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共鸣器官及其作用-声乐艺术与声乐教学研究

共鸣器官及其作用-声乐艺术与声乐教学研究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共鸣器官包括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和鼻窦等器官。根据共鸣腔体在其所处位置上发挥作用的性质以软腭为界可以将共鸣器官分为上部共鸣和下部共鸣。在平时的歌唱中,高音以上部共鸣器官为主,低音以下部共鸣器官为主。其中,咽腔、口腔无固定容积,其形状可随意改变,为可调节共鸣腔;鼻腔、鼻窦、胸腔均有固定的容积,为不可调节共鸣腔。对共鸣作用最大的部位是声带以上形似喇叭的共鸣腔,即声道。

共鸣器官及其作用-声乐艺术与声乐教学研究

共鸣器官包括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和鼻窦等器官。根据共鸣腔体在其所处位置上发挥作用的性质以软腭为界可以将共鸣器官分为上部共鸣和下部共鸣。上部共鸣为鼻腔、鼻窦和鼻咽腔称为上部共鸣器;下部共鸣为胸腔、喉腔、咽腔和口腔。在平时的歌唱中,高音以上部共鸣器官为主,低音以下部共鸣器官为主。各共鸣腔又根据体积的固定性和灵活性,分为可调节共鸣器腔和不可调节共鸣器腔。其中,咽腔、口腔无固定容积,其形状可随意改变,为可调节共鸣腔;鼻腔、鼻窦、胸腔均有固定的容积,为不可调节共鸣腔。对共鸣作用最大的部位是声带以上形似喇叭的共鸣腔,即声道。

在共鸣器官中,主要介绍鼻腔、鼻窦和咽。

(一)鼻腔

鼻腔由垂直的鼻中隔分为左右对称的两个部分。每侧鼻腔有四壁:内侧壁、外侧壁、顶壁、底壁。外侧壁这个部分比较复杂,有三个并列的骨性突出,即上鼻甲、中鼻甲和下鼻甲。每个鼻甲与侧壁的间隙称为鼻道,分为上鼻道、中鼻道和下鼻道。鼻腔前方由两个前鼻孔与外界相通,后方由两个鼻后孔通向鼻咽腔。鼻腔上覆盖着黏膜,并有丰富的血管构成鼻甲海绵体丛。在各种刺激和心理因素影响下,此丛可因充血而膨胀,如果是突然发生,由于鼻道被阻塞,就会产生通气困难。

(二)鼻窦

鼻窦是由鼻腔向周围骨质膨出的空腔。有额窦、筛窦、上颌窦及蝶窦。

因为鼻腔的体积固定不变,故属于不可调节的共鸣腔,它主要由软腭控制。当音调升高时,软腭与悬雍垂逐步提高,以至隔开鼻腔与口腔,改变共鸣方式,声音沿骨壁传导至鼻腔和鼻窦,使嗓音增强。在大多数情况下,高音以鼻腔共鸣为主,发声时头部有共振感。

(三)咽(www.xing528.com)

咽是前后略扁的漏斗状肌管,也称咽管。上起于颅底,下止于第六颈椎下缘并与食管相连。前壁与鼻腔、口腔及喉腔相通,后壁以椎前筋膜与颈深肌及脊柱相附。

咽管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

1.鼻咽:前壁借鼻后孔与鼻腔相通,顶部与后壁相移行,两侧壁有咽鼓管开口,下方与软腭为界并通向口咽部。

2.口咽:上通鼻咽部,前以咽峡为界与口腔相通,下部至舌骨与喉咽部相连。咽峡又称咽门,上部为软腭、悬雍垂,下部为舌根部,两侧前面为舌腭弓,后面为咽腭。两弓之间是腭扁桃体。

3.喉咽:上通口咽部,下连食管,前壁上部是舌根和会厌,前壁下部以喉口通喉前庭部。

各共鸣腔在声带以上者,由喉腔、咽腔、口腔和鼻腔连接起来组成类似管乐器的管子部分,形成共鸣管,这个共鸣管出口部分的鼻腔和口腔,形状与喇叭相似,随着共鸣管的调整性变化,可使声带发出的原音之中各泛音成分受到不同的作用:发低音时声道拉长,低泛音成分扩大;发高音时则缩短,高泛音成分扩大。这样由于声道的不同调节,使人的歌声表现出各种不同的色彩,有时嘹亮清脆,有时雄伟粗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