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于酶学角度探究消落带藻华形成机制

基于酶学角度探究消落带藻华形成机制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嘉陵江和长江CAA进行ANOVA检验,发现嘉陵江水体CAA显著高于长江CAA,如图3.1所示。从不同时期来看,蓄水期水体CAA呈下降趋势,在1月10日有全年最低值0.094 EU/106 cells,期间平均值为EU/106 cells;消落期CAA迅速上升,并在2014年4月3日出现最大值1.301 EU/106 cells,期间平均值为EU/106 cells;汛期水体CAA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平均值为EU/106 cells。图3.1不同采样点碳酸酐酶活性变化情况及不同时期的对比

基于酶学角度探究消落带藻华形成机制

嘉陵江主城段及长江两江交汇口段CAA变化如图3.1(a)所示,全年CAA变化范围分别为0.094~1.301 EU/106 cells和0.120~0.882 EU/106 cells,平均值分别为(0.670±0.308)EU/106 cells和(0.471±0.206)EU/106 cells。对嘉陵江和长江CAA进行ANOVA检验(n=28,P<0.05),发现嘉陵江水体CAA显著高于长江CAA,如图3.1(b)所示。从不同时期来看,蓄水期水体CAA呈下降趋势,在1月10日有全年最低值0.094 EU/106 cells,期间平均值为(0.331±0.164)EU/106 cells;消落期CAA迅速上升,并在2014年4月3日出现最大值1.301 EU/106 cells,期间平均值为(0.889±0.211)EU/106 cells;汛期水体CAA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平均值为(0.798±0.074)EU/106 cells。从不同采样点CAA的对比情况来看,在不同时期嘉陵江水体CAA均显著高于长江水体CAA,且于消落期和汛期的差别更为明显。从上游磁器口至大溪沟点位处水体CAA呈下降趋势,而后在朝天门处水体CAA有一定回升,这应与水中藻生物量有一定关系。

(www.xing528.com)

图3.1 不同采样点碳酸酐酶活性变化情况(a)及不同时期的对比(b)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