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太极拳延缓认知衰退研究证实有效

太极拳延缓认知衰退研究证实有效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体育锻炼对人的认知能力也有好处。身体锻炼和认知训练这两种策略显著影响了神经发生过程的不同阶段,对成年海马神经发生产生了互补作用,因此进一步强调了在老年人中实施既涉及身体活动又涉及认知刺激的日常活动的重要性。事实上,体育锻炼可以积极地影响脑血管系统和海马细胞的增殖,而暴露在丰富的环境中可以促进DG细胞的存活。因此,这两种非侵入性干预均可对海马的可塑性产生累积效应,尤其对成年海马的神经发生产生累积效应。

太极拳延缓认知衰退研究证实有效

除了饮食方法,体育锻炼有可能防止海马老化(Hillman et al.,2008;van Praag,2009)。对长期在跑台上训练的老龄大鼠的研究表明,这些大鼠的海马体积和功能均有增加,氧化应激损伤减少(Erickson et al.,2011)。体育锻炼对人的认知能力也有好处。与久坐的老年人相比,从事体力活动的老年人认知能力较好(Kramer et al.,2006,1999),抑郁症状较少(Lindwall et al.,2007)。此外,老年人锻炼关联着海马体积增加(Erickson et al.,2009)、痴呆风险降低(Ahlskog et al.,2011),以及AD患者预后的改善(Intlekofer and Cotman,2013)。

一些生物学机制被认为是体育锻炼对海马有益的基础(Lista and Sorrentino,2010)。已证实体育锻炼可以诱导衰老海马发生一些表观遗传学改变,包括增加Sirt1及其相关通路的激活,进而调节多种细胞活动和基因表达,这些活动对于运动对大脑结构的保护作用至关重要(Bayod et al.,2014;Cosín-Tomás et al.,2014;Ferrara et al.,2008)。此外,体育锻炼导致脂联素水平升高,而脂联素又被证明通过激活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刺激成年海马神经发生,从而促进这种非侵入性干预的有益作用(Yau et al.,2015,2014)。运动还可以通过增加BDNF的表达来调节海马中的神经可塑性事件,进而刺激树突分支、神经发生和突触的可塑性(Oliff et al.,1998;Redila and Christie,2006)。值得注意的是,除了BDNF外,海马中身体活动的神经保护机制也被认为涉及其他生长因子包括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Trejo et al.,200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Fabel et al.,2003)、神经生长因子(NGF)(Neeper et al.,1996)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Gomez-Pinilla et al.,1997)的调节。

认知刺激作为另一种策略,也可以减轻海马老化的有害影响。众所周知,暴露在有助于感官、认知和运动刺激的环境中的啮齿动物具有更高水平的BDNF和海马的神经发生(由于神经干细胞存活率的增加),以及改善的突触可塑性和神经传递(Rossi et al.,2006)。值得注意的是,环境富集的这些作用改善了海马依赖性空间记忆(Duffy et al.,2001)并减少了焦虑和抑郁样行为(Schloesser et al.,2010)。(www.xing528.com)

环境富集似乎也以类似的方式影响着人类。据报道,一直接受认知刺激(如通过高等教育获得的认知)的个体,患痴呆的风险较低(Snowdon et al.,1999)。对于认知刺激对衰老大脑的保护作用,一个有趣的解释认为其与认知储备的概念有关。认知储备的概念认为,不同的生活经历可以影响大脑结构,增强神经可塑性。因此,处于可以刺激大脑可塑性的多种生活经历中(通过增加神经元和突触的数量、减少细胞凋亡和提高神经营养支持),可能对各种神经病理变化具有保护作用(Stern 2012,2009)。

身体锻炼和认知训练这两种策略显著影响了神经发生过程的不同阶段,对成年海马神经发生产生了互补作用,因此进一步强调了在老年人中实施既涉及身体活动又涉及认知刺激的日常活动的重要性。事实上,体育锻炼可以积极地影响脑血管系统(通过增加大脑的血流、血管生成和/或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和海马细胞的增殖,而暴露在丰富的环境中可以促进DG细胞的存活(Fabel and Kempermann 2008;Olson et al.,2006)。因此,这两种非侵入性干预均可对海马的可塑性产生累积效应,尤其对成年海马的神经发生产生累积效应。在成年海马神经发生中,体育锻炼可以刺激细胞增殖(增加未分化细胞的数量),而环境富集(如认知刺激)可以促进海马的发育、新生神经元的存活(Kempermann et al.,20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