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传统拜年方式及其重要性

中国传统拜年方式及其重要性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据记载,古时倘若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遣使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现在又兴起了电话拜年、短信拜年、微信拜年。如今,年三十晚上到初一甚或初二,多少人手指头在手机上戳戳戳,拜年的又一个形式,一如士大夫的“飞帖”,热闹了。拜年是中国传统文化年俗的重要部分,因此,中卫人都非常看重。

中国传统拜年方式及其重要性

初一不出门,但家族里是可以互相走动的。家族里互相拜年也基本集中在这一天。晚辈到长辈家里拜年是礼数,平辈互拜是情分,路上遇上村人邻居,也要互拜一下,问候一声。

中卫农村习俗是过了初一就可以出门走亲串友了。从初二这天起,给亲戚朋友拜年开始。外甥给舅舅拜年,侄子给姑姑拜年,女婿给外父外母拜年……都是打折骨头连着筋的血亲,大过年的,怎么着也得去拜个年。当然,拜年都不会空着手去,礼物视自身经济情况而定。长辈受之无愧,但平辈和朋友之间总要客气一下,会说:“来了来么,还提的是包包袋袋,拿着这些做啥呢唦,又不是个旁人。”有外地人兴趣盎然,学说中卫人的这段话,尽管话音很准,可话里的那种韵味,实在差得很远。拜年也是平辈朋友之间走动的机会。平时都忙,没时间走动,趁过年时间,走动走动,联络一下感情,其情切切,感情的距离一下就拉近了。即便是二人曾心里结过疙瘩,过年这一走动,疙瘩也就化解于无形了。家里亲戚多的,一天要走几家。去了,家家都有吃喝,都有酒场,等走过来,拜过来,再能喝酒的也已经晕头晕脑了,酒量差的,已成醉汉。即便是醉了,也没人笑话。大过年的,哪能不喝个酒呢!

若追溯起来,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朋友之间有些不必亲身前往的,还可用名帖投贺。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据记载,古时倘若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遣使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过年时,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二字,即为盛放飞帖之用。此俗始于宋朝上层社会。(www.xing528.com)

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方式上也有了很大变化。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现在又兴起了电话拜年、短信拜年、微信拜年。尤其是短信拜年和微信拜年,双方不见面,没声音,一段优美的文字,一个群发,就搞定了多少人,真的是一大进步。但细细品味,却缺少情分,不像二人对面,在相互的注视下,祝福下,一个眼神,情感就到达心灵了。如今,年三十晚上到初一甚或初二,多少人手指头在手机上戳戳戳,拜年的又一个形式,一如士大夫的“飞帖”,热闹了。

拜年是中国传统文化年俗的重要部分,因此,中卫人都非常看重。拜年,说穿了,拜的是人情、亲情、友情,这一拜,其情切切,其乐融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