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林城贵阳布依族风俗及择偶方式揭秘

林城贵阳布依族风俗及择偶方式揭秘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更开放一点的,则用抛“粽包”的方式来约对方“浪哨”。奇异的“戴假壳”和“背带婚”不过,不要以为参加“浪哨”的都是未婚男女,其实那些姑娘小伙子有不少是“结过婚”的!“戴假壳”的行动有时也会因为走漏风声或反抗过烈“众不敌寡”而失败的,男家只好另择吉日“再接再厉”按照族例,只要未戴上“假壳”,男家绝不可以强迫姑娘入夫家定居。

林城贵阳布依族风俗及择偶方式揭秘

在“蜡染之乡”,蜡染天天都可以看到,但布依族人最浪漫的一面,却要在赶场天或喜庆节日的时候才显出来。

赶场天,青年男女去赶场可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趁机聚会和物色对象才是目的。这种男女聚会叫做“浪哨”。初次见面的姑娘、小伙子,往往要先派代表出面去商议见面的地点时间。更开放一点的,则用抛“粽包”的方式来约对方“浪哨”。

“粽包”是用花布做成粽子的形状。当青年男女各站一方相视顾盼时,姑娘如果看中了小伙子,就用“粽包”投击他;如果小伙子喜欢这位姑娘,就迅速冲向前去抢接。像是一种嬉戏,但却既含蓄又直载了当地传情达意了。

随后,婉转柔美的情歌对唱,便会飘绕于山野间——布依族青年如果不会唱歌,就难找到对象了。

奇异的“戴假壳”和“背带婚”

不过,不要以为参加“浪哨”的都是未婚男女,其实那些姑娘小伙子有不少是“结过婚”的!(www.xing528.com)

原来,按照镇宁一带的布依族旧俗,儿女还在背带上时,父母已经为他(她)们谈婚论嫁了。父母们经过“相亲”和订婚仪式,等到孩子有五、六岁大,就要举行婚礼,一切都隆重其事绝不儿戏,但是“婚后”新郎新娘都各自回娘家继续过他(她)们的快乐童年。而姑娘小伙子到了“浪哨”年龄,照样可以去“浪哨”,“浪哨”对象也不受限制。这种婚姻叫做“背带亲”。

“不落夫家”的生活,直到姑娘长大成人(一般在之20至30岁)被“戴假壳”才结束。“假壳”,其实是一种以竹笋壳为骨架,用蜡染布包裹而成的头饰。姑娘们因为舍不得“浪哨”那种自由自在的生活,多数都不愿带上“假壳”,所以在每年农历八月至四月间的“戴假壳”季节,布依村寨就不时会见到“已嫁”姑娘被强行戴上“假壳”的“偷袭”行动。

“偷袭行动”多由男家的已婚妇女执行,她们择吉日带上礼品,到女家村寨埋伏,乘姑娘不备便突然把她强行抱住,其他人立即解开她的头帕和发辫,把“假壳”戴上。姑娘虽然又哭又闹,但一戴上了“假壳”,就标志着正式成为人妻,再反抗也徒劳了。不过,在未戴之前,即使姑娘愿意也不能不挣扎反抗,否则就会被人耻笑。“戴假壳”的行动有时也会因为走漏风声或反抗过烈“众不敌寡”而失败的,男家只好另择吉日“再接再厉”按照族例,只要未戴上“假壳”,男家绝不可以强迫姑娘入夫家定居。有的男家屡战屡败,直到女家长辈觉得“女大不中留”了,就会协助男家“从内攻破”,使女儿戴上“假壳”,男家才终于娶得新娘归。

现在,“背带亲”虽已逐渐被自由婚困所取代,但是“戴假壳”作为一种标志,则仍然保留了下来。当你见到布依女头戴类似长长簸箕的奇特头饰,便知道她已为人妇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