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贵阳林城步道景区,亲市长参与设计

贵阳林城步道景区,亲市长参与设计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增加公园浏览面积,开发新景区,在贵阳市李康民副市长亲自参与踏堪设计下,自1999年公园先后开辟了白象山、黔灵山、檀山、关刀岩、大罗岭等盘山步道,游客在登山健身中,又可领略到山林、树木、石林、藤蔓、民国摩崖石刻、旧战壕等自然风光及人文景观。目前正在进行风雨桥小关道路的建设,将为新景区的开发打下基础。弘福寺为全国重点开放寺庙之一。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贵阳林城步道景区,亲市长参与设计

为增加公园浏览面积,开发新景区,在贵阳市李康民副市长亲自参与踏堪设计下,自1999年公园先后开辟了白象山、黔灵山、檀山、关刀岩、大罗岭等盘山步道,游客在登山健身中,又可领略到山林树木、石林、藤蔓、民国摩崖石刻、旧战壕等自然风光及人文景观。

动物

现展出各种珍禽异兽50余种,100多(头)只。国家一类保护动物10多种,二类保护动物40多(头)只,其中黑叶猴、华南虎、非洲狮等为珍稀动物。

二坝风雨桥

林木茂密,草地葱绿柔美,环溪小道,曲径通幽。建有风雨桥、风雨园,临风面水,依山取势,一览两湖山水。目前正在进行风雨桥小关道路的建设,将为新景区的开发打下基础。

弘福寺

为全国重点开放寺庙之一。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由赤松和尚创建。“沿九曲径”蜿蜒盘旋,经二十四拐,可抵达。寺庙殿宇雄伟,佛像庄严,石塔林立,古木参天。径旁摩崖石刻不绝,其中“虎”字高6米余,题名岱山赵德昌书,实为清著名书画家孙清彦(竹雅)代笔。寺后像王岭望城台上(海拔1270米),建有“瞰筑亭”(1986年春刘海粟大师亲书)。老一代国家领导人曾登峰做诗。董必武诗:“竞上黔南第一山,老夫腰脚尚称顽。泉清树古叶微脱,寺外双峰峙若关”。朱德诗:“野灵山上望贵阳,十年建设换新装。青年子弟多豪俊,鼓足干劲建家乡”。

纪念碑(www.xing528.com)

“解放贵州革命烈士纪念碑”,始建于1954年秋,于1956年建成,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广场面积4200平方米(碑前广场宽64米,长34米,可容万余人)。台阶6层,58阶,最高一层耸立着高约30米的石碑,碑上刻着李子光用隶书书写的金光闪闪的“解放贵州革命先烈永垂不朽”十二字。石碑顶端为两层,呈塔型,每一层都有四只翘角,下刻半圆形石花和一枚鲜红的五星。碑座呈正方形,边长4.2米,高1.5米,四面中间雕刻有一花环,花环两旁为系着的红绸,以一定的弧度伸向两边,边向下垂挂,两侧雕刻有齿轮、稻谷、麦惠组成的图案。石阶三重,分别筑有雕花汉白玉石柱、石栏,离碑座高1.2米的上端,四面雕刻有白云托着的和平鸽两只。图案雕刻精美,意义深远:齿轮象征着工人阶级,旋转的齿轮仿佛带动着整个国家飞转向前;稻谷、麦惠象征着农民阶级,同地也象征着人民的幸福,祖国的繁荣;花环则寄托了人民对浴血奋战而牺牲的先烈们的哀思;鸽子象征着祖国的和平、安宁;鲜红的五星象征着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九曲径

该径是通往弘福寺之山道,康熙27年(1688年)开辟成径。乾隆54年(1789年)贵州布政使按察使陈大文倡导重修。咸丰5年(1855年)主刹悟证募化修复。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曾拨款拓宽加固。曲径依山势越悬崖峭壁筑石而成,“凡石阶三百八十三,十数步一折,数十步一曲”,经九道险峻的“之”字拐,始达弘福寺山门,故称“九曲”石径通幽,绿阴夹道,云雾缭绕,有“古佛洞”、“吹螺壁”、“响石洞”、“杨柳井”、“洗钵池”、“翠竹龙潭”等自然奇观,又有“第一山”、“黔灵胜景”、“多行好事,广积阴功”、“虎”等历代名家摩崖石刻和“亭”、“灵官亭”、“一泉亭”等人文景观,不时还有猕猴于路旁乞食,更添情趣,游者无不赏心悦目。

麒麟

麒麟洞因洞内有一巨型钟乳状似麒麟,古而称为麒麟洞。早在1530年,洞前已建有庙宇“白衣庵”。与对面咫尺之远处的“檀泉”为昔日的一大景胜。1941和1949年,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先后被蒋介石囚禁于此。1996年政府拨出专款张、杨将军纪念馆。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黔灵湖

黔灵湖于1954年拦大罗溪水筑坝而成,湖面积28公顷。1999年,市政府加大对公园建设的投入,完成了黔灵湖清淤工程,使湖库容量加大,大坝更加稳固,水质更加清澈。黛琐翠围,波光粼粼。湖中游船点点,游弋自得。湖光山色,静雅宜人。廓桥水榭,绿杨碧柳,更具黔山秀水的景致。建于1958年的“解放贵州革命烈士纪念碑”巍然耸立在黔灵湖西岸。1999年市政府投入专款,进行改造。更换纪念碑护栏为汉白玉,广场为花岗岩地面,湖畔护栏为草白玉,调整了纪念碑周围的绿化植被,近日的纪念碑更加庄严肃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