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千年古樟竟有如此生机-古色万安

千年古樟竟有如此生机-古色万安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万峰公路经过宝山黄塘村时,公路左侧有一棵巨大的伞状古樟。与这些古樟相比,黄塘古樟,历经千年,还如此生机勃勃,确实是奇迹。宝山黄塘古樟黄塘村旁有一条从兴国方向流过来的小河,姑且称它“涧田河”,因为这条河几乎流经涧田全境。黄塘古樟居然爱憎分明,对善良的村民竭力护佑,而对作恶者却绝不姑息。黄塘村民敬畏自然、保护自然的举措,福荫古樟与人民,更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之作。

千年古樟竟有如此生机-古色万安

万峰公路经过宝山黄塘村时,公路左侧有一棵巨大的伞状古樟。古樟胸径近三米,枝叶十分茂盛,分布极其均匀。枝叶向四周发散,开阔舒展,覆盖面积约有三亩地。阳光须艰难地寻找枝叶间的空隙,才能投射些许到地面。所以,树下十分阴凉,是玩耍、休憩、纳凉的理想之地。

万安不乏千年以上的古樟,如窑头镇赣江旁的“古树之王”——古樟树,树龄号称2000年以上,胸径也达到惊人的4米,但现已逐渐老化枯萎,在高约3米处的两个大分枝已完全干枯。罗塘乡嵩阳村、五丰镇西塘村等地也有好几棵古樟,树龄都在千年以上,但都老态龙钟,缺少应有的活力。与这些古樟相比,黄塘古樟,历经千年,还如此生机勃勃,确实是奇迹。

出于好奇,我们特地拜访了黄塘村郭家77岁高龄的郭弟秀。他非常热情地向我们讲述了关于这棵古樟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宝山黄塘古樟

黄塘村旁有一条从兴国方向流过来的小河,姑且称它“涧田河”,因为这条河几乎流经涧田全境。涧田河虽大致流向为由北向南,然中途九曲十八弯,在经过黄塘村的前一段,折向西北,直冲黄塘村。但在流经黄塘村时,涧田河又突然来了一个大拐弯,由西北流向变成了正南方向,直奔南面的涧田乡而去。而那棵古樟就生长在河边的拐弯处。每年汛期,涧田河湍急的水流把一路上积蓄的巨大能量,在黄塘的拐弯处疯狂地发泄出来,冲击着河岸的古樟与沙石。古樟在洪水中岿然不动,它用硕大的身躯和强大的根系保护着河岸,以及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黄塘村现居住着王、郭、唐、魏、杨、钟、郑、曾、许、刘、陈等十二大姓氏村民,共计2000余人。其实,原来还有胡氏村民。至解放初期,胡姓只有一户人家,且为一个孤老头。胡老头去世后,黄塘胡氏就再无后人了。历史上,黄塘胡姓可谓人丁兴旺,人才辈出。而涧田河边的那棵古樟,就是守护一方平安的神灵。郭弟秀老人告诉我们,这棵古樟并非自然诞生,而是他们的先人特意种植的,原有三棵。后为抵御洪水,三棵樟树团结一心,长在了一块儿,就成了现在的这棵大树。(www.xing528.com)

有趣的是,就在公路的右侧,与古樟相对的地方建有寺庙,名水口阁,又叫文昌阁。水口阁何年修建,已无记载。现在看到的水口阁是2007年在原址上按原比例重建的。水口阁为四合院布局,南面为神台,供奉康王,一年四季,香火不断。北面为戏台,专为庙会唱戏而搭建。每年正月或七月,或祭祀,或庆祝,当地民众捐献丰收的粮食举办庙会。晴好的白天,全村人就在古樟下大摆宴席,开怀畅饮,晚上就请来兴国县的“三角班”戏班在水口阁戏台上表演采茶戏,为庙会助兴,以七日为限,连续数日,尽兴而散。

黄塘古樟居然爱憎分明,对善良的村民竭力护佑,而对作恶者却绝不姑息。在古樟树下,有一柱状石墩,为樟树特赐村民惩办恶人之器。解放前,凡作奸犯科的村民,都在古樟下的石墩上行砍手、锤手之刑。所以,千百年来,黄塘村民风淳朴,村民热情善良,和睦共处,偷盗、伤人之事鲜有发生。

当地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情节。有一年,不知何故,古樟上的所有树叶枯黄脱落。村民焦急万分,紧急商讨救治办法,后来请来一位得道法僧,在古樟下作虔诚祷告文书。古樟终于重发新叶,死而复生。

多少年来,黄塘村民的繁衍生息就这样与古樟息息相关:古樟保一方平安,村民敬一方神灵。在科学不发达的年代,当地的百姓视古樟为神灵,对它敬畏爱护有加。黄塘村民敬畏自然、保护自然的举措,福荫古樟与人民,更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之作。

(罗宏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