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报刊编排革新,早期新闻业研究

中国报刊编排革新,早期新闻业研究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近代早期的报刊是书册式的,单面印刷,形同书籍,“至《时报》,始废弃书本式,而形式上发生一大变迁”[53]。甲午之后,国内报刊开始出现双面印刷,分版编排,版面出现分栏,句读加点。[54]《时报》发刊词对此有详细的说明,节录两条如下:第二十一:本报编排,务求秩序。在新一轮的报刊编辑改革中,不得不提的是标点的运用。这标志着中国的语言文字正式进入标点符号时代,大大推动了新闻事业的发展。

中国报刊编排革新,早期新闻业研究

中国近代早期的报刊是书册式的,单面印刷,形同书籍,“至《时报》,始废弃书本式,而形式上发生一大变迁”[53]。甲午之后,国内报刊开始出现双面印刷,分版编排,版面出现分栏,句读加点。在梁启超的直接参与下,1904年6月,上海《时报》对报纸版面进一步改革:用对开报纸两面印刷(每面各两版共四版),直行排版,设置多种栏目,根据内容拟定标题,配发时评、时事漫画,与新闻相映衬,字号多样,使版面活泼醒目[54]《时报》发刊词对此有详细的说明,节录两条如下:

第二十一:本报编排,务求秩序。如论说、谕旨、电报及紧要新闻,皆有一定之位置,使读者开卷即见不劳探索。

第二十二:本报编排,务求显醒。故一号、二号、三号、四号、五号、六号字模及各种圈点符号,俱行置备。其最紧要之事则用大字,次者中字,寻常新闻用小字。用大字者,所以醒目也;用小字者,求内容之丰富也。[55]

新式的版面设计更加大方、合理,多栏断行的运用也更加适合读者阅读。同时,报刊通过对字号、边框的使用,配以摄影、插图、漫画等题材,使报纸的版面更加美观,富有艺术性,促进了新闻事业的发展。(www.xing528.com)

在新一轮的报刊编辑改革中,不得不提的是标点的运用。早期的报刊版面中并没有标点,形同白文。读者要理解报刊内容,首先需要根据自身知识进行合理断句,才能完成阅读。这无疑限制了传播的速度和广度,是传播过程中不必要的麻烦。特别是一些时事消息和文学作品,如果断句不当,意义就相差巨大。辛亥前后,国内报刊开始纷纷采用句读标点法,采用在句末右下角加点或圈、对专有名词加波浪线的方法,给报刊文章进行一定的断句。这一改革,极大地方便了读者阅读,降低了阅读门槛,使信息传播速度进一步加快,提高了传播信息的准确度。

作为辅助阅读的工具,出台一套完整的标点符号势在必行。1920年,当时的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颁行了胡适与其他人提出的《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公布施行12种新式标点符号。这标志着中国的语言文字正式进入标点符号时代,大大推动了新闻事业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