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藏,不止旅行,遇见爱人,领略最美风景

西藏,不止旅行,遇见爱人,领略最美风景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旅行,是需要一些流浪精神的。你站在那里就像高原里的一朵花不屑于向那路过的风吐露芬芳当然,在旅行中遇到自己的爱人,更美好。或许真正的旅行,真的只是带一颗心上路,不必在乎目的地,不必在乎有没同伴,不必在乎有没有相机,或许还可以不必在乎有没有足够的钱,只要你的一颗心,只要你去做,你敢做,你就可以领略到世界上最好的风景、最让自己刻苦铭心的经历。原以为旅行可以解决这些困扰,但是最终回到原来生活中,一切如前。

西藏,不止旅行,遇见爱人,领略最美风景

歌坛才女陈绮贞在她的文集《不在他方》中写道:维姆·文德斯出版过一本摄影集,书名是《一次》。他在书上淡淡地放上照片,淡淡地写几个字。我很喜欢这个书名,摄影曾经是,绘画曾经是,书写和人生,是“每一次”也是“第一次”。

这段话我深有同感。

旅行,每去一处,何尝不也是“每一次”,也是“第一次”。如同人生。

即使你重复去一个地方,见到的风景和人,也不会一样。

我的人生最爱,简单归纳为三件事:看书、旅行、睡懒觉。

我喜欢读书,也喜欢旅行,“读书或者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被我奉为圭臬。若可在旅行途中,看最美风景,读一本好书,天天睡懒觉,夫复何求?

很多人觉得旅行很复杂,或是很麻烦,其实不然。为什么要把距离跟旅行对立起来?为什么要把时间跟旅行对立起来?为什么要把金钱跟旅行对立起来?要知道春暖花开,和是不是面朝大海原本没有任何关系。

为什么要去旅行?或许没有多少人认真想过这个问题。大多数人都陷入了一个怪圈,平时忙着攒钱,攒够了钱就去旅行,然后在一片嘈杂声中,在拥挤的人群中花完了时间和金钱,再回到自己无比鄙视的工作岗位上继续攒钱,以便开始下一次的“旅行”。其实,这不是旅行。

旅行,是需要一些流浪精神的。流浪精神能让人在旅行中和大自然更加接近,享受和大自然的融合之乐。流浪当然是孤独的,所以我通常都是一个人旅行。

只有一个人的时候,你才会专心审视自己,倾听自己的声音,才会知道这世界比你想象中的宽阔,你的人生充满了可能性。

你会发现自己有一双翅膀,不必经过任何人的同意就能飞。你会开始爱上一个人漫无目的地散步、爱上独自坐在咖啡厅看书、爱上因为孤单而变得坚强自信的自己,也会爱上每天都只需要专注在自己身上的自在。

你站在那里

就像高原里的一朵花

不屑于

向那路过的风

吐露芬芳

当然,在旅行中遇到自己的爱人,更美好。那样的旅行就是一场恋爱,在旅途中手牵着手去体验幸福,每一刻相处都有新的发现,每一处风景都用加倍的心意体会,一起去寻找那美丽的未知旅途,一边旅行,一边恋爱。当两个人一起走过之后,这段旅程就会变成世界上最美的旅程。

在尽可能年轻的时候,在尽可能承受的范围,总应当努力去追求那些令自己开心的事情,哪怕最终无法用世俗的标准来证明它的值得。

但只要你认为值得,就可以了。

我去过十余次西藏,有长有短,有夏有冬,不限时、无计划,而且大部分都是一个人。

西藏,给了我成长的力量,也让我写下了《遥远的格桑花》,一个亦真亦幻的爱情故事,我把一些情绪留给青春,一些过去留给文字,一些感动留给读过的人,一些执着留给了自己。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喜欢西藏?我总是会回答:自由。

