋”。

[144]“母”下,《四库》本有“道”字。

[145]“上”,《经解》本、《四库》本作“止”。

[146]“五”下,《四库》本多“五”字。

[147]“誉”,《经解》本、《四库》本作“蛊”字。

[148]“正”,《四库》本作“贞”。

[149]“乎”,《四库》本作“也”。

[150]“之”下,《四库》本有“辞”字。

[151]“人”,《四库》本作“下”。

[152]“哉”,《四库》本作“乎”。

[153]“五”,原作“九”,今据《四库》本改。

[154]“有”字,宋刊本缺,今据《经解》本、《四库》本补。

[155]“无”,《经解》本作“元”。

[156]“迎”下,《四库》本多“尸”字,作“祭之初迎尸,尸入庙”。

[157]“而”字,《四库》本缺。

[158]“则”字,《四库》本缺。

[159]“主”,《经解》本、《四库》本作“王”。

[160]“文”,《经解》本、《四库》本作“交”。

[161]“而”字,《四库》本无。

[162]“听”上,《四库》本有“大司寇”三字。

[163]“参”下,《四库》本有“听”字。

[164]“三”,《经解》本作“二”,误。

[165]“之”字,《四库》本无。

[166]“而”字,《四库》本无。

[167]“初六”,《四库》本作“初九”,误。

[168]“乾”,《周易》古经作“干”。

[169]“乾”,《周易》古经作“干”。

[170]“间”,原作“闻”,今据《四库》本改。

[171]“簿”,《经解》本作“薄”,《四库》本作“蒲”。

[172]“藳”,《四库》本作“稾”。

[173]“乃”,原作“尸”,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174]“为”,《经解》本、《四库》本作“维”。

[175]“按”,《经解》本、《四库》本作“案”。

[176]“辨”,原作“辩”,考《周易》古经,当作“辨”,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177]“辨”,原作“辩”,考《周易》传文,当作“辨”,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178]“辨”,原作“辩”,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179]“辨”,原作“辩”,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180]“辨”,原作“辩”,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181]“辨”,原作“辩”,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182]“六居五”,《四库》本作“六五居”,误。

[183]“已”下,《四库》本有“可也”二字。

[184]“仁”,《经解》本、《四库》本作“人”。

[185]“此”,原作“比”,今据《四库》本改。

[186]“物”下,《经解》本、《四库》本有“始”字。

[187]“五”,原作“三”,今据《四库》本改。

[188]“同”字,《经解》本、《四库》本作“固”。

[189]“三”,原作“二”,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190]“咎”,原作“妄”,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191]“芥”,《经解》本、《四库》本作“介”。

[192]“挥”,《四库》本作“辉”。

[193]“颐”,《经解》本、《四库》本误作“顺”。

[194]“自”,《经解》本、《四库》本作“有”。

[195]“豕”,《经解》本作“永”。

[196]“二”,《经解》本作“三”。

[197]“为”字,《四库》本缺。

[198]“挠”,原作“桡”,今据《经解》本、《四库》本一并改之。

[199]“哉”,《四库》本作“乎”。

[200]“为”,《四库》本作“於”。

[201]“刚过”,《四库》本作“过刚”。

[202]“过”字,《四库》本无。

[203]“也”,《四库》本作“出”。

[204]“柔”,《四库》本作“茅”。

[205]“有”字,《四库》本无。

[206]“佗”,《四库》本作“它”。

[207]“蹈”,《经解》本作“陷”,《四库》本作“险”。

[208]“纲纪”,《四库》本作“纪纲”。

[209]“此何”二字,《四库》本无。

[210]“乎”,《经解》本、《四库》本作“手”。

[211]“丽”,《四库》本误作“离”。

[212]“于”,《四库》本作“乎”。

[213]“子”,疑作“字”。

[214]“无咎”二字,《宋刊》本缺,今据《周易》古经补。

[215]“所”,《四库》本无。

[216]“止”,《四库》本作“正”。

[217]“腾”,《四库》本作“滕”。

[218]“相薄”二字,《四库》本脱。

[219]“常”,《四库》本作“恒”。

[220]“北”,《经解》本误作“止”。

[221]“下”,《四库》本作“地”。

[222]“离”下,《四库》本有“为”字。

[223]“诸葛”下,《四库》本有“恪”字。

[224]“而”下,《四库》本有“应”字。

[225]“为”字,《宋刊》本无,今据《经解》本、《四库》本补。

[226]“处”下,《四库》本有“微”字。

[227]“大壮也者,壮也”一句,《四库》本作“大壮,大者壮也”。

[228]“曾子”下,《四库》本有“曰”字。

[229]“之”字,《四库》本无。

[230]“见”下,《四库》本有“矣”字。

[231]“壮”,《四库》本作“刚”。

[232]“世”,《经解》本、《四库》本作“上”。

[233]待”,《经解》本、《四库》本作“持”。

[234]“坎”,原作“次”,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235]“而”,《四库》本作“为”。

