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沙坝村:山地农耕与丰富自然资源的生活方式

沙坝村:山地农耕与丰富自然资源的生活方式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沙坝村人靠山吃山,摸索出一套山地农耕兼渔猎的复合生产方式。沙坝村所处地区生态环境极好,动植物资源丰富,为生活在这里的村民提供了丰富的生产生活物资。沙坝村村民发展出一整套适应山地农耕的锄头、犁、铁锹、石磨、耙等生产工具和各种铁制、木制、竹制生活器具。独特的地理与气候环境造就了沙坝村丰富多彩的森林植被景观,森林覆盖率极高,是天然的野生植物园。

沙坝村:山地农耕与丰富自然资源的生活方式

沙坝村人靠山吃山,摸索出一套山地农耕兼渔猎的复合生产方式。沙坝村所处地区生态环境极好,动植物资源丰富,为生活在这里的村民提供了丰富的生产生活物资。沙坝村村民发展出一整套适应山地农耕的锄头、犁、铁锹、石磨、耙等生产工具和各种铁制、木制、竹制生活器具。煮饭用铁鼎罐架在火坑里的铁三脚架上,现在许多人家火炕上还会用“铁三角”烧水或煮食物。木质生活用具如木桶,分洗菜、洗澡、洗衣、装粮食、杀猪等各种用途的木盆,有圆有方,高矮大小不一。竹编生活用具有筛子、晒席、睡席、簸箕、背篓等,其中背篓分为很多种,背柴的大背篓呈椭圆形,用承重力好的大楠竹编制,赶场或走亲戚的背篓是花眼背篓,较为精巧。除此之外,还有木匠、篾匠的工具背篓,背孩子用的背篓,以及鱼篓、鸟笼等,种类很多。

蜜蜂养殖充分体现了沙坝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独特的地理与气候环境造就了沙坝村丰富多彩的森林植被景观,森林覆盖率极高,是天然的野生植物园。各类花卉有数百种,蜜源植物丰富。沙坝村的家养蜜蜂大多是驯养山里的蜜蜂,品种主要是土蜂,为东方蜜蜂的一个亚种,是中国独有的一个蜜蜂品种,适宜于山区、半山区生态环境饲养。

沙坝村的蜂箱大多是圆形,被当地人称为蜂桶。蜂箱摆放坐北朝南,尽量利用山区地势高低起伏的优势放置蜂群,避免蜂群摆放在风口上。蜂箱左右保持平衡,后部稍高于前部,防止雨水流入。蜂群的巢门通常朝南或偏东南、西南方向。在南方常有胡蜂、天蛾、蚂蚁、白蚂蚁等敌害,要用高30厘米左右的箱架将蜂箱架起。

蜂箱设置好之后,在箱内置入蜜糖用以吸引蜜蜂。这时会有一两只蜜蜂在蜂桶附近盘旋,据村里养蜂人说,这是蜂王派出的“侦察兵”。在几天的“侦察”之后,若发现环境适合它们生存,蜂王便会带领群蜂进入蜂箱。一般而言,老式木制吊脚楼更能吸引蜜蜂前来。(www.xing528.com)

因为沙坝村本就以山地地形为主,吊脚楼多建于山脚和山坡上,所以沙坝村养蜂人家所设置的蜂箱大多悬于自家屋前。村里的养蜂老手对于养蜂、取蜜的经验之说总能娓娓道来。比如,在接近蜂桶的时候需要注意不要阻挡蜜蜂来回蜂桶时的路线,否则会被蜜蜂攻击;取蜜的时候蜂桶不能离地五寸(0.15米),以防惊动蜜蜂,影响取蜜;每桶蜜蜂所产的蜜并不相同,多的每年能取十多斤蜂蜜,少的只有几斤。

蜂桶(王春阳 摄)

20世纪60年代起,沙坝村人开始尝试利用现代技术开发本地资源,发展经济,开矿厂、办酒厂、建电站。1966—1967年大公社时期,村里办过磷肥厂,还为此开过矿,但最终因为含矿率较低停产。土家族人善饮酒,当时缺少粮食,当地就用蕨根作为原料,生产蕨根酒。高峰时期厂房面积有100多平方米,有四五位酿酒师傅,在本地销路很广。1983年发大水,厂房被冲毁。1966—1997年,村里建有小电厂,采用水力发电,由村民集资贷款修建而成,供附近居民用电,1983年被大水冲毁后再次重修。1997年,镇上重新修建发电厂,村里的发电厂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