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湘西苗族鼓舞新动作,神韵九双人动作

湘西苗族鼓舞新动作,神韵九双人动作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乙随甲的节奏左、右自然摆动,作欢看状。乙做第九至十拍自身对称动作。甲左、右交替“梭步下山”,手做“外园手”。

湘西苗族鼓舞新动作,神韵九双人动作

1.开场鼓

准备:甲面对鼓,乙于鼓右前方以身体左侧对鼓,二人均为“小八字步”,双手“提襟”位。

第一至二拍:甲右“平击鼓”,重心移向右,以右可作听鼓状。

第三至四拍:甲做第一至二拍对称动作。

第五至八拍:甲做“交替击鼓”四次。乙随甲的节奏左、右自然摆动,作欢看状。

2.连点鼓

第一至六拍:甲向左拧身90°,右“旁击鼓”连打十一点。

第七至十拍:甲右“旁击鼓”。双腿随节奏自然颤动(乙自然上前、后退与甲交流)。

3.左右点

甲:第一拍:右“旁击鼓”两点。

第二拍:后半拍左“缠腰击鼓”。

第三拍:右“旁击鼓”。

第四拍:静止,与乙交流感情。

第五拍:后半拍“缠腰击鼓”。

第六拍:右“旁击鼓”。

第七拍:双脚原地磨动向左拧身,后半拍左“背手击鼓”。

第八拍:向右拧身,右“旁击鼓”,脚随动。

第九至十拍:右“双花击鼓”,稍扣左腰,眼先看鼓,后看前方顺势向左拧身。

第十一至十二拍:做第九至十拍对称动作(以上节拍双膝都随之自然颤动)。

乙:在甲做动作的过程中先在原地观看,根据苗鼓舞的特点,舞姿自由,感情自然,而且可移动地方,最后换位至鼓的左前方。

4.扯 鼓

甲:第一至四拍:左“旁击鼓”。

第五拍:左“旁击鼓”。

第六拍:向右拧身90°,右“背手击鼓”,拖向左旁,肘稍架起,左“梭步下山”。

第七拍:左“背手击鼓”拖向右旁,肘稍架起,右“梭步下山”。

第八至九拍:做第六至七拍动作(不拧身)。

第十拍:右“旁击鼓”,右“斜丁步”。

第十一至十四拍:做“左右点”第一至四拍动作。

乙:自由梭步,双臂于身前左右摆动,观看、交流。

5.修 容

准备:甲背对鼓,乙与甲面对面,二人均“小八字步”,双臂下垂稍架起。

第一至二拍:甲左“背手击鼓”,右臂垂于右旁稍架起,左“梭步走雨”。

乙左“梭步走雨”,左臂抬起从甲的额左前向右划小弧形,右臂伸于右旁,抬起45°,拳心向上,二人互相对视(见图修容)。

第三至四拍:二人右手落回原位,同时各自做对称动作。

第五至六拍:甲向左转身90°成左侧对鼓,同时左“旁击鼓”,上身稍右倾,右“梭步走雨”。

乙向左小跳一步,同时左转身90°,与甲面对面做第一至二拍自身动作。

第七至八拍:甲右“反手击鼓”,身稍右倾,头稍左倾,左“梭步走雨”。

乙做自身第一至二拍对称动作。

第九至十拍:甲右脚撤成右“踏步”,做左“双花击鼓”。

乙重心右移,双手同时向右摆,上身稍右倾,头微右倾,眼视甲。

第十一至十二拍:甲向右拧身,同时双脚磨转半圈成左“踏步”,做右“双花击鼓”。

乙做第九至十拍自身对称动作。

修容

6.扯 鞋

准备:乙身右侧对鼓,甲于鼓右前方。

第一至二拍:乙右“旁击鼓”三次,双屈膝同时右脚向前小跳一步,左脚离地向上抬起,左臂下垂,左手于左脚后跟处往上作扯鞋状。

甲左臂旁伸,其他做乙的对称动作(见图扯鞋)。

第三至四拍:乙重复第一至二拍动作。

甲做第一至二拍对称动作。

第五至八拍:乙向右转身45°,同时左脚“盖步”成右“踏步”,面对鼓做右、左交替“外花击鼓”。

甲左、右交替“梭步下山”,手做“外园手”(在动作过程中向乙靠拢)。

扯鞋

7.穿 衣

准备:乙身左侧对鼓,甲身右侧对鼓。

第一至四拍:乙右“旁击鼓”六次。左臂先背于身后,跟随节奏前后自由摆动,右、左交替“梭步走雨”,颈部放松,头微左右晃动。

甲脚做乙的脚对称动作,右臂屈肘抬起平肩,右手于乙的左肩前伸向右胸上方作帮乙扣扣状(见图穿衣),然后右臂划回右旁,左臂抬起伸向乙的右胸上方作扣扣状。

第五至八拍:乙做第一至四拍动作(速度加快一倍)。

甲右、左交替“梭步走雨”,双臂右、左交替向甲的右腋下及身右旁伸出去作扣扣状,颈部放松,头微左右晃动,二人互相交流感情。

8.梳 头

准备:甲身左侧对鼓,乙离鼓于鼓左前方。

第一至二拍:甲左“旁击鼓”三次,右臂屈肘抬起由额上方划向头后(拳心向下横拿鼓槌)作梳头状,左“梭步下山”,右腿稍弯。

乙左臂自然下垂,稍扣左腰,其他姿态同甲(见图梳头)。

第三至四拍:二人同时做第一至二拍对称动作(甲向右转身90°面对鼓左“平击鼓”)。(www.xing528.com)