[236]“大”,《经解》本、《四库》本作“不”。

[237]“扬”,原作“杨”,今据《四库》本改。

[238]“于”,《四库》本作“予”。

[239]“夬”,《经解》本误作“夫”。

[240]“玄”,《经解》本、《四库》本作“太玄”。

[241]“汤”,《宋刊》本缺,据《经解》本、《四库》本补。

[242]“失”下,《宋刊》本有“其”字,今依《周易》传文删。

[243]“上”,原作“正”,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244]“正”,原作“上”,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245]“大”,《四库》本作“太”。

[246]“日”,《经解》本、《四库》本作“互”。

[247]“同”,《经解》本、《四库》本作“通”。

[248]“同”,《经解》本、《四库》本作“通”。

[249]“亦”,《经解》本、《四库》本误作“非”。

[250]“曲”,原作“由”,据《伊川易传》改。

[251]“由”,《经解》本、《四库》本作“出”。

[252]“二”,《经解》本、《四库》本作“三”。

[253]“知”,《经解》本作“智”。

[254]“来”上,《经解》本、《四库》本有“其”字。

[255]“解”,《经解》本、《四库》本作“济”。

[256]“舆”,《经解》本、《四库》本作“维”。

[257]“曰”,原作“田”,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258]“斯”,《经解》本、《四库》本作“为”。

[259]“不”字,《经解》本、《四库》本缺。

[260]“益”,《经解》本、《四库》本作“下”。

[261]“焉”,《经解》本误作“为”。

[262]“以中”,《四库》本作“中以为”。

[263]“三”,《经解》本、《四库》本作“二”。

[264]“木”字,《经解》本、《四库》本作误作“水”。

[265]“善”下,《四库》本有“者”。

[266]“初”上,《经解》本、《四库》本有“使”字。

[267]“曰”,《四库》本作“为”。

[268]“往”,《经解》本、《四库》本作“行”。

[269]“大”,原作“六”,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270]“升”,《经解》本、《四库》本作“外”。

[271]“位”,《经解》本、《四库》本误作“为”。

[272]“民”字,据《经解》本、《四库》本补。

[273]“桓”字,据《经解》本、《四库》本补。

[274]“者”字,《经解》本、《四库》本缺。

[275]“其”,《四库》本作“乘”。

[276]“廷”,《经解》本、《四库》本作“庭”。

[277]“乃”,《四库》本作“也”。

[278]“原”,《四库》本作“言”。

[279]“下”,《经解》本、《四库》本作“不”。

[280]“五”,《四库》本作“二”。

[281]“九二”,《经解》本作“九上”,《四库》本作“上九”。

[282]“愠”,原作“惕”,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283]“又”,原作“父”,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284]“安”,《四库》本作“女”。

[285]“四”,《四库》本误作“西”。

[286]“不”,原作“下”,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287]“火”字,《四库》本无。

[288]“出”下,《四库》本复有一“出”字,全句作“蚕以火出,出而浴”。

[289]“于”,《宋刊》本误作“干”。

[290]“二”,原作“一”,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291]“如何”,《四库》本作“何如”。

[292]“阳”,原作“阴”,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293]“以刚守中道”,《四库》本作“以刚中守道”。

[294]“理”,《经解》本、《四库》本作“礼”。

[295]“戎”,原作“戒”,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296]“戒”,原作“戎”,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297]“而”下,《四库》本有“之”字,全句作“去弊恶而之新之象也”。

