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声乐教学中的共鸣器官与调节技巧

声乐教学中的共鸣器官与调节技巧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体内部的共鸣器官有很多,在声乐教学中具体划分为三类:处于硬腭以上的为头腔共鸣器官,喉头以下的为胸腔共鸣器官,中间部分的口、鼻、咽统称咽腔共鸣器官。唱低音时,以胸腔为主要共鸣器官,口腔、咽腔次之,头腔更次之。口腔是发声过程中必须用到的共鸣腔体之一,它既是歌唱发声的共鸣腔体,也是传送歌声和语音的“喇叭口”。口腔的张开与闭合在调节共鸣中作用很大。

声乐教学中的共鸣器官与调节技巧

一、歌唱的共鸣

根据物理学原理,当某一个发声体产生振动时,它的频率会引起物体内的空间同时振动,而且两者振动的频率相同,或有倍数的关系;原物体振动加强,音量就扩大。这就是共鸣原理。各种乐器都有各自不同的发声体和共鸣腔体,比如只拿一个唢呐嘴来吹,如果没有管身的共鸣,单凭唢呐嘴这个发声体很难产生较强的声响效果。声带是人体的发声体,头腔、胸腔和口腔是人声的共鸣腔体,歌唱首先是通过声带发出声音,再通过头腔、胸腔和口腔共鸣,产生美妙的歌唱声音。人体内部的共鸣器官有很多,在声乐教学中具体划分为三类:处于硬腭以上的为头腔共鸣器官,喉头以下的为胸腔共鸣器官,中间部分的口、鼻、咽统称咽腔共鸣器官。

二、共鸣技巧训练

(一)头腔共鸣技巧训练

头骨颅骨)内各种空窦腔体产生共振后的感觉,我们称之为头腔共鸣。在发高音(头声区)时,头腔为主要的共鸣器官。头腔共鸣是声音中最具有魅力色彩的成分,它使声音明亮、光彩、辉煌、穿透力强,尤其是对于男高音、女高音声部,头腔共鸣几乎决定了声音的质量。在进行头腔共鸣训练时,首先要注意口型,上颚一定是开的,嘴里像含着鸡蛋。声音出来时,气往下走,要沉到丹田里,声音往上走,用气息把声音拖出来。声音向上,气息向下,整个就像一条线从头腔中出来,这样的声音运行得稳且亮。头腔共鸣感觉的获得是在口腔共鸣的基础上,把声波在硬腭上的集中反射点稍向后面移动一些,把下胛放下来(就像把上牙床往上提高一些的感觉),同时,软腭和小舌头也随之上抬,舌根则有放下一些的感觉,使口、鼻、咽腔之间的通道和空间更宽广些,声波沿着上腭传向鼻咽腔、鼻腔和头腔,引起声波的回荡。

(二)胸腔共鸣技巧训练

胸腔共鸣是指声带振动激起气管内空气柱振动而传送到肺再扩及整个胸腔引起共振产生的整个共鸣。胸腔共鸣时,胸部有明显的振动感,它使声音洪亮、浑厚、有力,为低音共鸣作用。因胸腔共鸣多用于中低音声部及某些粗壮的男高音声部,所以在进行训练时要注重加强中低声区的训练。在进行胸腔共鸣训练时,使咽喉部做半打哈欠状,发声时,下颚自然下垂,喉部适当开大一些,把在硬腭上声波振动的反射点移向下齿背上,使声波在喉头和气管附近引起更多的振动,再由气管附近传送到胸腔而引起共鸣,这时似乎感觉到要把声音唱到胸部去一样。唱低音(胸声区的音)时,以胸腔为主要共鸣器官,口腔、咽腔次之,头腔更次之。

(三)咽腔共鸣技巧训练

咽腔共鸣可细分为鼻腔共鸣、咽腔共鸣和口腔共鸣,三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鼻腔共鸣是声波在鼻骨上产生的振动,即将声音的焦点定位在鼻腔。由于声音明亮的焦点在鼻腔,所以产生这种共鸣的唱法也叫面罩唱法。鼻腔共鸣感觉是声音的焦点靠前,声音薄而明亮,比较灵活。当气流将哼鸣的声音送入鼻腔通道时,整个鼻骨与眉心会有明显的震动感。

咽腔共鸣是连接胸腔共鸣与高位置共鸣的通道,是形成与声带下压相适应的声带上压的重要环节,并且与咬字、吐字过程密不可分。在进行咽腔共鸣训练时,应着手掌握以下几个技巧:

