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统村落沙坝村的丰富多彩节日习俗与宗教信仰

传统村落沙坝村的丰富多彩节日习俗与宗教信仰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沙坝村虽有蛮台子之称,实则民风淳朴。沙坝村立有乡约,教化一方。无论贤愚皆晓此文义。沙坝村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让土家族、苗族人民的生活充满欢庆。在春节、春社、清明节、端午节、月半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祭祀祖先时,沙坝村都有在堂屋里祭祀烧“包封”的习俗。由于各民族长时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村里也有人信奉佛教、道教等。丧葬习俗有“打丧鼓”“唱孝歌”等。

传统村落沙坝村的丰富多彩节日习俗与宗教信仰

沙坝村虽有蛮台子之称,实则民风淳朴。这里土家族苗族多民族共居共乐,他们不分姓氏,互帮互助,和睦相处,守望相助。

沙坝村立有乡约,教化一方。《湖北咸丰蛮台子黄氏族谱》记载有当地乡约:

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做非为。这六句包尽做人的道理。凡为忠臣为孝子为顺孙为盛世良民皆由此出。无论贤愚皆晓此文义。只是不肯著(着)实遵循,故自陷于过恶。祖宗在上,岂忍使子孙辈如此,今于宗祠内放乡约义节,每朔日族长督率子孙,齐赴听讲,各宜恭敬体忍,共成美俗。

蛮台子人家不仅不蛮,反而世代耕读传家,人才辈出。据族谱记载,蛮台子黄姓人先祖起族于江夏,尊黄香、峭山公为始祖。蛮台子一支原籍江西省丰城县(今丰城市)拖船埠,黄世邦是其始祖。先后迁居湖南常德,又转徙永顺龙山,小地名为永顺府龙山县“辰溪里杨桃沟”。清乾隆年间黄良嘉又率其子孙迁至鄂西施南府咸丰县太和里蛮台子落户定居,迄今已200年有余,9代有多。黄氏后人好学上进,诗文颇佳。黄氏家族于2008年开始编纂族谱,名为《蛮台子黄氏家谱》,族谱中记载了峭山公及其夫人题作的许多有关黄氏家族的诗词,如:

外八句

一脉流传往异方,八言遗嘱实非常。

子孙追本敦前境,世代寻源仍旧乡。

鼎案碎全遵命语,牲仪腥熟荐馨香。

亲功祖烈垂庇佑,三七分房具克昌。

也有颂扬黄香遵孝道,歌颂其文章才气,赞扬黄氏人才济济。更是收集整理了峭山公的家训,共有21条训诫,以此来勉励族人,如:

四头诗

才秀黄君道学开,开学道君迎路来。

来路迎君千马返,返马千军黄秀才

黄氏族人黄相贤、黄同利等还写有不少游览附近风景秀丽之地的佳作。(www.xing528.com)

沙坝村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让土家族、苗族人民的生活充满欢庆。从腊月元宵这10多天内,村民们会自发组织玩狮子灯,跳采莲船,届时鼓乐阵阵,热闹非常。

狮子灯表演队共需10来人,其中2人舞狮,1~2人引导狮,4~5人敲锣打鼓。舞狮的二人身披狮子形道具,一人为头一人在尾,在鼓乐声中,引狮者手执长杆球器具,引导狮子做出伏地、翻滚、跳跃、倒立、搔痒等动作。还有一种高难度的表演,用木桌或者长凳垒叠成高台,叠法大多是上小下大的宝塔型,狮子逐层登上最高处,并做出令人叹为观止的高难度动作。狮子灯表演融杂技舞蹈体育于一体,兼具娱乐和健身功能,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

采莲船,在沙坝村也被称为彩龙船。船都是用竹子编制,外面裹着布,用纸剪出花样贴在船上作装饰。共有10来人参加表演,扶船摇船者1人,多为女性,或男扮女装。持桨划船者2人,多为男性,扮丑角围绕船唱和,也能起到维持秩序的作用。敲锣打鼓者三四人,现场编词,演唱者人数不限,其中主唱者二三人,轮番演唱,其他人和唱,也有几人对唱。歌唱调子多用民间花鼓调子,歌词多为即兴创作,内容多为吉祥、祝福搞笑之类,也可以与国家政策和时事相结合,宣传当时政策。词句讲究押韵,多为两句一韵且内容不得重复,若出了差错,下一个人就不会接唱,唱者还会被认为是外行。正月十五,要把原来的船烧掉,有“辞旧迎新”之意,表示把过去一年的霉运和不好的事情都烧掉,在来年有一个新的开始。采莲船还有舞蹈动作,与扭秧歌相似,也有鼓乐伴奏,是村里喜闻乐见的民间娱乐形式。