如果生活羁绊了你的身体,别让它也羁绊你的心。所以,一张机票,一台单反,一个背包,一本书,几首藏歌,就可以开始一个人的藏地之旅。

西藏的美景不仅仅是目的地,还应该是在路上,旅行也不仅仅是目的地,还在于感受沿途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曾经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点点滴滴。

很多年前,我曾经有一张中国地图,那个时候想,我一定要将全国所有省市、旅游胜地都去一遍,然后每去一个新地方就用笔标一个红点,后来大了一些,又拿出一张世界地图,想把世界都去一遍。

最后去了很多地方以后,好像自己最想去的地方,只剩下了西藏。

有时候突然不想工作了,或者疲惫了,就会想去西藏。去西藏,不是为了看雪山圣湖、看金顶红墙,只是为了晒晒太阳,呼吸一下那里的酥油香。

或许真正的旅行,真的只是带一颗心上路,不必在乎目的地,不必在乎有没同伴,不必在乎有没有相机,或许还可以不必在乎有没有足够的钱,只要你的一颗心,只要你去做,你敢做,你就可以领略到世界上最好的风景、最让自己刻苦铭心的经历。

我只是想说,西藏那么美,我带你去看看。

西藏给了我某种心灵上的自由。(www.xing528.com)

那么自由的反义词是什么?可能很多人会说,限制、约束、束缚,等等,细细分析,这些都是来自于外力,是别人的意志。如果让自己做决定呢?我觉得是责任。如果你觉得有责任,才会主动放弃自由,而且是心甘情愿地放弃。

很多人说:“人生其实就是一场旅行,旅行就是体味不同的人生。”

其实不然。

因为旅行中缺乏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责任!

关于旅行的文章很多,电影电视里也都在不断地讲述旅行的精彩与意义,身边也有很多朋友背起背包,说走就走到了远方。但是,很多人旅行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旅行。因为感情受挫,需要疗伤;因为事业瓶颈,需要调整;甚至只是因为生活沉闷而无聊,感到抑郁与焦虑,于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出门远行。

原以为旅行可以解决这些困扰,但是最终回到原来生活中,一切如前。问题还在,困惑还在,焦虑和抑郁还在。

为什么?就是因为这种旅行是在逃避责任。

《迟到的间隔年》里有一句话:一个人不可怕,怕的是迷失。孤单可以习惯,空虚不能习惯,可以两手空空回家,但不能带着空虚的灵魂。

有一次,我在拉萨大昭寺门口靠着墙角,边拍照边晒太阳,遇到一个女孩子,面容清丽,身材娇小,由于没有同伴便让我给她拍照,我给她拍了一组人像照片,其中一张能清楚地看到她眼中的迷茫。

后来认识了,熟悉了,便聊了起来。

西藏的美景

不仅仅是目的地

还应该是

在路上

旅行

也不仅仅是目的地

还在于

感受沿途的

那些人

那些事

那些人生

她叫小夏,在南京一所大学图书馆工作,有个爱她的老公,工作无比清闲,正好又赶上放假,便来了西藏,去珠峰、去阿里、去尼泊尔徒步,玩得很嗨,旅伴们都认为她很厉害,比很多男生体力都好,都有毅力,都很敬佩她。

两个月后,她回到了南京,可是却出了意外。

回到现实中,她觉得一切都不顺心,她向往自由,不想被束缚,希望被人认可,于是她一次次参团徒步、登山、远足、骑行,最终选择了离婚、离职。最后一次知道她的消息,是在去登四姑娘山的前夕,她说,她已经停不下来了,她觉得自己只有在旅途中才能找到自己的美好。

没有责任的时候,旅行是如此的轻松,如此让人沉迷。

有时候,我真的觉得旅行是一种病。小夏就是被感染了,她再也无法摆脱,或者说她自己根本就不想从中解脱出来!

郑同辉说,一个人心有多大,就能走多远,如果你自己都走不出你的心,坐上飞机又能飞多远呢?

不过,一生中最值得的,莫过于心甘情愿。

所以旅途中,你愿意怎样,都随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