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闻采访学新论:观察力与切身感受的重要性

新闻采访学新论:观察力与切身感受的重要性

时间:2023-1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这两个故事可以看出苏东坡和王安石犯想当然错误的原因就是他们缺乏细致和有针对性的观察,只是凭着传统观念或者大致印象就自以为是,而当他们真正认真观察以后就会有切身感受,就会发现自己的错误。对于新闻记者来说也是一样,只有勤于观察、善于观察,他才能够更好地感受和把握事物。我们应谴责一切非法剥落他人生命的行为,包括事故,包括报复,包括暴力,包括战争。

新闻采访学新论:观察力与切身感受的重要性

先来讲两个小故事。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有一次登门拜访王安石,门房告诉他主人出去了,一会儿才能回来,由于二人比较熟稔,门房就把他让到了家里稍等。苏东坡看到桌子上有一首王安石题写的《咏菊》,但是只有两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心里暗暗嘲笑王安石缺乏基本常识,西风特指秋风,而黄花就是菊花,秋季正是菊花盛开的季节,哪里会吹落满地呢?于是他诗兴大发,就在后面补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然后等不及王安石就回去了。王安石回来以后看到了苏东坡补的两句诗心里也是暗自发笑,认为他自以为是。乌台诗案以后,苏东坡被贬谪到了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一天正逢九九重阳,他邀请好友到花园赏菊,可是来到花园一看前几天的大风将菊花花瓣纷纷吹落,正是一幅“吹落黄花满地金”的景象,苏东坡才明白自己错了。

不光是苏东坡会犯自以为是的错误,王安石也有过类似的一次。王安石有天看到一个秀才写了一首诗:“彩蝶双起舞,蝉虫树上鸣。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看了后面两句,王安石不禁摇头,月亮怎么能叫呢?狗儿再小也卧不到花心里啊!于是就把后两句改成了“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在变法失败辞去宰相职务以后,王安石云游天下,一天,他来到潮州。晚上,明月当空,花香扑鼻,王安石便到寓所的花园赏月。不多久,来了一位花匠,说自己是来捉黄犬虫的。这种虫一到晚上,就在花心里睡觉,糟蹋花朵。说着,花匠捉来一条交给王安石看,这是一条黄色的小毛虫。正当王安石借着月光,看那条黄犬虫时,忽然听到空中一阵鸟鸣,极其宛转悦耳。他感到奇怪,因为鸟在晚上是不叫啊!老花匠说:“这是本地一种稀罕的鸟儿,常在晚上鸣叫,明月当空,叫得更欢,所以当地人叫它明月鸟。”看到了明月鸟和黄犬虫,王安石觉得非常惭愧,本是自己无知反而当初错怪了那位秀才。

从这两个故事可以看出苏东坡和王安石犯想当然错误的原因就是他们缺乏细致和有针对性的观察,只是凭着传统观念或者大致印象就自以为是,而当他们真正认真观察以后就会有切身感受,就会发现自己的错误。苏东坡和王安石虽然身处古代,但都是见识广博、学富五车之人,他们还会犯这样想当然的错误,何况普通人呢?对于新闻记者来说也是一样,只有勤于观察、善于观察,他才能够更好地感受和把握事物。

永州日报》记者蒋剑翔在湖南南岭化工厂爆炸后到现场采访,采访后他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南岭大爆炸的第二天上午,我去了爆炸的现场。那是怎样的场景啊,简直惨不忍睹:远远的路旁,零零散散抛弃一些残肢断掌,有的盖上了一些物件;山谷里,两个巨大的深坑,黄土全部翻了出来,非常刺眼;周围的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浓重的血腥味和火药味,令人窒息……要不是采访,这地方我怎么的也不会去。

我见不得血腥场面。

站在那巨大的深坑里,我想到了生命的珍贵。(www.xing528.com)

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鱼生于水,死于水;草木生于土,死于土;人生于道,死于道。生命是一条艰险的狭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我们既到世上走了一遭,就得珍惜生命的价值。在某种意义上说,生要比死更难。死,只需要一时的勇气;生,却需要一世的胆识。

我们应谴责一切非法剥落他人生命的行为,包括事故,包括报复,包括暴力,包括战争。生命是至高无上的,活着是每一个人的正当权利。

愿南岭大爆炸那股血腥味,永远散去,永远散去。

珍惜生命,敬畏生命,人类社会才能更美好!

记者就应用笔下的叙写,让人们永远离去血腥,永远珍惜生命,永远迈向美好![2]

这段文字是十分沉重的,记者能够有如此沉重的笔触其原因就在于他看到了现场的残酷和血腥,这样才有了直接感受,很难想象一个只生活在平静和祥和环境中的人会有如此深刻的体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