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观测资料整理与上报-坝基防渗与灌浆技术

观测资料整理与上报-坝基防渗与灌浆技术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到年底把它装订整理好,放在现场观测部门长期保存。在此“备注”栏内,除要记录观测设施完好情况外,必要时还要对渗水情况进行描述,如水的浑浊程度(携带物)、水的颜色等。一座混凝土坝或某部位上扬压力的高低,是通过用实际观测值与设计采用值对比来判定的。当然,在观测过程中,如果发现了某些需要紧急研究处理的重要异常现象,要迅速上报。

观测资料整理与上报-坝基防渗与灌浆技术

在现场所做的每次观测,都应当将测点读数以及经过简单换算所得的一些必要数据,认真地填写在预先印刷好的正规记录本上。作为原始资料,这种记录是下一步编制成果图表,进行检查校核,作分析研究的依据,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在每个记录本上最好是每个测点占据1~2页,连续填写。到年底把它装订整理好,放在现场观测部门长期保存。

压力(水压力)的观测记录本,可参考表5-2格式。

表5-2 扬压力(水压力)观测记录表

在“备注”栏内,要记录下观测设施的完好或损坏情况,以及其它可能与扬压力有关的各种异常现象,如测压管周围是否漏气、漏水、压力表反应是否灵敏,岸边测点水位剧升是否与降雨有关等。

流量的观测记录本,可参考表5-3格式。

在此“备注”栏内,除要记录观测设施完好情况外,必要时还要对渗水情况进行描述,如水的浑浊程度(携带物)、水的颜色等。如遇渗流量猛增情况应尽量作出分析。

表5-3 渗流量观测记录表

把各点测出的扬压力(实际上是测点水位),要及时地点绘在时间—水位变化过程曲线图上。此曲线一般是以水位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以坐标纸上的1cm代表一天,水位以坐标纸上的1cm代表0.5~1m的水位涨落,依此取比例。通常是将每个断面上的所有测点水位都绘在同一张图上,并且同时绘出上下游水位,以便于对比,如图5-4所示。每个断面每年绘制一张曲线图,与观测记录本相配合。

图5-4 某坝5号坝段各测点水位变化过程线图

对于岸边上的测压孔,如果孔内水位与降雨关系密切,还应在曲线图上同时绘上降雨量过程线。

为表示扬压力沿坝轴线方向(纵向)的变化,在一年内选择几个特性时刻(常时库水位,最高、最低库水位)绘制扬压力分布图。在此图上,要同时绘出沿测压点(通常是帷幕或排水孔后的第一支测压管)位置在纵剖面上的坝底部轮廓、排水孔口高程和测点水位,如图5-5所示。一般可由此看出排水孔口高低对扬压力大小的影响。

一座混凝土坝或某部位上扬压力的高低,是通过用实际观测值与设计采用值对比来判定的。为此,应该画出相对的渗水压力在坝底轮廓下的分布图。该图通常是以测压管到坝基前沿的水平距离为横坐标,以测压管水头占全水头的百分数(即渗压力削减系数α的100倍)为纵坐标绘成的,如图5-6所示。为了既能表明情况,又尽量减小工作量,此图一般是只选择1个或几个布置有横向观测断面的典型坝段来绘制。在一年中也只选出持征时刻即常时水位、最高、最低水位时三种情况下的扬压力,并把它们绘在每年一张的同一个图上。如果把对应坝段各年的这种图形投影在一张图上,就可清楚地看出,扬压力是处于稳定状态(各条线重合)、还是逐渐增大(分布曲线与坐标轴间面积增大)或是逐渐减小(面积减小)。

(www.xing528.com)

图5-5 扬压力在纵向上的变化

1—坝顶高程;2—库水位;3—各测点水位;4—排水孔口高程1、2—坝段编号;P3-1、P4-1…—测点编号

图5-6 相对的渗水压力分布图

Ⅰ—1971.12.3(上游水位1140.00m,下游水位1131.53m);Ⅱ—1971.3.5(上游水位1155.80m,下游水位1134.82m);Ⅲ—1971.9.25(上游位1153.00m,下游水位1134.30m);Ⅳ—设计采用值

对于土坝,一般可只画出重点部位的坝体浸润线位置,而且也只画出一年内几个特性时刻的。除非已经感到坝基下的孔隙水压力很高,可能会带来问题,或有其它特殊需要时,才在同一张图上同时绘上坝基下的孔隙水压力分布图,如图5-7所示。如果在此图上看到坝基下的水压力很高,而且导致了坝体内浸润线也很高,就说明坝基排水的效果不好,多数情况下可以利用在下游补做排水降压井予以排水降压。

图5-7 土坝内孔隙水压力分布曲线图

1—坝体内水压力线(浸润线);2—坝基内水压力线;3—坝体测压管;4—坝基测压管;5—混凝土防渗墙;6—排水垫层

对实测的渗流量,要用时间—渗流量过程线图表示。该图以时间为横坐标,以每分钟渗流量(升)为纵坐标。在该图上,一般都要画出总的渗流量曲线。如果是分段量测,或是分孔单独量测,必要时也可画出各段的渗流量曲线和个别较大孔的渗流量曲线。如果某些排水孔根本不冒水或时而冒水,时而断流,则应在此图上同时画出冒水孔数量曲线,如图5-8所示。

图5-8 渗流量过程线图

1—库水位;2—总排水量;3—不冒水孔数量;4—尾水位

根据原始观测记录绘制的各种曲线图,除在每次观测后应及时绘出(以便有关人员随时查阅)以外,到年底要把它制成正式透明底图,并复制必要的份数,连同每年一次的观测报告一并上报给上级大坝管理部门。在我国,大坝管理部门通常是各省、市、自治区的水利(电)厅(局)。当然,在观测过程中,如果发现了某些需要紧急研究处理的重要异常现象,要迅速上报。

在每年一度的观测报告中,要有对观测设施完好情况、观测制度执行情况的说明;对下年工作提出改进建议或修善申请;最后要将重点放在对大坝安全状态的评述上,以便供上级决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