(1)稳住身体。第一个支点在咽壁下方靠右的位置;第二个支点是后脑勺向上拉起力量的集中点;第三个支点在后腰。

(2)保持咽腔共鸣管的打开状态。

(3)遵循母音变化规律。

口腔是发声过程中必须用到的共鸣腔体之一,它既是歌唱发声的共鸣腔体,也是传送歌声和语音的“喇叭口”。口腔的张开与闭合在调节共鸣中作用很大。口腔顶部为弧形腭弓,前半部为硬腭,后半部为软腭。口腔共鸣适用于各种声区的训练,在发声训练中要着重加强自然声区、高声区的发声训练。在进行口腔共鸣的技巧训练要求发音时,要口腔上下自然打开,笑肌微提,下颚自然放下,上颚有上提的感觉。

三、共鸣发声练习

(一)哼鸣训练

练习目的:通过哼鸣训练,体会在发声练习中口腔、鼻腔发声的状态及整个发声器官的变化。哼鸣训练能较好地使喉部肌肉放松,有助于打开喉咙,体会声音共鸣的感觉,进而获得高位置的“头声”,对解决、突破高音有着关键性作用。

例如:(www.xing528.com)

具体要求:一般在开始练声时,先练练“m”是有益的,因为发这个音容易达到高位置和靠前、明亮、集中的效果。练习哼鸣时,首先上下唇要自然闭合,口腔内部要打开,就像闭口打哈欠的感觉,能感到声音向高位、额窦、鼻窦处扩展;但切勿把声音堵塞在鼻腔里,否则会发出鼻音。

(二)母音训练

练习目的:把构成歌曲旋律的最基本、最简单的乐句提炼出来,配以单纯的母音,在适当的音域内做半音上行或下行移动,反复练唱。用母音去带动咬字、吐字的歌唱位置,从而让歌者在唱高、中、低等强弱不同的音符时,都有较为理想的声音效果。

例如:

具体要求:有意识地运用气息发声,逐步做到以横膈膜控制呼吸。使喉头处于正确的位置,解放喉头,稳定喉部器官,喉咙完全打开,使声带运动与呼吸密切配合。呼吸、喉头(声带)、共鸣器官密切配合、协调运作,做到声区统一,富于力度和音色变化。另外,做发声练习时应选择适当的母音进行训练,从发音最自然动听的母音开始练习,这样,就较容易调整母音的着力部位,协调音波在共鸣器中的作用。练好最自然动听的母音后,逐步调整,带动其他母音,发声练习的进展就会快得多。开始时可选择a,i,e,o,u等单母音进行练习,由易到难,慢慢转入ma,me,mi,mo,mu等混合母音的练习。

(三)连音练习

练习目的:做连音练习是为了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保持整首作品的完整性、连贯性。气息的连贯、声音的起伏才能展现出动人的旋律,给人带来美好的听觉享受。

例如:

具体要求:保持喉咙的完全打开,气吸丹田,要迎着声音唱,千万不能将声音卡在嗓子眼里。要注意开口音、闭口音的有机结合。唱开口音时,嘴巴不宜张得过大,否则就会出现脱腔的现象;唱闭口音时,上下牙齿间要有间隙,保持口腔内还是打开的,上颚上抬。字头很重要,要做到先出气再出声,用气息带动声音缓缓地发出。在掌握连音发声的基础上,为了使声音有更强的连贯性,可以将练习的音域相对拉宽一些,练习难度也可以随之加大一些。

(四)顿音练习

练习目的:通过顿音练习,可以在演唱作品中出现休止、停顿的地方做到声音、气息的停顿和连贯,从而保持歌曲的完整性和艺术效果。

例如:

具体要求:顿音唱法(又称断音唱法)要求唱得清晰、短促、灵活,富有弹性,集中感强。练习时要注意一字一音的灵活性和连贯性。顿音像是一个点,连音像是一条线,在基本掌握了连音和顿音唱法的基础上,可以将连音、顿音结合在一起进行练习,这样以点带线,便于声音的位置统一,也有利于保持气息的均匀流畅。

(五)跳音练习

练习目的:跳音发声训练重点针对的是旋律紧凑、节奏极快的大型歌曲,跳音在一些花腔女高音的演唱作品中表现尤为突出,它对声音、气息的集中度、力度和统一性要求较高。

例如:

具体要求:进行跳音练习时,声音要短促而有爆发力,做到气息灵活自如。以“狗喘气”式的训练为主,腰部要有力度,从而使声音富有弹性、集中感强。要求腹肌和横膈膜积极地灵活弹跳,同时也要求声门灵敏而清楚地闭合。为了不使声门闭得太死,在发“a”这一母音之前,稍带一点“h”音,目的是用气裹着声音出来,使喉咙打开,共鸣通道畅通。

四、歌唱共鸣的练习曲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