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娱乐节目扭曲受众心理 《文化产业论文集》

娱乐节目扭曲受众心理 《文化产业论文集》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解决这种恶性的媒体畸变诱发受众心理扭曲的恶性循环,我们首先要了解观众在观看娱乐节目时,并不是简单地在追求一笑了之的娱乐效果,他们还需要通过视听感官的享受,策划内容的丰富多彩真实地参与其中。这是一种受众的审美需求,属于心理学人格维度中“需要”的高级形式。

娱乐节目扭曲受众心理 《文化产业论文集》

观看娱乐节目时,观众的审美取向与电视节目策划本身就不可避免地发生着碰撞。尤其是在商业社会的今天,收视率是决定一档节目是否取得成功的重要标志,而以高收视为策划目的的娱乐节目不可避免地将动用一些娱乐手段。当面临以高雅趣味的娱乐内容为主,还是以低俗趣味的娱乐内容为主这样的选择时,电视娱乐策划人通常处于两难境地。“最能吸引最大量受众成员的,是那些较为戏剧的、趣味较低的娱乐内容,它们是我们的通俗文化中的最主要内容,也是最能刺激受众猎奇心理的要素。”[3]

既然媒介系统最中心的目标是经济利润,色情、暴力或其他能吸引和维持受众注意力的内容就在某种意义上有一定功能,虽然它们趣味低下,但能把收看广告读者和听众、观众数目增加到最大限度。而且从最低成本的角度出发,新闻媒体迎合受众的低级趣味更能在生产当中节约成本,所拥有的收视群体的覆盖面也最广。但如果媒体积极行使媒体的引导作用,从受众的收视心理角度出发,紧紧抓住社会文化中的焦点问题,运作不尖锐,不放纵,易于百姓接受的电视节目,一则成本升高,二则受众群体必然是经过由小众到大众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对于现在的媒体的竞争环境而言就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因此,媒体宁可迎合受众的娱乐心理,采用低俗的内容,提高自身收视率。但收视率并不能代表受众的心理分析,当这些娱乐节目在扭曲受众心理的同时,媒体本身也必然要在不断寻求刺激的内容上投入更多,致使媒体自身也不断地产生畸变。

央视改版来看,中央媒体也是在这样的一种媒体畸变环境之下采取的消极行动。面对湖南卫视、浙江卫视、江苏卫视的娱乐挑战,央视也改变了自己的一些内容选择,首先在新闻报道当中,采取了大量的刺激性的社会新闻,能够引起受众关注的‘软新闻’占据了大量的节目时间。造成这样的结果,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受众的畸形心理影响了决策者和媒体。要解决这种恶性的媒体畸变诱发受众心理扭曲的恶性循环,我们首先要了解观众在观看娱乐节目时,并不是简单地在追求一笑了之的娱乐效果,他们还需要通过视听感官的享受,策划内容的丰富多彩真实地参与其中。这是一种受众的审美需求,属于心理学人格维度中“需要”的高级形式。“需要”的最高形式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这种实现的追求将无处不在,即便是在看电视这一简单地以“他动”为主的活动中。简言之,出于这样的收视需求,我们不能单纯地把人区分成若干个职业和层次,本末倒置地研究为什么观看这类节目的是这样的一群人,而应该把研究的重点放在观众需要看什么样的节目,媒体应该站在引导者的角度来分析受众的心理需求,推进受众收视心理的高级需求。具体应当做到以下两点[4]

(一)以平民化的视角看待美感的重要性。(www.xing528.com)

在网络科技高度发达的当今时代,电视媒体连同广播媒体、报纸、杂志等传统大众传播媒介一同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谈起观赏娱乐节目,大家的脑子里可以反映出很多种观看模式。而归根结底,唯有立足生活,贴近百姓,以平民化的视角去看待美感,才能让电视娱乐节目有效克服自身的观看时间的限制,把观众牢牢吸引在电视机前。尤其随着我国国民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愚人”类娱乐节目是否还能在确保收视的情况下大行其道,其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重视受众就是重视自己,这个结论已经在当今电视娱乐策划中得到广泛认可。

(二)引导受众由“审美惊喜”向“审美评价”转变。

在电视娱乐节目从制作到播出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应该要强调的是电视娱乐节目的制作团队与受众的互动和沟通。由最初的实验性的发明和开创引发的受众意识中的“审美惊喜”已经不复存在,观众们已经成功地从一个接受者变成了创作者。期待着电视娱乐策划本身制造奇迹,而脱离观众的主观创造性是非常不切合实际的。真人秀节目就是在这样的趋势中腾空而出的,它是以观众来参与的一种新型娱乐形式。电视受众通过自己的方式,有效参与到娱乐节目的策划之中,在观看娱乐节目获得审美体验的同时也在进行审美评价。当电视娱乐的制作者有意识地将观众的审美提升到理性的层面上来,则观众将以主人翁的姿态,提升电视娱乐节目的普遍品位和社会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