梳头

捆辫子

9.捆辫子

准备:乙背对鼓,甲于乙身前右“踏步蹲”。

第一至四拍:乙右“背手击鼓”,“八字步”重心在右,身稍左倾,左臂屈肘于身前,由左向右划小圈两次,作帮乙捆辫子状,双腿起伏两次。

甲右臂屈肘上举于脸前,手心向里横握鼓槌作照镜状,左手叉腰,双腿稍起伏,左、右交换重心(见图捆辫子)。

10.系围裙

准备:乙面对鼓,甲“小八字步”站在乙的背后。

第一至二拍:乙右“梭步下山”,同时左“平击鼓”,右臂屈肘摆至胸前。

甲左“梭步走雨”,右臂抬起摆至乙的身前(作帮乙围围裙状),左臂于左旁微抬起,上身稍右倾(见图系围裙)。

第三至四拍:甲、乙各自做第一至二拍对称动作。

系围裙

11.种棉花

准备:甲身右侧对鼓,乙离鼓站于鼓的右前方。

第一至二拍:甲右“旁击鼓”,右脚向前踢起25°,落地的同时左腿后“吸”,身稍前俯,左臂向左前方抬起往下划至左腹前(挖土坑状)。

乙双脚小“八字步”。第一拍:右臂屈肘于右前作端状,上身向右拧,左手划至右手上方,两手心相对作取种状。第二拍:身拧正,左手伸向左斜下作丢种状,双膝随着手的节奏屈伸(见图种棉花一、种棉花二)。

种棉花一

种棉花二

12.纺棉花

准备:甲身右侧对鼓,重心在右,乙身左侧对鼓,重心在左。

第一至四拍:甲右、乙左,同时“旁击鼓”打四点(第五拍打两次,第六拍后半拍打一次,第七拍一次,第八拍静止)。外手拉纱,腕稍提起手臂向上伸直(见图纺棉花),再划向鼓面(作送纱状),重心移向里。

纺棉花

挽纱

13.挽 纱

准备:甲、乙面对面站于鼓前。

第一至四拍:二人同时里手“旁击鼓”,外手分别于左、右侧前挽“∞”字,脚做“梭步走雨”两次(见图挽纱)。

14.向前牵纱

准备:甲身左侧对鼓,乙离鼓站于左前方。

第一至四拍:甲先左“旁击鼓”,后右“缠腰击鼓”,双膝自由颤动。

乙:双臂屈肘于胸前交替向外绕圈作挂纱状,身稍前俯。双膝颤动。

第五至八拍:甲左“旁击鼓”打七点,右臂从右旁向右前抬起,脚“碎碎步”向前走。

乙:双脚半蹲“碎步”往前,逐渐立起腿直,半脚尖着地,双臂屈肘于身前(握竖槌)往前上方推出作牵纱状。

15.后退牵纱

第一至四拍:甲左“交替击鼓”两次(六点),第二次向左转身180°成身右侧对鼓。

乙双臂屈肘于额前,向甲绕圈,双脚踮起。

第五至八拍:甲右“旁击鼓”打七点,左臂从左旁向左前抬起,“碎碎步”往前。

乙“碎碎步”后退(腿由直到屈),双臂以额前拉至腹前。

16.织 布

准备:乙身右侧对鼓,甲离鼓与乙斜对面站立。

第一至二拍:乙右“旁击鼓”,脚右“梭步下山”,左臂稍抬起伸向左旁(手心向上)再划向胸前作丢梭状。

甲:左臂同乙动作,右臂屈肘于右侧作接梭状,右脚向前梭出,脚跟着地。

第三至四拍:乙右“旁击鼓”,左臂屈于胸前向里翻腕成手背朝上向里拉作打布状,左“梭步下山”。

甲左臂下垂,右臂翻腕作打布状,右脚掌落地,左“梭步下山”(见图织布)。

织布

17.双推磨

第一至四拍:甲左“弓步”,左“旁击鼓”,右臂抬起平划经前再拉回(成一圆形)作推磨状,前后移动重心,身随前后起伏。

乙:右“弓步”,左臂屈肘于左旁稍抬起手心向上,身向左拧,右臂划向左旁,手背朝上向里翻腕作舀东西状,接着身拧正,右手向里划的圆形范围内伸去作喂磨状,腿随节奏自然起伏(见图双推磨)。

双推磨

欢欢喜喜

18.欢欢喜喜

乙:右“背手击鼓”,左臂垂于身前,左右自然摆动,“八字步”随手左右移动重心,头身放松,自由摆动。

甲:“梭步下山”,双臂下垂同时向左向右甩动,头身随动(见图欢欢喜喜)。

19.双收鼓

第一至二拍:甲右“旁击鼓”,左脚撤成左“踏步”,上身仰,左手举至与头平。

乙于鼓右前,右脚上步成右“踏步”,身前俯,左臂伸向左右,右臂撩起平头盖下至胸前。

第三至四拍:甲右“旁击鼓”,左脚上步成右“踏步”,上身稍俯,左臂划至左前下方。

乙左脚撤成左“踏步”,身稍仰,右臂撩与头平,左臂摆至胸前。

二人始终对视。

第五至八拍:甲向左、乙向右同时转身180°交换位置,然后甲做乙、乙做甲第一至四拍动作。

第九至十二拍:二人同时向鼓转90°成背对鼓,里手“背手击鼓”,外手自然伸向侧后,扣旁腰面相对交流。里脚撤成前“虚步”,外手扬起伸直,面朝前结束(见图双收鼓)。

双收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