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速!党报新闻评论要提供更新的新闻由头

提速!党报新闻评论要提供更新的新闻由头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说明《人民日报》评论版怎样使“新闻由头”更新,还有改进余地。所以,我们呼吁党报新闻评论“提速”,新闻由头要新。

提速!党报新闻评论要提供更新的新闻由头

在本课题组抽取的9期《人民日报·评论》上,有3期头条的“新闻由头”或曰“新闻根据”,明显是富有生命力的事物,分别为:

——2013年6月4日《人民日报·评论》头条:江苏省环保厅启动“约谈”市县负责人机制,对环保动“真格”的。

——2014年12月4日《人民日报·评论》头条:中央提出在县以下机关开辟干部职务之外的职级晋升通道。

——2015年6月4日《人民日报·评论》头条:中央要求有关部门拿出信访投诉请求清单。

这三个头条的“新闻由头”发生的时间,其作者明确写的是“日前”。这说明《人民日报》评论版怎样使“新闻由头”更新,还有改进余地。

本课题组认为:评说富有生命力的事物,在其开花结果时总结多,在其还是幼芽嫩叶时推介少,这是有些纸媒评论“新闻由头”不新鲜的原因之一。须知评论员领的也是“记者证”,即便提倡当学者式记者,也须明了二者的一大区别:记者重发现,学者重证实。新闻评论的作者、编者阐述某一富有生命力的事物,在其开花结果之时加以总结或梳理,乃至如同学者一般理性抽象,说它证实或证明了什么,读者需要;但人们更需要的是,当那富有生命力的事物尚处幼芽嫩叶阶段,便加以推介或提倡,如同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即改革开放初期《人民日报》、新华社记者、编辑、评论员及时发现源于安徽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包产到户”,并迅速判定它是富有生命力的,继之鼓与呼。这才是新闻评论中的上品。关于这一点,只要重读出自《人民日报》特约记者吴象手笔,载之于1980年11月5日《人民日报》的《阳关道与独木桥》一文,就大体明白了。当年,吴象在这篇被评为1980年“《人民日报》得奖优秀作品”并获一等奖的署名评论中写道:(www.xing528.com)

——我们应当明确认识,对边远地区和贫困落后地区来说,实行包产到户,是联系群众、发展生产、解决温饱问题的一种必要的措施。[20]

35年后的今天,我们是怎样认识“包产到户”的呢?请看新华社北京2015年7月15日电《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讣告万里同志逝世》一文中写道:

——同年(指1977年——引者注)6月,万里同志调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兼安徽省军区第一政治委员、安徽省革委会主任。他以非凡的政治胆识,大力支持、推广肥西县“包产到户”和凤阳县小岗村“包干到户”的做法,积极推动全省农业管理体制变革,为开辟中国农村改革的新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21]

通过前者,可以正面了解“包产到户”这一富有生命力的事物尚为幼芽嫩叶时,新闻工作者对其做出的判断。通过后者,可以侧面感知“包产到户”这一富有生命力的事物已经开花结果时,党和国家对其做出的评价。向读者奉献前者,当是包括评论员在内的党报新闻工作者的首要追求。新闻评论归属新闻作品,它要有逻辑力量,也要以事实为依托,而且事实还必须是新鲜的,最好是新近发生的,起码是能折射出当今时代特征的。所以,我们呼吁党报新闻评论“提速”,新闻由头要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