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环境综合治理政策的比较与协同机制研究

中国环境综合治理政策的比较与协同机制研究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环境综合治理的发展可以简单概括为从单纯依靠政府的强制行政命令来解决环境问题到采用多种策略、多种手段,从不同角度协同来解决环境问题。在本阶段,我国主要是学习其他国家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相关做法以及政策法规,并将其应用到中国的环境污染治理的实践中。中国开始关注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并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环境综合治理相结合。

中国环境综合治理政策的比较与协同机制研究

中国的环境综合治理是从单一的环境行政阶段发展到现在的多元化治理阶段,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政府行政治理环境阶段、政府与市场结合治理环境阶段和多元化治理环境阶段(张秋,2009)。中国环境综合治理的发展可以简单概括为从单纯依靠政府的强制行政命令来解决环境问题到采用多种策略、多种手段,从不同角度协同来解决环境问题。

3.1.2.1 政府行政治理环境阶段

自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政府开始注意到环境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带来的巨大危害,并且开始采取措施治理环境污染,这是我国环境综合治理的源头(侯保疆,梁昊,2014)。在本阶段,我国主要是学习其他国家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相关做法以及政策法规,并将其应用到中国的环境污染治理的实践中。在学习他国先进经验和政策的基础上,我国政府结合我国国情和制度特征,建立一系列包括《环境保护法》在内的环境保护政策、条例和法律法规,满足了我国当时对于环境综合治理的基本需求(吕忠梅,2014)。在运行一段时间之后,国家有关部门又对相关政策法规进行了细化和调整,并在此基础上将环境保护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同时建立了正式的环保机构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环境综合治理需求。

在本阶段,政府在环境综合治理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构建起了我国环境综合治理的制度框架。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确立和专业环保部门的建立唤起了公务员和广大民众对于环保的重视程度。也使得环境综合治理体系逐步成型,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人执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面临的各种严峻环境问题(胡键,2013)。但是,在本阶段,政府是环境综合治理唯一的构建者和参与者,所有的环境综合治理目标都是为政府管理服务的,忽视了普通民众和企业对于环境综合治理和保护的诉求。所以,在环境综合治理的过程中难免有决策失误和疏漏的地方,对于各类敏感环境问题的把握也仍然有显著的缺陷(杨妍,2009)。

3.1.2.2 政府与市场结合治理环境的阶段

自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采用市场化的方式解决各类公共问题成为了新的趋势和时尚。面对单一政府行政治理环境的弊端,中国政府开始尝试引进市场化的模式,采用政府与市场结合的方式来进行环境综合治理(王玉民,2015)。这个阶段,环境综合治理的主要特征是理念的国际化和工具的市场化。中国开始关注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并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环境综合治理相结合。通过产权结构调整、各类市场准入机制和排污权交易等措施,中国政府开始尝试利用市场配置的模式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冲突,构建起政府-市场为主导的二元环境综合治理体系(张炳淳,2011)。(www.xing528.com)

在本阶段,政府主导的环境综合治理模式和市场主导的环境综合治理模式是并存的。这一方面是由于路径依赖和制度创新的并存,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现实的需求(肖建华,邓集文,2007)。单一的政府行政治理环境模式已经成为了历史,市场作为政府环境综合治理的有益补充和有效替代在环境综合治理的过程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市场在环境综合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为各市场主体参与环境综合治理提供了契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积极投入中国环境综合治理的进程中(周宏春,2009)。

3.1.2.3 多元化治理环境阶段

自“十一五”计划以来,我国的环境综合治理进入了全新的历史时期。生态文明和科学发展被置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环境问题也得到党、政府和广大民众的高度重视(周生贤,2014)。为了实现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目标,本阶段我国的环境综合治理开始尝试将政治、经济、社会、自然和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因素融入环境综合治理当中(徐鲲,李晓龙,2014)。在政府和市场协同配合的基础上,引入更多的环境综合治理主体,强化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合作关系,采用多元化的策略和手段强化环境综合治理的效果,以期实现生态文明和科学发展的目标(王华,郭红燕,2015)。

本阶段,我国的环境综合治理理念和策略都有了显著的提升。首先,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作为当前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目标,改变了以往单纯以经济或者环境为重的过激做法,考虑到了不同利益集团的不同诉求,进一步靠近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徐鲲等,2016)。其次,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中,环境问题和环境综合治理从原来普通的公共政策被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次。这样的策略选择会减少环境综合治理政策协同与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阻挠和抵制,从而提升环境综合治理的效率(李文钊,2015)。再次,与环境综合治理相关的制度都进行了调整和修正,从原有的单纯防治环境污染上升到了科学发展的高度(刘然,褚章正,2013)。这样的制度设计可以更好满足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和民众需求,有效针对各种新出现的环境问题。最后,环境综合治理的参与主体实现了多元化。政府、企业和民众都能参与到环境综合治理当中,提供各种有效的信息和多元化的治理模式,为环境状况的改善贡献自己的力量(齐晔,2014)。

在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之后,我国的环境综合治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污染的蔓延,缓解了生态破坏等问题。以政府为中心、市场和民众参与的多元化环境综合治理体系也已经逐步建立,社会各界都积极投入环境综合治理当中。但是,我国当前的环境综合治理仍然有很多局限,在有效解决环境问题,协调各方利益,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环境综合治理的模式还需要学界进一步探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