[298]“明”,《四库》本作“言”。

[299]“志”,《经解》本、《宋刊》本作“应”。

[300]“不”,《经解》本、《四库》本作“否”。

[301]“可”,《经解》本、《四库》本作“犹”。

[302]“常”,《四库》本作“恒”。

[303]“为”,《经解》本、《四库》本作“有”。

[304]“毁”字,《经解》本、《四库》本无。

[305]“商”,《四库》本作“殷”。

[306]“无咎”二字,诸本均脱,今据《周易》古经补。

[307]“亨”,《四库》本作“困”。

[308]“而”,《四库》本作“或”。

[309]“是”,《四库》本作“而”。

[310]“二”,原作“三”,今据《四库》本改。

[311]“二”,原作“三”,今据《四库》本改。

[312]“欲去则志初”一句,《四库》本脱。

[313]“于”,《四库》本作“乎”。

[314]“增‘求’一字”,《经解》本、《四库》本作“增一‘求’字”。

[315]“清冽也”一句,《经解》本、《四库》本作“冽清也”。(www.xing528.com)

[316]“之”,《四库》本作“者”。

[317]“不言吉者”,《宋刊》本作“不吉吉者”,《四库》本作“不言出者”,今据《经解》本改。

[318]“水火”,原作“火水”,今依《周易》经文,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319]“正”,《四库》本作“贞”。

[320]“气”下,《经解》本、《四库》本有“为”字。

[321]“火”,原作“人”,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322]“璧”,原作“壁”,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323]“遇”,《经解》本、《四库》本作“过”。

[324]“文王之长夏不以革”一句,《经解》本、《四库》本作“文王之不长夏以革”。

[325]“君”,原作“上”,今据《四库》本改。

[326]“蔚”字,《四库》本无。

[327]“君”上,《四库》本多“九”字。

[328]“徇”,《经解》本、《四库》本作“狥”。

[329]“内”字,《四库》本无。

[330]“而”字,原文脱,今依《周易》经文,据《经解》本、《四库》本补。

[331]“二”,《四库》本作“五”。

[332]“倾”,原作“顺”,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333]“三”,《经解》本作“二”。

[334]“臣”,《四库》本作“正”。

[335]“玉”,《经解》本作“三”。

[336]“至”,《四库》本作“之”。

[337]“后”,《宋刊》本缺,今据《经解》本、《四库》本补。

[338]“矣”,《四库》本作“大”。

[339]“日”下,《经解》本、《四库》本有“而”字。

[340]“若”,原作“君”,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341]“三”,《经解》本作“二”。

[342]“改”,原作“政”,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343]“在”,《经解》本、《四库》本作“仕”。

[344]“忘”,原作“志”,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345]“勳”,《四库》本作“薰”。

[346]“坤”,原作“地”,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347]“天”,《经解》本、《四库》本作“夫”。

[348]“五成艮,二成兑”,《经解》本、《四库》本作“五成兑”,脱“艮,二成”。

[349]“夫”,原作“大”,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350]“成”,《经解》本、《四库》本作“征”。

[351]“未”,《四库》本作“不”。

[352]“圣”,《经解》本、《四库》本作“重”。

[353]“弊”,《经解》本、《四库》本作“敝”。

[354]“九四”,《四库》本脱。

[355]“承”,《经解》本、《四库》本作“成”。

[356]“故”,《四库》本作“此”。

[357]“六三”,《四库》本误作“六四”。

[358]“归”上,《四库》本有“为”字。

[359]“于”,《经解》本、《四库》本作“手”。

[360]“成”,原作“或”,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361]“良”,原作“艮”,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362]“良”,原作“艮”,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363]“良”,原作“艮”,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364]“良”,原作“艮”,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365]“夫”,原作“天”,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366]“饬”,《四库》本作“敕”。

[367]“矣”,《四库》本无。

[368]“乃”,《四库》本作“而”。

[369]“王”,原作“正”,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370]“遇”,原作“遯”,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371]“七”下,《经解》本、《四库》本有“斗”字。

[372]“当”,原作“常”,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373]“九四”,《四库》本作“九三”。

[374]“刚”,《经解》本、《四库》本作“则”。

[375]“人”,《四库》本作“又”。

[376]“亵”上,《经解》本、《四库》本多“烦”字。

[377]“燥”,《经解》本、《四库》本作“躁”。

[378]“皆”下,《经解》本、《四库》本多“有”字。

[379]“又得童仆贞,贞而下承之”,《经解》本、《四库》本作“又得童仆贞而下承之”,少一“贞”字。

[380]“终无尤之之者”,《经解》本、《四库》本作“终无尤之者”,少一“之”字。

[381]“资货”,《四库》本作“货资”。

[382]“亦以伤矣”,原作“亦以伤矣矣”,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383]“三”,原作“五”,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384]“其”,《四库》本作“具”。

