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同人卦:同求同存异,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

同人卦:同求同存异,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人卦是说,志向一致的人为同人,同人志向不一致会产生分歧,分歧导致分裂。老子认为,同人卦对同人的认识有所不足,没有认识到同人应求同存异,不能求同存异才导致分裂。同人卦同人发生分裂,有认识上的分歧,也有做法上的失误,在认识上没有做到“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和其光,同其尘”,在做法上没有做到“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才导致同人分裂。

同人卦:同求同存异,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

题解〕德修养深厚,会有精气、和气产生。提高修养是为了追求强,何为强?心能支配精气、和气为强。能真正认同这些道理的人很少,在细微处能认识一致的更少。所以能求同存异,才是最可贵的。

原文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译文〕通晓事理的人不一定善于表达,不善于表达就难以讲清事物的精妙之处。善于表达的人对事物并不一定完全了解,不完全了解就难以讲清事物的真谛。因此应当堵塞住知者与言者的漏洞,达到知的相同;关闭知者与言者的门户之见,达到志向的相同;挫折知者与言者偏激的锋芒,达到认知的相同;解除知者与言者的纷争,达到认识的相同;中和知者与言者的光耀,达到影响的相同,使知者与言者对细微之处的认识相同,这就叫对事物的玄妙之处认识相同。因此,不可在得到同后,为去异而亲近不该亲近的人;不可在得到同后,为去异而疏远不该疏远的人;不可在得到同后,为去异而利用不该利用的人;不可在得到同后,为去异而伤害不该伤害的人;不可在得到同后,为去异而尊重不该尊重的人;不可在得到同后,为去异而低贱不该低贱的人。所以具有求同存异这种品质的人才是天下最可贵的。(www.xing528.com)

解析老子认为,积德深厚,精气与和气会灌注于心,做人做事会厚道。积德深厚,知识也会深厚。但世界很大,知识很广,人人都会有所知、有所不知。知者有所不言,言者有所不知。知与不知没有绝对的界限,所以在认识有差异时要善于求同。在得到同后,不能因为存在异而采用“亲、疏、利、害、贵、贱”来排斥异。求同要以精气求同,存异要用和气存异。以精气求同,同会越多;用和气存异,异不会影响同,所以能求同存异才是最宝贵的。

这一章也是老子对《周易》同人卦的总结。同人卦是说,志向一致的人为同人,同人志向不一致会产生分歧,分歧导致分裂。分裂同人要以分疆裂土来实现自己的志向。为实现统一,同人对分裂同人采用了政治争取与军事进攻相结合的方法,最终迫使分裂同人放弃分裂,重新回归。老子认为,同人卦对同人的认识有所不足,没有认识到同人应求同存异,不能求同存异才导致分裂。同人卦初九:“同人于门,无咎。”象曰:“出门同人,又谁咎也。”初九是说,有昔日同人来到门前,没有过错。象传说,有同人脱离门户,脱离门户的人成为同人,又是谁的过错呢?老子认为,同人卦初九说明,同人并不能做到看法、做法都完全相同,会有异。因此应求同存异,不能存异就会有“出门同人”,能存异才有“同人于门”。同人卦同人发生分裂,有认识上的分歧,也有做法上的失误,在认识上没有做到“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和其光,同其尘”,在做法上没有做到“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才导致同人分裂。同人能求同存异,不对持异见者打击报复,才是最宝贵的,也才能真正将同人团结起来,实现共同的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