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消落带藻华形成机制的研究区域与采样点分布

消落带藻华形成机制的研究区域与采样点分布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书以三峡库区回水区内的嘉陵江主城段为研究对象,自磁器口至朝天门全长17 km,研究区域如图2.1所示。综合考虑嘉陵江主城段不同位置的水文特征与藻华爆发特征[73,111],本书在嘉陵江主城段自上游至下游共选择了4个采样点:“磁器口”、“化龙桥”、“大溪沟”以及“朝天门”。所有采样点均位于富营养化敏感区域,并且在设置方面考虑到附近的点源污染及人为活动情况等因素。图2.1研究区域及采样点分布

消落带藻华形成机制的研究区域与采样点分布

本书以三峡库区回水区内的嘉陵江主城段为研究对象,自磁器口至朝天门全长17 km,研究区域如图2.1所示。为了同时满足防洪和发电的需求,三峡大坝水位经人为分成了三个调控阶段:六月至九月为汛期(flood stage),在此期间为了腾出防洪库容,水位将会降至145 m。从十月上旬至一月上旬为蓄水期(impounding stage),水位较为迅速地上升至175 m并保持一段时间,以满足发电需求。从一月下旬至五月为消落期(discharging stage),水位将会先降至155~165 m范围内,之后再逐渐降至145 m。由于嘉陵江主城段处在三峡库区回水区内,因此其水文特征也被相应分成了三个阶段:汛期流速较快(>0.1 m/s),其流态类似自然河道;蓄水期流速十分缓慢(<0.04 m/s),并在岸边消落带出现大量库湾及静水区,为类湖泊型水体;消落期流速介于二者之间(0.04~0.15 m/s),为过渡型流态[108-110]

综合考虑嘉陵江主城段不同位置的水文特征与藻华爆发特征[73,111],本书在嘉陵江主城段自上游至下游共选择了4个采样点:“磁器口”(N29°35′2.4″,E106°27′00″)、“化龙桥”(N29°32′56.4″,E106°31′19.2″)、“大溪沟”(N29°33′57.6″,E106°33′32.4″)以及“朝天门”(N29°33′54″,E106°35′6″)。同时,在两江交汇口长江侧选取了一个采样点作为对照,记为“长江”(N29°34′16″,E106°35′46″)。所有采样点均位于富营养化敏感区域,并且在设置方面考虑到附近的点源污染及人为活动情况等因素。

(www.xing528.com)

图2.1 研究区域及采样点分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