[385]“危”字,《四库》本作“也”,读作“旅如是寡助也矣”。

[386]“二”,《经解》本、《四库》本作“正”。

[387]“刚”,《四库》本作“柔”。

[388]“九”,原作“也”,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389]“彖”,原作“象”,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390]“于”,《经解》本、《四库》本作“乎”。

[391]“中也”,《经解》本、《四库》本作“相应”。

[392]“六”,原作“九”,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393]“之”,《四库》本作“至”。

[394]“意”,《经解》本、《四库》本作“象”。

[395]“悔”下,《四库》本有“或”字。

[396]“有”,《四库》本作“为”。

[397]“五”,《经解》本、《四库》本作“三”。

[398]“亡”,《经解》本、《四库》本作“丧”。

[399]“正”,《四库》本作“贞”。

[400]“而”,《经解》本、《四库》本作“要”。

[401]“互”,原作“玄”,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402]“互”,原作“玄”,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403]“忌”,原作“忘”,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404]“蠃”,原作“羸”,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405]“承”,《经解》本、《四库》本作“成”。

[406]“者”,《四库》本作“未”。

[407]“正”,《经解》本、《四库》本作“在”。

[408]“亦”,原作“一”,今据《四库》本改。

[409]“王”,原作“五”,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410]“于”,《经解》本、《四库》本作“自”。

[411]“拯”,原作“极”,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412]“言”,原作“吉”,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413]“扬”,原作“杨”,今据《四库》本改。

[414]“涣离”,《经解》本、《四库》本作“离散”,按程颐《易传》原文作“离散”。

[415]“空”,《四库》本作“窜”。

[416]“二中者”,《经解》本、《四库》本作“二者中”。

[417]“折”,《经解》本、《四库》本作“析”。

[418]“思”,《四库》本作“居”。

[419]“大”,原作“太”,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420]“祸”,《四库》本作“患”。

[421]“情性”,《四库》本作“性情”。

[422]“行”,《四库》本作“明”。

[423]“有”,《经解》本、《四库》本作“其”。

[424]“互”,原作“玄”,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425]“凶”字,原文缺,今依《周易》经文,据《经解》本补。

[426]“六”,原作“九”,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427]“私”,《四库》本作“利”。

[428]“其”字,《四库》本缺。

[429]“忧”,《四库》本作“虞”。

[430]“于”,原作“干”,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431]“如”,《经解》本作“始”。

[432]“下”,原作“不”,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433]“下”,原作“不”,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434]“常”,《经解》本、《四库》本作“当”。

[435]“取”下,《经解》本、《四库》本有“物”字。

[436]“鸟飞”,《经解》本、《四库》本作“飞鸟”。

[437]“既济”下,《四库》本有“而能”二字。

[438]“盖”字,《四库》本无。

[439]“言”,《四库》本作“人”。

[440]“其”字,《四库》本无。

[441]“得”字,《经解》本、《四库》本无。

[442]“辞”,《经解》本、《四库》本作“乱”。

[443]“襦”,《经解》本、《四库》本作“繻”。

[444]“九二”,《经解》本、《四库》本作“九三”,今按或为“六二”。

[445]“传”字,原文缺,今据《四库》本补。

[446]“水”,《四库》本作“冰”。

[447]“本”,原作“卒”,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448]“是”,《四库》本作“之”。

[449]“辉”,《经解》本、《四库》本作“晖”。

[450]“辉”,《经解》本、《四库》本作“晖”。

[451]“蘖”,《四库》本作“糵”。

[452]“大”,原作“太”,今据《周易》传文改。

[453]“推”,《四库》本作“相”。

[454]“兑”下,《经解》本、《四库》本有“也”字。

[455]“道”下,《经解》本、《四库》本有“者”字。

[456]“大”,原作“太”,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457]“大”,原作“太”,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458]“于”,《四库》本作“以”。

[459]“文”,《经解》本、《四库》本作“反”。

[460]“爻”,原作“文”,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461]“吝”,原作“言”,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462]“悔”上,《经解》本、《四库》本多“无”字,今按当以宋刊本为是,其义为人若有悔,则无咎可知。

[463]“足”下,《经解》本、《四库》本有“以”字。

[464]“而”字,据《周易》传文补。

[465]“成”,原作“咸”,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466]“智”,《四库》本作“知”。

[467]“智”,《四库》本作“知”。

[468]“夫”,原作“天”,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469]“互”,原作“玄”,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470]“挠”,原作“桡”,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471]“其”上,《经解》本、《四库》本有“及”字。

