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意愿之价值:完美软件开发方法

意愿之价值:完美软件开发方法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不同的组织里,人的价值往往不同,意愿的价值也因此而不同。当个人价值大的时候,工作意愿所隐含的价值也随之增大。“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状态下,工作意愿可以无限趋近于0。这方法听着偏门,但确实在一定范围内是有效的,因为完全不在意卫生间环境的团队,往往就是工作意愿较差,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想法的团队。这表示这是一个“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团队。

意愿之价值:完美软件开发方法

软件是一种固化的思维→只有人才是思维的主体→思维依赖于个人→个人意愿对思维的确立影响巨大。

在不同的组织里,人的价值往往不同,意愿的价值也因此而不同。通常来讲,当一项工作越倾向于思维,个人的价值越大;反之则个人价值越小。当个人价值大的时候,工作意愿所隐含的价值也随之增大。这与我们日常的所见所闻相符,下面来看两个极端的情形。

在生产性企业(工厂等)里,人员的职能相对比较单一,可替换性也就比较强,个人的价值也就比较小;但在理论研究这样的领域里,人几乎就是一切。

在生产性企业里,即使工作人员对工作比较反感,只要能保证工作比较机械性的一面,则仍然可以持续创造价值。但搞理论研究的人,如果心不在焉,那么出成绩的可能性几乎是零,这两种情况示意图如图2-3所示。

978-7-111-42626-4-Chapter02-7.jpg

图2-3 工作意愿与企业类型的示意图

如果我们认为生产性企业和研究性组织是两个端点,那么软件则在这两个端点之间占据很长的跨度,但总的来看比较倾向于后者。这是由软件自身的特质所决定的。

如前文所述,软件同时具有思维的特质和思维承载之物的特质。这就使软件的复杂程度可以具有很高的浮动空间。有的软件开发门槛比较低,甚至达到只要是正常智商的人就可以进行的地步。

这并不让人惊讶。思维是上天赐予人类的礼物,只要是正常的人,不分高低贵贱,都具有使用思维的能力。从这个角度上看,只要是人就具备进行程序开发的能力—只要软件承载的东西足够少。

但也正如语言人人可以懂,人人可以说,却远不是每个人都是文学家一样。当软件自身的内在复杂度逐步提升,质量要求也逐步提升的时候,软件的个人依赖特质,才会表现得越发明显。

我们常见的小规模的信息管理系统更接近于前者,而操作系统内核,大规模的系统则更接近于后者。

但不管是哪类的软件开发,只要规模、质量要求、生产性能的要求达到了一定的程度,都会使软件开发更倾向于研究性组织而非生产性企业,在这种时候意愿对软件生产的影响就变得巨大起来。(www.xing528.com)

量化意愿很难,但定性分级却并不难,大致可以有以下3个层次。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事就应付一下。

●能对自己工作负得起责任。

●全身心投入,主动工作。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状态下,工作意愿可以无限趋近于0。

意愿状态的判断

日本管理人员中流传着这样一种共识,当你不太弄得清一个公司的状况时,你可以去看看它的卫生间。卫生间脏、乱、差的公司大致上是混乱的公司。这方法听着偏门,但确实在一定范围内是有效的,因为完全不在意卫生间环境的团队,往往就是工作意愿较差,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想法的团队。

这同时也提示我们检查一个团队的工作意愿并不难,并不需要烦琐且复杂的方法,见微知著已是足够。

◆工作没完,但如果没人督促,则所有人都到点下班。这表示这是一个“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团队。

◆说好的事,大家都是能拖就拖,能不做就不做。这也表示这是一个“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团队。

◆顺手就可以做好的事,却从来没人关心,比如,水龙头漏水了,却从来没人和负责人进行联络,这也表示这是一个“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团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