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寻求生态平衡:人文和科学的文化选择

寻求生态平衡:人文和科学的文化选择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于是,艺术被科学同化了。人文与科学严重失衡。这种失去人文制约的科学用于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科技成了宰杀大自然生命的屠刀。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人文精神落后于自然科学,即人文与科学的失衡,是人类现代灾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所有世界文化的发展过程,就是生态平衡的过程。”

寻求生态平衡:人文和科学的文化选择

当今世界,人们已经逐步清晰地认识到,人类自身如何平衡发展是我们目前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人类精神的德性、智慧、美感和肉体的健康,构成了相对完满的“人”的意义,人类文明的一切,目的就是为了满足这个完满意义上的“人”的方方面面。而今,“美感”在相当一部分现代人的观念里已被纯粹的感官享受以及对肉体完美的追求所取代,成为欲望与金钱缠绕的焦点,于是带来了现代人最为突出的问题——“爱”的失落和前所未有的情感恐慌。与此同时,人们尝到了没有德性引领的惊人“智慧”所造成的愚昧后果,自然环境的毁坏便是这一后果最为显著的一个方面。

现实中任何一种东西都是既有效又有限的,否则它就成了宗教神学中的上帝。但是西方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的无往不胜,促成了西方的科学主义思潮。这种科学主义在中国1923年“科学与人生观”的大论战中占了上峰,从而使科学至上、科学万能的思想在中国扎下了根,并将科学推向了类似宗教的地位。这种科学万能的思想与中国传统的一元有机的思维方式相结合,则使科学定于一尊。此后的中国,不管何种意识形式都要贴上“科学”的标签,连以艺术作品为主体的艺术也被归于科学的门下。似乎除了科学之外,再没有其它意识形态了。于是,艺术被科学同化了。自然,人文精神也随之萎缩。人文与科学严重失衡。

这种失去人文制约的科学用于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科技成了宰杀大自然生命的屠刀。人类凭借科技将马克思称之为“人类的无机身体”的、几千年来一直作为人类生存根基的大自然几乎砍伐殆尽,又凭借科技力量建起了一个随时可被毁弃的钢筋水泥、声光电化的人造世界。人类的生存之根被切断了,人类稳固的家园不见了。人类只能坐在自己造的“车”上流浪,不知来处,不知归依,难言焦虑,莫名苦愁,这无奈的失落、无助的恐慌折磨着物质生活富足的人们。(www.xing528.com)

这种失去人文制约的科学用于处理人与人、集团与集团、国与国之间的社会关系,在冲突难以调和的情况下,则成了科技所制造的现代武器的较量,在20世纪不到30年的时间里,人类进行了两次比动物厮杀更为惨烈的世界大战,轰鸣的炮声代替了动听的音乐,残酷的屠戮代替了优美的舞蹈。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人文精神落后于自然科学,即人文与科学的失衡,是人类现代灾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种没有人文制约的科学用于人们的精神世界,则造成一批又一批理智发达、情感淡漠的机械化了的人,他们懂得冷静思考和精心计算,但却缺少血性和情感,只关心物质和功利,一旦觉得不划算或所获不多,冷酷的心就会使他们变成冷面杀手,人类凭借科技的力量营造起一座座安身的豪宅,但却不知“心之安宅”竟在何处。

“所有世界文化的发展过程,就是生态平衡的过程。”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世间一切事物都应保持一定的平衡,文化亦然。生态平衡,正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是彻底毁灭人类生存的死路,那么人们是否也该意识到,如果失去精神世界的平衡,我们最终同样会失去所有的一切?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和评价人类继承与发展文明的方式和理念,从而为人类未来发展的文化选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