沙坝村一般是腊月十五开始扎船,组织人进行练习,大多是村民们自己组织,没有专门培训,从腊月二十八就开始预演,正月初一正式开始。每个村表演一晚,有饭食和烟等作为报酬。也有个体请船队去表演的,如家中有人过生日等这类喜事。表演分三个程序:首先是拜年,向主人家和客人们请安;然后在主人家消夜时唱一段祝福的话;最后在临走时再唱一段。

节日中沙坝村人的民间信仰,表达着美好生活愿望。在春节、春社、清明节端午节、月半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祭祀祖先时,沙坝村都有在堂屋里祭祀烧“包封”的习俗。

沙坝村土家族、苗族历史上盛行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人们认为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树木等皆有灵性。沙坝村村民也不例外。由于各民族长时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村里也有人信奉佛教道教等。

婚丧嫁娶是沙坝村土家族、苗族最重要的人生礼仪。沙坝村传统的婚礼习惯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要经过定亲、讨八字、过门、婚礼等程序。当然,有些环节也有讲究,如女子在定亲后,父母不会让她做很多活,相反会请关系好的亲戚家女孩一起玩玩闹闹。在出嫁之前,出嫁的女子有一个重要的任务是给双方的亲戚做嫁鞋,以此当作见面礼,证明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媳妇。如果所需嫁鞋的数量比较多,会找同龄人帮忙,甚至请人做。出嫁一般会选择在冬季等农闲时节,以免耽误田间劳作。出嫁的前一天夜里,让会哭嫁的人教新娘,届时新娘会含羞带怯地哭,挨个拜别家人。迎娶新人进门时,会请儿女双全、生活富裕且高寿的一对夫妻进行牵拜,寓意新婚夫妻也会像他们一样白头偕老、子孙满堂、幸福美满。

“白事”也很隆重。丧葬习俗有“打丧鼓”“唱孝歌”等。一般人去世,都会请人唱“三棒鼓”,通常由3~5人组成,一人唱词击鼓,一人敲锣打鼓,一人耍花棒,一般是几人轮着唱,唱词一般是讲亡人的生平,内容现编,讲究押韵,唱到动情时感人落泪。“孝歌”会唱一夜陪亡人,架上火炉,摆上酒菜,边吃喝边唱。唱歌的人一边敲鼓一边演唱,一人唱毕,下一人接过鼓来继续唱。唱到高潮时,甚至是一人唱,多人和,有时候是几个人互相对唱。

如果过世之人是女性,还要举行“破血腹”的仪式,来消除其因为生育之后身体的“污秽”。设置灵堂时也有讲究:如果人是在家里过世的,就把灵堂设在堂屋;如果人是在除家里以外的地方过世的,就不能把灵堂设在堂屋,而是在屋前搭灵堂。根据土家族的风俗习惯,葬期遵循“三天不计”,就是如果不看日期的话一律都是三天吉葬,如果要看日期,那下葬时间就不能确定了,短则四五天,长的能有一个月之久。在此基础上,沙坝村还遵循着“七不葬父,八不葬母”的“规矩”,即农历日期逢“七”,如初七、十七、二十七是不能葬父的,逢“八”不葬母也是这个道理。

而后要通过“开路”“打绕棺”“做道场”“诵经事佛”等一系列活动超度亡灵,祭奠亡人。“绕棺”时,要在棺材的右上角点上一盏“长明灯”,一般由三、五、七人,至少三人围棺唱跳。

绕棺文化内涵丰富,艺术特征鲜明。它舞姿优美,节奏鲜明,既体现了土家族人对逝者的哀悼,又表达了对祖先的敬畏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2013年,咸丰县的绕棺被列为湖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绕棺(沙坝村村委会供图)

亡人入土时,送行的人不能站在棺材的正前方。亡人入土后,也不能再去吊唁,如果这样做会认为对主人家不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