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理解媒介劝服推定:舆论环境下的沉默螺旋和个人观点投射?

如何理解媒介劝服推定:舆论环境下的沉默螺旋和个人观点投射?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两种不同的意见推断,研究者分别从投射理论和媒介劝服推定给出了不同的解释。周树华和阎岩认为,媒介劝服推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少数观点的持有者在舆论环境当中的沉默螺旋。在Gunther和Chia关于灵长类动物实验的研究中发现,虽然在不同立场的两派当中都出现了媒介劝服推定和个人观点的投射,但是后者的优势被前者抵消。

如何理解媒介劝服推定:舆论环境下的沉默螺旋和个人观点投射?

矛盾的是,在对因敌意媒体效果影响而产生的意见感知进行判断时,受众的意见感知方向也会出现明显的差异:对于中立者的态度变化,部分产生了敌意媒体效果人认为中立者会站在自己一方,也有部分人认为中立者会站在与自己对立的角度上。对于两种不同的意见推断,研究者分别从投射理论(projection Theory)和媒介劝服推定(Persuasive Press Inference)给出了不同的解释。

媒介劝服推定(Persuasive Press Inference)是一种建立在第三人效果假设基础上的公共舆论的推定,受众认为大众媒介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公众会受到大众媒介内容的影响,从而站在与己对立的角度上。周树华和阎岩认为,媒介劝服推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少数观点的持有者在舆论环境当中的沉默螺旋。[27]

个体在接触到其本人持有强烈倾向性立场的议题新闻时,一般会认为相比较与自己观点相似的人,媒介对那些与自己观点不同的人造成的影响更大。[28]他们会认为,他人更容易在态度改变和态度强化过程中受到媒介影响,而尤其是那些持有中立观点的人则更因为其观点不够清晰明确而容易受到影响。[29]Gunther和Liebhart认为,受众以观点和立场作为区分,认为其他观点中立或者议题的观点不明确的人,更容易受到对立一方观点的影响和左右。[30]

与之不同,Christen等却在对1997年联合包裹服务公司UPS的罢工研究中发现,不同立场的双方都认为媒介具有偏见,但是又认为中立的第三方会支持自己一方。[31]对于这一现象,可以用投射理论(projection Theory)进行解释,人们将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认为中立者在接触到大众媒介内容后,并不受媒介内容的影响,从而支持自己的一方。

在Gunther和Chia关于灵长类动物实验的研究中发现,虽然在不同立场的两派当中都出现了媒介劝服推定和个人观点的投射,但是后者的优势被前者抵消。[32]

这种基于第三人效果的他人意见的推断,是敌意媒体效果对意见感知与舆论形成研究的关键部分,同时,第三人效果研究本身也是对敌意媒体效 果影响的进一步解释和说明。[33]

美国学者Davison在1983年提出第三人效果假说,该假说包括感知和行为两部分相关假说。[34]感知假说认为,人们一般乐观地评价媒介对自己造成的负面影响,认为其小于媒介对他人造成的负面影响。作为第三人效果感知的行为结果,该假说认为:为免遭他人受到媒介内容的影响而导致自己的权利受到损害,人们可能会采取一些行动来避免这种负面影响。人们有时会选择对媒介内容有所管制或限制,以防止媒介内容对他人造成的负面影响反过来对自己和更多的社会成员带来不利。[35]

自该效果假说提出以来三十年间,研究成果丰硕,绝大部分研究印证了该假说。第三人效果为传播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使效果研究不再从以往媒介和媒介内容对受众的影响出发,而是从受众对媒介效果的看法出发,关注了大众传播过程中的心理过程。林素真曾指出,与第三人效果的研究相关的理论不仅包括自利偏差(self-serving bias)、基本归因错误(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乐观偏差(optimistic bias)、社会距离(social distance),也包括敌意媒体现象(hostile media phenomenon)。[36]

同时,第三人效果进一步解释了“沉默的螺旋”的形成过程。按照第三人假说,当受众从大众媒介察觉某一议题的意见气候时,许多人或许不认为媒介内容会对自己产生多大影响,但却会认为媒介所呈现出来的意见气候会影响到其他人。因此,当公众认为自己的观点和媒介中公开的主流观点相近或相似的话,就会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如果自己的观点与媒介中的主流观点不同,则会因为担心被孤立而沉默下去。第三人效果建立在普通受众对传播效果的判断之上。[37]而与第三人效果相似的是,敌意媒体效果也是建立在普通受众对媒介内容感知判断之上,但二者也有明显区分:第三人效果产生的直接来源是媒介内容,而敌意媒体效果的判断则基于受众对媒介偏见的感知,其基础是受众的媒介偏见。(www.xing528.com)

在敌意媒体感知研究中,第三人效果也得到证明:作为一个间接的效果,人们对媒介信息带给他人的负面影响进行推测,并根据这种感知和推测做出行动反应。人们在评价媒介影响时更倾向于过分估计媒介对与自己观点不同的人的影响,[38]这种第三人效果的影响在新闻、娱乐节目广告政治传播中都出现过。[39]但需要注意的是:与第三人效果不同,第三人效果产生的源头是媒介内容,是人们认为的媒体效果直接加诸他人的影响,而敌意媒体感知产生的源头是受众对媒介偏见的感知,是受众感知的“敌意”加诸他者。[40]

那么在转基因议题的报道中,个体对他人意见的感知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基于以上文献梳理,本文提出以下研究问题:

首先,对于感知到媒介的转基因报道具有敌意的受众,如何感知报道对(1)其他所有人,(2)持中立态度的人的影响?

H6:感知到媒介敌意的人认为,媒介转基因议题报道对自己产生的影响都小于媒介对(1)其他所有人,(2)持中立态度的人。

其次,在已有的敌意媒体效果的研究中发现,持有偏见立场的人对持有中立立场的他人的感知也有所不同。其中,部分研究证明,持有偏见立场的人会认为中立者接触了具有倾向的媒介报道后,会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支持对方;而在另外一些研究中发现,产生了敌意效果的受众会认为中立者接触具有倾向的媒介报道后,会站在自己的一方。

对于转基因议题持有偏向立场的人,如何感知持中立态度的他人在接触转基因新闻后的态度变化?具体而言,对转基因议题持中立态度的人在接触转基因报道后会站在哪一方?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研究假设:

H7:具有敌意媒体感知的受众都认为,对转基因持中立态度的受众在接触具有偏见的转基因新闻后,会站在对方一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