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生生物学:体螺层形态功能揭秘

水生生物学:体螺层形态功能揭秘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体螺层是贝壳的最后一层,一般最大,容纳动物的头部和足部。螺旋部和体螺层的大小比例很不一致,因此贝壳的形态亦相差很大。腹足类头部一般很发达,多数呈圆筒状,有的稍扁,上面生有触角1对或2对,触角一般为圆锥形或呈棒状、扁三角形,能伸缩。腹足类齿舌的排列情况,齿片的大小、形状和数目是分类的重要依据。在内脏囊不对称的种类中,外套腔延至内脏囊的左侧或前方,腔中有鳃、肛门和生殖排泄孔等。

水生生物学:体螺层形态功能揭秘

腹足类大多具有一个螺旋形的贝壳,贝壳形状随种类而异,变化很大,它是鉴别种类的重要特征,如图3-2-1所示。贝壳可分为螺旋部和体螺层两部分。螺旋部壳顶到壳口上缘是动物内脏囊盘曲之所,一般分为许多层。体螺层是贝壳的最后一层,一般最大,容纳动物的头部和足部。螺旋部和体螺层的大小比例很不一致,因此贝壳的形态亦相差很大。有的螺旋部很小,体螺层很大,如萝卜螺属的种类;有的螺旋部很高,而体螺层很小,如钉螺属的种类;一般螺旋部大多略小于体螺层,如田螺属、环棱螺属的种类等。

图3-2-1 螺类贝壳各部位名称

1.壳顶 2.螺层 3.缝合线 4.螺旋纹 5.纵肋 6.螺棱 7.瘤状节 8.壳口 9.内唇 10.外唇 11.轴唇 12.脐 13.体螺层 14.螺旋部

螺旋部最上的一层称为壳顶,为动物最早的胚壳,有的尖,有的呈乳头状,有些种类常被磨损。贝壳每旋转一周成为一个螺层,两螺层之间的间缝称为缝合线。有些种类螺层上常有花纹、突起物,如棘、肋、疣状突等。螺层的数目也随种类而不同,通常计算螺层数目时,以壳口向下,数缝合线的数目然后加1。壳口为动物身体外伸的开口,贝壳右旋的种类,壳口在螺轴的右方,左旋的壳口在螺轴的左方。壳口靠螺轴的一侧称内唇,相对的一侧称为外唇。脐是螺轴旋转时在基部遗留下来的小窝。

贝壳的旋转有右旋和左旋之分,绝大多数种类是右旋的。方位的确定:将壳顶向上,壳口向观察者,壳口在螺轴右侧即为右旋;反之,如在左侧,则为左旋。

腹足类足的后端常能分泌出一个角质的或石灰质的保护物,称为厣。当动物身体全部缩入壳内时,可把壳口盖住。它的形状和大小,一般与壳口一致,但有些种类厣小或极小。在厣的上面生有环状或旋状的生长纹,生长纹围绕着的中心称为核,核的位置在各种螺类是不同的。肺螺亚纲的种类没有厣。

腹足类头部一般很发达,多数呈圆筒状,有的稍扁,上面生有触角1对或2对,触角一般为圆锥形或呈棒状、扁三角形,能伸缩。头部通常具眼1对,眼的位置可在触角顶端、中部或基部,如图3-2-2所示。在头部腹面有口,口大多突出成吻。口腔内面有颚片和齿舌。颚片位于口腔的前部,一般为左右分离的两片。但也有愈合为一片的,位于口腔腹面。齿舌位于口腔底部,由几丁质形成,呈带状,故又称为齿舌带。齿舌上生有排列整齐的齿片。齿舌的长度各类不同。齿片在齿舌上的排列可有几列、几十列到几百横列。每一横列居中的一个称为中央齿,在中央齿两侧的齿片称为侧齿,在侧齿外面称为缘齿。侧齿和缘齿的数目随种类而异。这些齿片排列情况可用公式表示。如田螺的齿式为2·1·1·1·2,即中央齿1枚,侧齿两侧各1枚,缘齿两侧各2枚,如图3-2-3所示。腹足类齿舌的排列情况,齿片的大小、形状和数目是分类的重要依据。(www.xing528.com)

图3-2-2 圆田螺的外形

1.厣 2.贝壳 3.眼 4.触角 5.吻 6.出水管 7.足

图3-2-3 圆田螺的齿舌

1.缘齿 2.侧齿 3.中央齿

腹足类的足部一般也很发达,有一宽广面,适于爬行生活

外套膜:腹足类的外套膜能盖住全部内脏囊,其间的空隙为外套腔。在内脏囊不对称的种类中,外套腔延至内脏囊的左侧或前方,腔中有鳃、肛门和生殖排泄孔等。外套腔有一孔与外界相通。孔口通常有外套膜缘延长而形成的水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