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计划用水的监督管理及效率提升

计划用水的监督管理及效率提升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计划用水的监督管理作为一种计划用水制度的管理活动过程,是由一系列管理活动所组成的。对此,实时监督管理对计划用水的合理执行,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若监督检查到此类原因造成计划执行偏差,管理者就应采取措施加强用水计划管理,提高计划用水在管理用水中的效率。

计划用水的监督管理及效率提升

计划用水的监督管理作为一种计划用水制度的管理活动过程,是由一系列管理活动所组成的。其基本的监督管理过程可概括为建立标准、衡量绩效、偏差分析与纠正三个阶段。

(一)建立标准

监督管理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去衡量实际工作结果与计划是否存在偏差,并对偏差加以纠正的工作过程。在计划用水管理工作中,计划用水的计划和节约用水的目标是监督管理依据的最基本的标准。为了使计划用水得以有力地实施,除建立包括用水计划指标,以及反映用水效果的经济技术指标,作为监督管理计划用水的过程和结果的定量控制标准外,还应建立保障用水计划顺利执行的定性标准,如各项用水管理规章制度。

(二)衡量绩效

计划用水管理工作绩效的衡量,是依据监督管理计划用水所制定的标准来进行的。有了标准,就可以将实际的计划用水工作成果与标准相比较,衡量计划用水的绩效。如果确立的标准比较实用,那么衡量绩效结果的成败则取决于管理者是否掌握了关于实际用水计划执行情况的信息。在实际工作中,为保证计划用水工作绩效的衡量客观公正,应使掌握的用水信息具有可靠性、及时性和适用性。可靠性系指信息能客观准确地反映用水实际情况,保证使用该信息的人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否则,会给监督管理造成失败;及时性系指有关计划用水的信息应及时传递到管理部门与使用者,使他们对计划用水状况作出及时、正确的反映,否则,即使是正确的信息而不能及时传递,便会影响管理,贻误时机而失去时效;适用性系指反映计划用水实际情况的信息,在内容、数量、精度上必须符合计划用水管理工作的需要。

获得监督管理计划用水的信息的途径一般有:一是利用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行业及用水单位通过自下而上建立的用水统计报表制度获得;二是通过管理人员的直接观察、检查或下属用水管理人员的汇报来获得。无论采取哪种形式去获得计划用水执行情况的信息,除时刻注意上述对信息的三点要求外,应重视现场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要性。

(三)偏差分析与纠正

将计划用水产生的用水实际结果与计划规定的指标和目的相比较,只要存在不相一致的情况就成为监督管理的问题。但并非所有出现的问题都成为监督管理应采取行动的依据,即并不是对所有出现的偏差都采取措施,而是在这些出现偏差的问题中进行分析和筛选,将重要的偏差挑选出来,作为监督管理采取措施的对象。

在计划用水中产生偏差的原因,即进行监督管理时应着重注意的对象,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www.xing528.com)

1.用水环境发生变化

用水环境发生变化可能是由于生活、生产用水要求发生了变化,例如新的大型用水项目的增加、未预估到的旅游人口的突增、积极推广应用节水技术和管理先进经验等,都可能导致实际用水与计划用水发生偏差。对此,管理者若没有主动地对外部用水环境可能产生的变化做出预估,而修订用水计划,那将只能被动地调整计划。无论怎样,管理者都应通过监督管理措施,及时修正产生的偏差,使计划用水与实际情况相符,对实际用水起到指导和监督控制的作用。

2.水情发生了变化

由于不能准确预见的干旱,或水源地遭受到突然的破坏等天然或人为的原因,都可能使正常的用水计划不能满足实际用水的要求,而产生偏差。对此,管理者只能采取紧急措施来纠正这类偏差。例如,压缩用水指标、暂停某些项目的用水。当然,由于后期来水较多,也可能增加用水指标,以扩大生产。对此,实时监督管理对计划用水的合理执行,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3.计划本身存在问题

由于用水计划或计划用水管理制度本身不完善,如计划所包含的内容不全面,在制定计划时对未来情况的预测和估计不准确,或者是所使用的计划方法和手段需要改进、调整等原因,造成计划的实际运用结果与计划发生偏差。若监督检查到此类原因造成计划执行偏差,管理者就应采取措施加强用水计划管理,提高计划用水在管理用水中的效率

在计划用水管理工作中,应抓住需要侧重监督管理的问题,分析造成计划用水产生偏差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纠正措施,使监督管理工作在计划用水的实施过程中真正发挥指导与监控的管理职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