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多元传播,公信力党报论丛.2

多元传播,公信力党报论丛.2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信息的海量化,基础是信息传播形式的多元化。有关专家的调查显示,中国人平均每人每天摸手机150次,除去睡觉的8小时,差不多6分钟就要看一次。另一项研究也表明,中国社交媒体用户占总人口比例的42%,用户平均每天花费时长为1小时30分钟,有51%的用户通过手机访问社交媒体,还有25%的用户会使用地理位置信息。信息传播方式的多元化,确实对包括党报在内的纸媒带来极大挑战。这个结论性消息,大都来自党报。

多元传播,公信力党报论丛.2

信息的海量化,基础是信息传播形式的多元化。互联网和IT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信息传播形式日新月异的变化。很多曾经的新媒体,转眼之间就旧了。从电脑上网到主要依赖手机,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有关专家的调查显示,中国人平均每人每天摸手机150次,除去睡觉的8小时,差不多6分钟就要看一次。另一项研究也表明,中国社交媒体用户占总人口比例的42%,用户平均每天花费时长为1小时30分钟,有51%的用户通过手机访问社交媒体,还有25%的用户会使用地理位置信息。这些数字未必非常准确,甚至可能有一些夸张,但可以说明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手机等新媒体确实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特别是以朋友圈为最大优势的微信等方式,使得舆论传播的社交化特点更加突出。过去需要新闻媒体发布的消息,现在以近乎聊天的简单方式就可以实现。以往的某些极端情况,会瞬间传播出去。在“互联网+”时代,在人人离不开手机的时代,这成为常态。秒传、秒懂、秒拍、秒杀等,以秒为单位的各种速度,改变着社会生活。

信息传播方式的多元化,确实对包括党报在内的纸媒带来极大挑战。但是,信息传播越快,越容易造成破碎化。公众一方面是随时从网上获取信息;另一方面是只看标题,一目十行。这就出现了一些“标题党”,耸人听闻,哗众取宠。很多社会问题之所以一度被误解,就是由于信息的破碎化和断章取义造成的。

这时候,公众需要的不仅仅是信息传播之快,而是信息之可信。经常是一边追踪各种动态信息,一边在等待最后的结论新消息。这个结论性消息,大都来自党报。在时效性方面的局限,反而成为从容解读和冷静观察的优势。(www.xing528.com)

当然,有些年轻人可能不怎么看纸质党报,但总会自觉不自觉地通过手机等新媒体阅读党报,并不影响对党报的充分信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