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宏观微观,探寻党报论丛

宏观微观,探寻党报论丛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个人还认为,我们从事党报科研教学这项劳动,要从宏观着眼,从微观入手。今日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今日世界正在进入中国。但身不能至,心向往之,人皆可为尧舜也。现经作者同意编入本书。[28]朱国圣、林枫主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新华出版社2010年版,第253页。[30]王泱泱:《互联网信息之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互联网新闻传播中的运用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30页。

宏观微观,探寻党报论丛

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大众化研究中心的朋友曾送我一个笔筒,上面印着毛泽东主席手书的马克思的名言之一——“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的人,历史承认他们是伟人;那些为最大多数人们带来幸福的人,经验赞扬他们为最幸福的人。”[34]

国际共运史轨迹上的现状显示,当代中国在世界上的方位,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中国的执政地位,都说明我们的新闻传播学者,如果选择做党报科研教学工作,那就是“为共同目标劳动”,是“为最大多数人们带来幸福”。这当然是我一己之见。我个人还认为,我们从事党报科研教学这项劳动,要从宏观着眼,从微观入手。

从“宏观”上看,我们赶上了一个伟大的时代,而伟大的时代必然出伟大的学问。今日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今日世界正在进入中国。1840年鸦片战争以降,中国从未像今天这样在国际舞台的边缘进入国际舞台的中央,而领导今日中国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从事党报科研教学是大学问,只可惜我们自身客观条件和主观努力不够。但身不能至,心向往之,人皆可为尧舜也。现实社会多么需要新闻院系校园走出这样一茬又一茬的年轻人:他们把自己的命运与这个伟大的国家、伟大的时代,紧密联系在一起

从“微观”上看,我们如何为党的十八大号召的“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添砖加瓦?“现代传播体系”是指当今这个时代由广泛散布信息的事物所构成的整体。我们可以从这个整体中的某一局部、某一侧面、某一时段,甚至某一个点切入。比如,一个国家只有先做区域性大国强国,才能做世界性大国强国。我们可以研究党报如何先建立区域性传播体系,再建立世界性传播体系。再比如,环境问题较之其他,摆脱政治偏见、阶级局限容易些。我们可以研究党报环境新闻如何走出国门乃至进入西方上流社会。假以时日,丝丝不断,党报科研教学就能为党和国家构建现代传播体系添砖加瓦。

[王武录: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顾问]

【注释】

[1]本文根据王武录2014年11月至2016年1月先后应邀在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经济管理学院、MBA(工商管理硕士)学院、党报党刊研究中心、编辑出版研究中心以及安徽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授课的讲稿整理,辑入《党报科研教学初探》(石油工业出版社2017年4月版)之前他又做了修改补充。现经作者同意编入本书。

[2]邵华泽主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其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页。

[3]“老三届”,指1965—1968年的中学生,包括初中生高中生。“知青”,即知识青年;指1968—1976年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上山下乡务农的初、高中毕业生,包括原来户口在城镇的下乡知识青年和原来户口在农村的回乡知识青年。

[4]编者不详。编印时间:1969年10月。

[5]编印者:首都红代会中国人民大学“三红”新闻兵团编,《新安徽报》革命委员会政工组翻印;编印时间:1967年11月至1968年1月。

[6]编印者:杭州市革命职工委员会办事组;编印时间:1967年10月1日。

[7]《毛主席论报刊宣传》目录。

[8]《毛主席论报刊宣传》目录。

[9]《毛主席论报刊宣传》目录。

[10]《毛主席论报刊宣传》目录。

[11]《毛主席论报刊宣传》目录。

[12]毛泽东:《反对党八股》,1942年2月8日,《毛泽东选集》(一卷本),人民出版社,1967年11月改横版袖珍本,第793页。

[13]《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新华出版社1996年版,第10页。

[14]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1938年10月,《毛泽东选集》(一卷本),人民出版社,1967年11月改横排袖珍本,第498-499页。

[15]见《马恩列斯语录》第553页。出自马克思中学毕业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载《马克思恩格斯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版,第49页。(www.xing528.com)

[16]恩格斯:《反杜林论》,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74页。

[17]参见《〈新莱茵报〉审判案》,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8]参见《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49—1978)下册,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1016页。

[19]参见《春华秋实 英杰俊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78—2008》,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37页。

[20]参见《人民日报回忆录》,人民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372页。

[21]《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新华出版社1996年版,第34页。

[22]《新闻学简明词典》,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81页。

[23]韩愈:《调张籍》,载《全唐诗》340卷。

[24]王泱泱:《互联网信息之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互联网新闻传播中的运用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36页。

[25]朱国圣、林枫主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序》,新华出版社2010年版,第2页。

[26]邵华泽主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其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页。

[27]王泱泱:《互联网信息之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互联网新闻传播中的运用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29-30页。

[28]朱国圣、林枫主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新华出版社2010年版,第253页。

[29]王泱泱:《互联网信息之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互联网新闻传播中的运用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30页。

[30]王泱泱:《互联网信息之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互联网新闻传播中的运用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30页。

[31]王泱泱:《互联网信息之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互联网新闻传播中的运用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36页。

[32]参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新闻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3、94页。

[33]载《人民日报》2008年6月21日,第4版。

[34]见马克思中学毕业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载《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