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保护孩子,引导探索-儿童积极心理学

保护孩子,引导探索-儿童积极心理学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近,妈妈发现才1岁的浩浩变得越来越调皮,尤其喜欢故意捣乱。浩浩已经学会走路了,他每天只要起床,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迈开自由的脚步,在家的乐园中肆无忌惮地探索。妈妈简直要崩溃,觉得只凭自己一个人根本看不住浩浩。在这个阶段,父母一定要注意保护好孩子。所谓的保护,就是保证孩子的安全。作为父母,要保护孩子的探索欲,要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进行探索,而不要误以为孩子是在顽皮淘气,因此就限制了孩子的自由行动。

保护孩子,引导探索-儿童积极心理学

最近,妈妈发现才1岁的浩浩变得越来越调皮,尤其喜欢故意捣乱。浩浩已经学会走路了,他每天只要起床,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迈开自由的脚步,在家的乐园中肆无忌惮地探索。有一天,妈妈就上了个厕所的工夫,出来就找不到浩浩了,她吓得魂飞魄散,赶紧到处寻找浩浩。在找遍家里所有的房间之后,妈妈急昏了头,忽略了年幼的浩浩根本够不到门把手,不可能打开门离开家,而准备穿上鞋子出去寻找浩浩。然而,就在妈妈拿起手机给爸爸打电话的时候,耳边传来了浩浩的哭声。这哭声听起来就在屋子里,但是感觉又有些远远的。妈妈心急如焚,来不及跟爸爸说话,就又在家里四处寻找。最终,妈妈找到阳台上的滚筒洗衣机附近,才发现浩浩上半身扎在洗衣机里,只露出两只小脚在外面扑腾。妈妈吓得魂飞魄散,又不敢直接把浩浩从洗衣机里拽出来,生怕伤害到浩浩。就这样妈妈一边哭着,一边小心翼翼地检查浩浩上半身有没有被卡住,好不容易才把浩浩从洗衣机里救出来。此后,妈妈再也不敢把洗衣机的门开着,每次洗完衣服之后都会把洗衣机的门关得严严实实,生怕浩浩再钻进去。

此后,妈妈就算只是用1分钟的时间上厕所,也会把浩浩带到卫生间,一只手拉着浩浩,不让浩浩离开自己的视线。还有一次,浩浩趁着妈妈不注意在沙发上蹦来蹦去,从沙发上一头栽下来,磕到茶几上,头上摔出了一个大包。妈妈简直要崩溃,觉得只凭自己一个人根本看不住浩浩。而且近来浩浩不管拿到什么东西,都会往地上扔,听到东西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他就高兴得哈哈大笑,有一次他把一个玻璃杯扔到地上,差点儿伤到自己。从此以后,妈妈就把家里喝水的杯子都换成塑钢的了。

在孩子1岁之后,很多妈妈都会有深深的感慨:还不如小时候在襁褓里更好照顾呢!没错,襁褓中的孩子没有独立行动的能力,为此要跟着父母去各种地方,而在1岁之后,孩子会走路了,他们探索的脚步就不会停止下来。尤其是在6岁之前,孩子根本不知道危险是什么,更没有危险的意识,他们完全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简直是看到老虎都要上去拔掉老虎的一根胡须。在这个阶段,父母一定要注意保护好孩子。

所谓的保护,就是保证孩子的安全。很多父母为了偷懒,也为了避免自己提心吊胆、担惊受怕,就会限制孩子的行动力,或者把孩子圈起来养育,每天关在家里,很少带孩子出门,或者把家里各种东西都收起来,绝不让孩子看到。殊不知,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对于孩子而言,他们有着天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迈开脚步不断探索外部世界的过程中,他们才能获得学习的机会,坚持成长。正所谓不经历无以成经验,如果父母把孩子的所有经历都限制住,那么孩子成长的脚步就会停止。(www.xing528.com)

在此过程中,父母看到孩子始终在不停地玩,而且变着花样不知道危险地玩,实际上孩子是在学习。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这个成长阶段被称为探索游戏时期,说明孩子正是在探索的过程中才能坚持认识外部世界,也才能不断地学习和成长。当然,孩子这个小小探险家并没有那么齐全的装备,他们的探险工具就是自己的身体。细心的父母会发现,有一段时间孩子不管拿到什么东西都会放到嘴巴里咬一咬,一则是因为孩子正在经历口欲期,二则是因为孩子要通过嘴巴去感知不同东西的质地。也有一段时间,孩子不管拿到什么东西都会往外扔,这个阶段对于每个孩子而言出现的时间有早有晚,有的孩子才八九个月就会出现这样的行为,而有的孩子要到1岁之后才会出现这样的行为。孩子难道就喜欢乐此不疲地扔掉东西吗?其实不是,他们也是在学习。他们通过把东西扔到地上,倾听东西坠落的声音,从而区别各种东西的不同。

总而言之,孩子探索的形式多种多样,作为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陪伴孩子。在幼年阶段,孩子的理性发育相对滞后,而感情发育更加超前,为此他们就像自然界里的小动物一样随心所欲,从来不会收敛和约束自己。有的时候父母都惊讶孩子小小的身体中怎么蕴含着那么强大的能量,因为每天24个小时,除了睡觉的时间,孩子都一刻不停地动来动去,以空前高涨的热情进行对世界的探索。正因如此,人们才说探索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不需要任何人的驱使,就会自发地坚持进行探索。当探索行为被打断的时候,孩子会很不高兴。作为父母,要保护孩子的探索欲,要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进行探索,而不要误以为孩子是在顽皮淘气,因此就限制了孩子的自由行动。父母对待孩子的原则应该是:保证安全,少限制,少干涉,给孩子最大的自由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