[472]“辩”,《四库》本作“辨”

[473]“明”字,《四库》本无。

[474]“得”,《经解》本、《四库》本作“德”。

[475]“乃”,《经解》本、《四库》本作“九”。

[476]“失”,原作“尖”,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477]“大”,原作“太”,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478]“显”,《经解》本、《四库》本作“二”。

[479]“坤乾”,《经解》本、《四库》本作“乾坤”。

[480]“关羽”,《四库》本作“云长”。

[481]“一”,原作“二”,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482]“千”,原作“十”,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483]“酬”,《四库》本作“酢”。

[484]“言”上,《经解》本、《四库》本有“以”字。

[485]“德”字,《经解》本、《四库》本作“答”。

[486]“遂”,原作“逐”,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487]“伍”,原作“位”,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488]“足”,原作“定”,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489]“于”字,原文缺,今据《周易》传文补。

[490]“阴阳”二字,原文无,今据《经解》本、《四库》本补。

[491]“交”,原作“文”,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492]“五”,原作“三”,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493]“民”,原作“氏”,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494]“措”,《宋刊》本、《经解》本均作“错”,今据《四库》本改。

[495]“谕”,《经解》本、《四库》本作“论”。

[496]“与”,《四库》本作“於”。

[497]“措”字,《宋刊》本、《经解》本均作“错”,今据《四库》本改。

[498]“物”上,《经解》本、《四库》本有“八”字。

[499]“天”,原作“大”,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500]“然”,《经解》本、《四库》本作“而”。

[501]“夫”,原作“大”,今据《周易》传文改。

[502]“画”,原作“昼”,今据《四库》本改。

[503]“画”,原作“昼”,今据《四库》本改。

[504]“趣”,《经解》本、《四库》本作“趋”。

[505]“趣”,《经解》本、《四库》本作“趋”。

[506]“鱼”,《经解》本作“渔”。

[507]“雉”上,《经解》本、《四库》本有“为”字。

[508]“之”,原作“木”,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509]“正”,《经解》本、《四库》本作“至”。

[510]“取”下,《经解》本、《四库》本有“诸”字。

[511]“威”,原作“咸”,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512]“百姓”下,《经解》本、《四库》本有“之”字。

[513]“收”,《经解》本、《四库》本作“牧”。

[514]“胡中”,《经解》本、《四库》本作“朝市”。

[515]“人”,《经解》本、《四库》本作“之”。

[516]“十”下,《经解》本、《四库》本有“三”字。

[517]“小”,原作“少”,今据《周易》传文改。

[518]“其”,《经解》本、《四库》本作“而”。

[519]“鱼”,《经解》本、《四库》本作“渔”。

[520]“履”,原作“复”,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

[521]“徇”,《经解》本、《四库》本作“狥”。

[522]“遯”,原作“临”,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

[523]“何”,原作“可”,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524]“外内”,原作“内外”,今据《周易》传文改。

[525]“比”,原作“此”,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526]“互”,原作“玄”,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527]“才”,原作“材”,今依《周易》传文改。

[528]“才”,原作“材”,今依《周易》传文改。

[529]“邪”,原作“耶”,今依《周易》传文改。

[530]“材”,《四库》本作“才”。

[531]“材”,《四库》本作“才”。

[532]“材”,《四库》本作“才”。

[533]“占”,《经解》本作“古”。

[534]“虽”,《四库》本作“则”。

[535]“五十”下,《经解》本、《四库》本有“有”字。

[536]“三”,《经解》本、《四库》本作“参”。

[537]“三”,《经解》本、《四库》本作“参”。

[538]“三”,《经解》本、《四库》本作“参”。

[539]“三”,《经解》本、《四库》本作“参”。

[540]“三”,《经解》本、《四库》本作“参”。

[541]“起”,《四库》本作“倚”。

[542]“柔刚”,《经解》本作“刚柔”。

[543]“刚柔”,《四库》本作“柔刚”。

[544]“戊”,原作“戌”,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545]“王”,《经解》本、《四库》本作“生”。

[546]“烜”,《四库》本作“晅”。

[547]“乾以”,《四库》本作“以乾”。

[548]“说”,原作“记”,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549]“屯”,《经解》本、《四库》本作“也”。

