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茂南鳌头古镇:历史渊源与文化之美

茂南鳌头古镇:历史渊源与文化之美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鳌头古镇,雄踞南方刚听到“寻访鳌头古镇足迹”这个活动时,我有点惊讶。鳌头镇位于袂花江下游,跨过飞马桥头,可以看到一座沿江建起的崭新九曲桥。到了鳌头镇,我们先观看了一部关于地名由来的短片,才知道看似平淡无奇的鳌头镇,竟藏有一部厚重的历史。◎鳌头文武帝庙鳌头古镇,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观看完短片之后,鳌头镇的友人热情地邀请我们一行人参观。

茂南鳌头古镇:历史渊源与文化之美

◎鳌头古镇,雄踞南方

刚听到“寻访鳌头古镇足迹”这个活动时,我有点惊讶。

一直以为茂名是一座年轻的城市。茂名拥有油页岩,在难以开采液体原油的年代,茂名因采用油页岩来炼油而发展成为一个城市。对这样一座近代工业铸造出来的城市而言,历史都是崭新的。茂名的鳌头镇,更是微小到抬脚就可以走遍,能有什么古迹可寻呢?

鳌头镇位于袂花江下游,跨过飞马桥头,可以看到一座沿江建起的崭新九曲桥。桥上盖着三个亭子,站在亭子间望江水悠悠流过,与自然对话,咀嚼出一番悠闲的乡村文化味道。

到了鳌头镇,我们先观看了一部关于地名由来的短片,才知道看似平淡无奇的鳌头镇,竟藏有一部厚重的历史。

◎鳌头文武帝

鳌头古镇,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据文武帝庙清光绪壬午年(1882年)石碑记载,鳌头属高凉郡,曾管辖现吴川市兰石、浅水、覃巴,化州市长岐,茂港区小良,茂南袂花、镇盛等十三个乡镇,设立衙门官府,衙内官员受朝廷钦任,衙内设有审案公堂。镇内原有一座小城池,有东、南、西、北四个城门,现存重修后的东、南门。城内设有正街、东街和西街三街,街内骑楼依序林立

城内现保存完好的文武帝庙,始建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鳌头镇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古衙门遗址、古井、长山古庙三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塘扎古民居,还有庵堂观音阁、多善堂、孔子学堂,以及始建于朝康熙年间的泰升当铺等文物古迹一批。

◎长山古庙(www.xing528.com)

◎ 绿荫藏古庙

传说明代鳌头百姓一直不肯受制于朝廷,有次皇帝在高凉地区(今粤西一带)遇刺,恰好被鳌头的梁皇大帝以及高山帮主救起。这一系列事情过后,皇帝便意识到鳌头百姓不是不服管理,只是朝政做得不够好。后来,皇帝便将鳌头升格为鳌头郡(相当于今天的特别行政区),并允许鳌头自治。从此,山高皇帝远,独占鳌头一说因之而来。

观看完短片之后,鳌头镇的友人热情地邀请我们一行人参观。一路上,新建的革命史迹展览馆、古庙、古井以及重建的旧市衙映入眼帘。鳌头百姓勇敢坚强,面对外敌压迫和侵略时更是团结。1949年以前,鳌头就是中国共产党地下活动的主要游击区。如今,战争年代的烽火狼烟已成追忆,先辈们用热血锻造的传奇,铸成不朽的经典。红墙绿瓦的古庙里,雕梁画栋浓彩重墨地展示着先人的智慧,凝聚成历史的精华。我很喜欢这些镌刻历史印记的东西,它们经历了岁月的涤荡,有内涵,有记忆。古庙门前那一棵古老的常青榕,像顽强的鳌头人一样,几百年来用一种茂盛的姿态,一种坚韧的信念,沉默地记载着鳌头的沧海桑田。在古井前尝一口清洌甘甜的井水,心灵自有一种清透的甘洌。

◎清洌甘甜的古井

鳌头河的中心有一个桃花岛,在渡口乘坐用纤绳牵引的渡船,便可以抵达。岛上的小桥、桃树、桃花走廊全是新的。松软的沙地上,用石块连接铺成道路,婉转延伸各个方向。翠绿的竹子一丛丛一簇簇,在长年的江风吹打之下,弯成一个美丽的弧度,形成一片天然的绿荫,在风中弹唱出一首潇洒飘逸的乐章。竹林里放着一张张小小的椅子和桌子,有人打牌,有人小憩。旁边的地上爬满开着白色小花的藤蔓,悠悠坐在其中,感觉时光的流逝会变得很慢很慢。清幽的江水四面环绕,江边整齐地排列着数十顶“个”字形的草棚。爱好垂钓的人可以在这儿临江钓鱼,也可以钓夕阳、钓明月、钓清风。站在婆裟多姿的竹林里按下快门,定格这一段在休闲的桃花岛留下的欢快记忆。

坐上游船,在江中穿行,江面宽阔,袂花江仿若一个好看却不张扬的邻家女子,面容清秀,温柔婉转。远方的水天一色,沐浴着明媚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构造出一幅朴实单纯的自然景象。游在其中,让人内心安然。远方有鼓声传来,转头一看,是几条龙舟在争渡。鼓声中,端午的气氛也浓烈起来。响亮的鼓声是一种有力的语言,更是一种神圣的寄托,千百年来经久不衰,撑起民族不屈的骨骼与精神。

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这里,正是一个小小的天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