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故宫六百年:太后是否下嫁?望野史与小说家谨慎推测

故宫六百年:太后是否下嫁?望野史与小说家谨慎推测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最多只能反映多尔衮有渎乱之事,而不能说明太后下嫁给多尔衮了。总之,到目前既没有过硬的材料证明太后下嫁了,也不能完全消除关于太后下嫁的疑问。至于辛亥以来,《清朝野史大观》《多尔衮轶事》《清史通俗演义》《清宫十三朝》等野史、小说,对太后下嫁的演绎,这是野史和小说家言,姑且听之,不必当真。

故宫六百年:太后是否下嫁?望野史与小说家谨慎推测

“太后下嫁”的说法,早在顺治年间就有了。主要疑点有四:

第一,清初抗清志士张煌言《建夷宫词》:“上寿觞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说皇帝生日变成太后婚礼,太后住的慈宁宫变成了她的新婚洞房

第二,顺治帝尊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

第三,多尔衮死后追讨其罪时,有一条罪状是 “又亲到皇宫内院”。蒋良骐《东华录》和朝鲜《李朝实录》也做了相同的记载。但后来修的《清世祖实录》里却删掉了这句话。

第四,孝庄太后死后没有和自己的丈夫皇太极合葬,而是葬在清东陵风水墙之外。

先辈清史学家孟森先生早就写过《清初三大疑案考实》,就以上四个疑点提出看法:

其一,张煌言当时并没有在北京,而在江南抗清。那么“远道之传闻,邻敌之口语,未敢据此孤证为论定也!”(孟森《明清史论著集刊·太后下嫁考实》)出在敌人之口,记在异乡之文,不能成为史证。

其二,关于皇父摄政王,这个“父”字,不是亲属的称谓,是君对臣的尊称,不能理解为已经成为顺治帝的“父亲”。

其三,关于“皇宫内院”。官方文献把这个内容写上又删去,说明多尔衮到“皇宫内院”确有其事。但最多只能反映多尔衮有渎乱之事,而不能说明太后下嫁给多尔衮了。

其四,关于未合葬。皇太极的昭陵,已有正宫皇后合葬,孝庄太后作为第二后,不与合葬,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等朝第二后都没有合葬。这也属正常。

孟森先生的论证非常详尽。我再补充几条:

第一,说喜事在慈宁宫里办的。根据历史档案记载,慈宁宫在李自成临撤出皇宫时被焚毁。顺治十年(1653)修葺而成,皇太后才搬居慈宁宫,多尔衮则死于顺治七年(1650),多尔衮与皇太后怎能在此举行结婚典礼呢!

第二,关于“未葬昭陵”。清朝的皇帝陵分三处:一处是关外三陵—永陵、福陵(沈阳东陵)、昭陵(沈阳北陵),另一处是河北遵化的清东陵,再一处是河北易县的清西陵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孝庄太皇太后去世,而皇太极已经逝世44年,早已在昭陵入土为安。她对自己后事,向皇孙康熙帝有交代:“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不可为我轻动。况我心恋汝父子,不忍远去,务于孝陵近地安厝,则我心无憾矣。”(《清圣祖实录》卷一三二)就是说,她不愿意惊动太宗皇太极的亡灵,而愿意同英年早逝的儿子顺治帝在一起

清东陵全景

皇太后死后葬在清东陵,这就给皇孙康熙帝出了一道难题,康熙帝采取了一个临时举措,把太皇太后生前在紫禁城里最喜欢住的寝宫拆了,搬到东陵风水墙外,修起一座“暂安奉殿”,来暂安孝庄的梓宫(棺材)。直到康熙逝世,他一直没有解决祖母陵寝的难题。(www.xing528.com)

雍正即位以后着手解决这个难题。雍正二年(1724)确定孝庄文皇后陵为昭西陵,将暂安奉殿改建为陵。雍正三年(1725)孝庄文皇后梓宫下葬于昭西陵地宫。这既表明了孝庄太后和皇太极昭陵的关系,又表明了墓主的崇高地位,还实现了孝庄太后陪伴儿子顺治和孙子康熙的遗愿。这时,孝庄太后已经逝世整整37年。

看一看

清东陵

清王朝入关后建在关内的第一组皇室陵墓,位于河北省遵化县,因地处北京以东125公里的位置,所以被称为清东陵。这里埋葬着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嫔、1位皇子,共计157人。清东陵是中国现存建筑中规模宏大、陵墓体系完整的帝王陵墓群之一,现建筑保存完好。

孝庄文皇后的昭西陵

看一看

昭西陵

顺治帝生母孝庄文皇后的陵墓,位于河北遵化顺治帝孝陵以南的风水墙外。建造于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开始是停放孝庄文皇后棺椁的地方,称暂安奉殿。直到雍正二年(1724)才定暂安奉殿为陵寝,尊为昭西陵。雍正三年(1725)底孝庄文皇后正式葬入昭西陵地宫。

第三,关于“青梅竹马”。有人说庄妃与多尔衮是“青梅竹马”。庄妃出生在蒙古科尔沁,多尔衮出生在建州赫图阿拉,两地相距遥远,两人少时并不认识,不存在青梅竹马的客观条件。

第四,关于“保儿皇位”。说皇太后为了保儿皇位,不得不委身于多尔衮。顺治帝继位,我前面已经讲过,这是当时多种政治势力复杂斗争和相互妥协的结果,而不是由皇太后依靠多尔衮一个人的决定。事实上,皇太后对多尔衮既重用、又牵制,采取了非常复杂的政治手段,才使多尔衮最终没有突破摄政王的圈子,从而保证了幼小顺治帝的地位。当然,因为皇帝年幼,国事家事都要依靠摄政王,所以皇太后注意协调与多尔衮的关系。但是由此作为太后下嫁的依据,显然站不住脚。

第五,多尔衮尸骨未寒就被顺治帝定罪惩罚,有人以此作为太后下嫁的反证。这是一种推测,不能作为太后下嫁的依据。

总之,到目前既没有过硬的材料证明太后下嫁了,也不能完全消除关于太后下嫁的疑问。所以,300年来,太后下嫁,一直是人们议论的一个话题,成为清宫史上的一桩疑案。

至于辛亥以来,《清朝野史大观》《多尔衮轶事》《清史通俗演义》《清宫十三朝》等野史、小说,对太后下嫁的演绎,这是野史和小说家言,姑且听之,不必当真。

最后,我们探讨太后下嫁疑案的意义:第一,弄清事实真相,廓清戏说历史迷雾,是历史研究者的责任;第二,孝庄太后和多尔衮以大局为重,和衷共济,结成合力,共渡难关,取得胜利,给后人留下宝贵的历史经验;第三,我认为,孝庄太后同摄政王多尔衮的情愫可能有,“太后下嫁”之事确实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