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技艺高超的侗族楼桥:鼓楼和风雨桥

技艺高超的侗族楼桥:鼓楼和风雨桥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侗族在建筑方面有很多能工巧匠,这些能工巧匠的技术相当高超,鼓楼、风雨桥等就是他们的不朽杰作。鼓楼内置一牛皮大鼓,以鼓声来发布警报、紧急集会等信号。三江侗族自治县现有鼓楼178座,其中马胖鼓楼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侗族人多把风雨桥建在村寨河流的下游,又称之为福桥。

技艺高超的侗族楼桥:鼓楼和风雨桥

侗族建筑方面有很多能工巧匠,这些能工巧匠的技术相当高超鼓楼风雨桥等就是他们的不朽杰作。

鼓楼是侗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建筑,流行于三江、龙胜等地的侗族聚居区。侗语称鼓楼为“共”或“百”,汉文化传入后,才称为楼或鼓楼(即置有牛皮大鼓之楼)。鼓楼由独柱(主承柱为独柱,独柱鼓楼即称独脚楼)向多柱(主承柱为四柱)发展。鼓楼建筑结构及其名称的变化,随着其社会功能变化而变化。起初,鼓楼仅作为氏族议事及男女青年歌唱和夜宿场所;款组织(村寨联盟)建立之后,鼓楼成为款组织议事、集会、讲款(宣布规章)、迎宾等的场所。鼓楼内置一牛皮大鼓,以鼓声来发布警报、紧急集会等信号。鼓楼是侗族村寨凝聚力和亲和力的象征。三江侗族自治县现有鼓楼178座,其中马胖鼓楼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林溪程阳风雨桥

风雨桥是侗族的另一种代表性传统建筑,为亭廊式桥梁建筑,又称廊桥花桥,流行于广西北部、东北部侗族聚居区。风雨桥之名,一说源自1965年郭沫若给三江林溪程阳永济桥题写的诗句“艳说林溪风雨桥”,一说因可供行人避风雨而得名。风雨桥集亭、塔、廊、楼、阁、桥于一体,整座桥皆为木石结构。桥墩以青石垒砌,常为六面柱体,迎水角68°,以减少洪水对桥的冲击。桥梁、桥柱、桥面及其上面的亭、塔、廊、楼、阁建筑全用杉木榫卯衔接,不用一颗铁钉就构成一个整体。廊、亭、塔、柱之间,设有坐凳、栏杆,栏杆外挑出一层风雨檐,既增加桥的整体美感,又可保护桥面和托架。亭、塔内部通常是悬柱挑梁、天花彩画。亭、塔顶部以及翘角飞檐之上,饰有飞鸟、葫芦串、仙鹤等吉祥物及崇拜物。风雨桥既有雄伟壮丽之姿,又有玲珑精巧之形;既有建筑学上的艺术之美,又有民间信仰的文化底蕴。风雨桥整体设计被建筑学家称为“榫卯抵承梁柱体系之大观”。(www.xing528.com)

侗族民间过去对桥有原始宗教方面的崇拜,传说人的灵魂一定要经过一座桥,才能来到人间;桥建得越雄伟壮丽,村寨的人丁便越兴旺;桥还能够把河上游的财气、福气拦截聚积起来,使村寨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故侗族人多把风雨桥建在村寨河流的下游,又称之为福桥。

在广西众多的风雨桥中,三江侗族自治县的风雨桥最为著名,其中林溪程阳风雨桥、独峒岜团风雨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林溪程阳风雨桥被列为世界历史名桥之一,曾被用作邮票图案。独峒岜团风雨桥,人畜分道,畜行道于桥侧,上下分层,与现代双行桥异曲同工。广西其他著名的风雨桥还有桂林花桥、龙胜平等风雨桥、富川回澜风雨桥、富川青龙风雨桥和富川瑞光风雨桥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