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徐州地区武术习练者的基本情况及传承与发展

徐州地区武术习练者的基本情况及传承与发展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对徐州传统武术教学模式的调查调查发现,习武人士的年龄情况,30岁以下的占43.5%,30~40岁的占13.1%,40~50岁的占14.5%,50~60岁的占18.2%,60岁以上的占10.7%。可以看出,参与被调查的徐州地区从事武术专业的和经常习武的人群,大部分是三十岁以下的青年人,占到43.5%。数据显示,为政府支持力度和媒体宣传力度不够是导致徐州地区传统武术不能很好地传承、发展的主要外部因素。

徐州地区武术习练者的基本情况及传承与发展

(一)武术习练者对徐州传统武术的印象

在对徐州地区300名武术习练者的调查发现,喜欢传统武术的占43.2%,比较喜欢的占31.6%,一般的占15.3%,不太喜欢的占6.2%,不喜欢的占3.7%。对于问题“您对徐州地区传统武术的了解程度”的回答,非常了解的占28.6%,部分了解的占43.7%,一般了解的占27.7%。由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武术习练者对徐州传统武术非常推崇,约75%的习武人士喜欢徐州传统武术,而且很多人对徐州传统武术有一定的了解。因为武术在徐州地区的核心文化内涵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徐州文化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孕育了徐州武术,武术也在其历史的传承过程中丰富、发展了徐州文化。

(二)徐州传统武术传承现状

对于问题“你是否用传统的训练方法在传授学生”的回答,回答“是”的占56.2%,“否”的占43.8%。对于问题“在传授传统武术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是什么”的回答,31.2%的人认为没有时间,17.4%的人认为没有良好的习武氛围,14.5%的人认为想练的人少,12.5%的人认为没有合适的场地,12.5%的人认为对习武人的条件不满意,6.8%的人认为社会价值低,其他的占5.1%。

可以看出,徐州地区习武人士中,约一半多人因没有时间,想练的人少,和没有习武氛围等几个方面的原因而没有授徒。究其原因,由于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传统武术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主导功能,因而其在传承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在当今,我们制定武术发展战略,可以依不同时代武术主导功能发展的变化规律作为依据和指导。“武术技术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都必须不断地发展,否则就失去了生命力。在此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根据武术自身的特点,遵循其固有的规律,否则就会畸形发展。”

(三)徐州地区专业武术人士对过去和现在徐州地区传统武术的印象

对于问题“您对过去徐州地区传统武术的印象是什么”的回答,门派众多占35.6%,人才辈出占51.2%,为国家武术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占32.3%,武术声名远播占67.5%,其他占5.3%。对于问题“您对现在的徐州传统武术的印象是什么”的回答却是令人深思,很多东西已失传的占57.6%,练和继承的人在减少的占41.9%,练武氛围今非昔比的占38.6%,认为吃老一辈人挣下来的荣誉的占35.1%,其他的占5.3%。

由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相当比例的专业武术人士认为目前徐州地区传统武术的发展状况非常不好,练武氛围古今不可同日而语,习练者和继承的人在减少,而且很多优秀的传统器械和套路正面临失传或即将处于失传的困境中,对于一个武术工作者来说,这种状况是非常令我们惋惜和担忧的。

(四)对徐州传统武术教学模式的调查

调查发现,习武人士的年龄情况,30岁以下的占43.5%,30~40岁的占13.1%,40~50岁的占14.5%,50~60岁的占18.2%,60岁以上的占10.7%。

由此可见本次专业武术人士问卷调查涉及人群年龄在30岁以内的较多。(www.xing528.com)

被调查者对于问题“您是运用何种教学方法、手段传授学生的?”的回答,按照过去师傅的口传身教方法的占42.6%,示范和理论同步的占22.4%,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占14.5%,示范多理论少的占28.2%,理论多示范少的占1.5%,其他的占2.8%。

可以看出,参与被调查的徐州地区从事武术专业的和经常习武的人群,大部分是三十岁以下的青年人,占到43.5%。其中的很多人仍然是通过拜师学艺、口传身教的传统方式来学习武术的。由此可见,徐州地区传统武术在教学模式方面,非常落后,仍然沿袭着传统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根据时代的变化发展而改变相应的教学模式和传授方法,同时也没有充分借助和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

(五)对徐州地区传统武术自身存在的问题的调查

调查发现,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占51.2%,传承中的封建保守意识的占24.3%,缺乏科学的教材和训练手段的占35.6%,缺乏对外宣传交流的占31.3%,训练周期长的占11.5%,拳师的文化素养不高的占2.7%,其他的占1.6%。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超过半数的调查者认为徐州地区传统武术自身的重要问题之一是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在传统武术的传承、教学过程中不能遵循古为今用的原则,将适合现代社会变化发展所需要的内容进行推广,发扬光大。在日新月异、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徐州地区传统武术若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求,不能和当今物质、文化、精神文明的提高而同步发展,就必然会被社会所抛弃。因此,没有现代发展所需要的时代价值,传统武术就不可能被现代社会的人们所接受。在几千年的历史的变迁中,同其他地区的传统武术发展一样,徐州地区传统武术门派众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因此我们要很好地加以继承和发展。对待传统武术的态度我们要首先是继承,其次才是发展,继承是前提,发展是结果。在传承传统武术的过程中,我们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论,要批判地继承,科学地发展,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被调查者中,35.6%的人认为在传承传统武术过程中,缺乏科学的教材和现代化的训练手段,超过24.3%的人认为徐州传统武术在传承中太封建保守。由于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和奥林匹克的影响,近几十年来,我们一直注重竞技武术的发展而忽视了传统武术的传承及普及,从而使武术偏离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其最终的结果是变成了“四不像”的武舞。

(六)制约徐州传统武术发展的外部因素调查

调查显示,政府支持力度不够方面很突出,占62.3%,媒体宣传力度不够的占52.6%,外来文化的冲击的占34.6%,教学体制落后的占27.2%,没有改革创新适应时代潮流的占22.8%,各门派之间不太团结的占14.5%,教师、教练的文化素质较低的占11.4%,其他的占2.1%。

数据显示,为政府支持力度和媒体宣传力度不够是导致徐州地区传统武术不能很好地传承、发展的主要外部因素。34.6%的被调查者认为外来文化的冲击限制了徐州传统武术的发展。也有相当一部分的武术人士认为教学体制落后、不适应现代潮流、门派不团结、教师、教练的不团结等,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传统武术的发展。与此相反,竞技武术在近几十年的发展达到了空前的提高。无论是从教学、训练、管理上,还是从选材、竞赛和科研上来说,竞技武术在沿着竞技体育的道路上快速发展,而与传统武术却渐行渐远。竞技武术国际化的过程就是它的民族特点逐渐消失的过程。我们甚至可以说武术一走上竞技体育的道路,也就走上了按竞技体育要求发展的“不归路”,技术的发展终于要脱离始作俑者的美好设想,最终“失去控制”,径自地发展下去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