[550]“中孚”二字,《经解》本、《四库》本无。

[551]“土”,《经解》本作“上”。

[552]“兑”,《经解》本、《四库》本作“次”。

[553]“蜴蜥”,《经解》本、《四库》本作“蜥蜴”。

[554]“蜴蜥”,《经解》本、《四库》本作“蜥蜴”。

[555]“蝙蛎蝠”,《经解》本、《四库》本作“蝙蝠”,无“蛎”字。

[556]“也”,《经解》本、《四库》本作“日”。

[557]“巽”字,原文无,今据《经解》本、《四库》本补。

[558]“坟”,《经解》本、《四库》本作“羵”。

[559]“ 上六”,《四库》本作“于”。

[560]“上”,《经解》本、《四库》本作“止”。

[561]“上”,《四库》本作“手”。

[562]“工”,《经解》本、《四库》本作“主”。

[563]“耶”,《经解》本、《四库》本作“邪”。

[564]“太”,《四库》本作“一”。

[565]“三”,《经解》本、《四库》本作“二”。

[566]“朱”,《四库》本作“赤”。

[567]“赪”字,《四库》本无。

[568]“赤”,《四库》本作“朱”。

[569]“王”,《经解》本、《四库》本作“五”。

[570]“牸”,《经解》本、《四库》本作“㹀”。

[571]“上”,《经解》本、《四库》本作“土”。

[572]“止”,《经解》本、《四库》本作“上”。

[573]“电”,原作“雷”,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574]“车”,原作“专”,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575]“耒”,原作“来”,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576]“龙”字,据《经解》本、《四库》本补。

[577]“坤”下,《经解》本、《四库》本误添“为”字。

[578]“草”,《四库》本作“震”。

[579]“巽”字,《经解》本、《四库》本脱。

[580]“健”,原作“律”,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581]“鲜”,《经解》本、《四库》本作“离”。

[582]“王”,《经解》本、《四库》本作“上”。

[583]“王”,原作“主”,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584]“五”,原作“三”,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585]“六三”,《经解》本、《四库》本作“六二”。

[586]“九三”,《经解》本、《四库》本作“九五”。

[587]“主”,原作“王”,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588]“姤”,原作“垢”,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589]“六三”,原作“六二”,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590]“春”,《四库》本作“敬。”

[591]“二”,《经解》本、《四库》本作“三”。

[592]“班”,《四库》本作“斑”。

[593]“利”下,《经解》本、《四库》本有“市”字。

[594]“扬”,原作“杨”,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595]“扬”,原作“杨”,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596]“二”,原作“一”,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597]“川”,《经解》本、《四库》本作“渊”。

[598]“衷”,原作“哀”,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599]“噬”,《经解》本、《四库》本作“之”。

[600]“望”,《四库》本作“掩”。

[601]“伺”,原作“同”,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602]“于”,今据《经解》本、《四库》本补。

[603]“水”,《经解》本、《四库》本作“木”。

[604]“五”,《经解》本、《四库》本作“六”。

[605]“济”,原作“齐”,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606]“曰”上,《经解》本、《四库》本有“六四”。

[607]“丘楚”,《经解》本、《四库》本作“楚丘”。

[608]“困”,原作“因”,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609]“明”,《四库》本作“光”。

[610]“日”,原作“目”,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611]“上”,《经解》本作“二”。

[612]“也”字,《四库》本无。

[613]“或”,原作“子”,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614]“大”,《经解》本、《四库》本作“小”。

[615]“正”,《经解》本、《四库》本作“二”。

[616]“颐”字,《经解》本、《四库》本无。

[617]“艮”字,《经解》本、《四库》本无。

[618]“家”,《经解》本、《四库》本作“蒙”。

[619]“者”字,《经解》本、《四库》本无。

[620]“六”,原作“九”,今据《经解》本、《四库》改。

[621]“刑”,原作“形”,今据《经解》本、《四库》改。

[622]“在志”,《经解》本、《四库》本作“志在”。

[623]“为”字,《经解》本、《四库》本无。

[624]“按”,《经解》本、《四库》本作“案”。

[625]“《易》”,《经解》本、《四库》本作“且”。

[626]“屯”,原作“也”,今据《经解》本、《四库》本改。

[627]“以”字,《经解》本、《四库》本无。

[628]“大”,《经解》本、《四库》本作“太”。

[629]“物不可以终遯”一句,原缺,今据《周易》传文补。

[630]“于”,《四库》本作“其”。

[631]“所”字原缺,今据《周易》传文补。

[632]“遘”,《四库》本作“姤”。

[633]“夬,决也”一句,《四库》本作“决,夬也”。

[634]“归”上,《经解》本、《四库》本有“女”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