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多云的宇宙:物理学未解之谜的七朵乌云

多云的宇宙:物理学未解之谜的七朵乌云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暗物质=中微子”这一说法的支持者而言,比较遗憾的一点,同时也是对其他说法的支持者而言令人欣喜的一点是——1个中微子的质量比预想的更轻。到了1987年,神冈探测器检测出了来自超新星1987A的中微子。这超出预期的巨大成功给物理学各方面都带来了巨大冲击。中微子从超新星1987A的爆炸中心产生,被给予了巨大运动能量后飞散到宇宙空间中。而与光几乎没有时间差就意味着中微子的速度接近光速,这也是中微子极轻的证据。

多云的宇宙:物理学未解之谜的七朵乌云

对于“暗物质=中微子”这一说法的支持者而言,比较遗憾的一点,同时也是对其他说法的支持者而言令人欣喜的一点是——1个中微子的质量比预想的更轻。

暗物质的真正粒子(前提如果是粒子的话)理论上应该是沉重且行动迟缓的。如果是轻盈快速地穿行于宇宙中的粒子的话,彼此不会因引力而相互吸引成团,也就不会出现厚薄不一的聚集体。而河外星系与河外星系团都是被暗物质的聚集体吸引的通常物质,所以,如果不能形成暗物质浓度较高的聚集体,也就不会有河外星系和河外星系团。

也就是说,现在宇宙中河外星系与河外星系团的存在是由暗物质的真正粒子缓慢而沉重地聚集而成的。

缓慢而沉重的暗物质在1983年左右被正式命名为“cold dark matter”,也就是“冰冷暗物质”。兹威基曾说过的话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后复活了。可惜1974年他就去世了,没能看到自己的预言成真。(www.xing528.com)

到了1987年,神冈探测器检测出了来自超新星1987A的中微子。这超出预期的巨大成功给物理学各方面都带来了巨大冲击。在基本粒子物理学上,给中微子的质量制定了严苛的上限,因为中微子实在是太轻了。

中微子从超新星1987A的爆炸中心产生,被给予了巨大运动能量后飞散到宇宙空间中。被给予了运动能量的物体,其质量越小,飞行速度越快;反之,则越大越慢。从1987A出发的中微子飞行了16万年,几乎与超新星的光同时到达地球。而与光几乎没有时间差就意味着中微子的速度接近光速,这也是中微子极轻的证据。

到了2017年,已经有其他实验结果表明,电子中微子的质量不到氢原子的十亿分之二。作为其兄弟的μ子中微子、τ子中微子的质量也差不多。因此“暗物质=中微子”的说法就失去了说服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