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云计算:引领祥云工程

云计算:引领祥云工程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0年9月,北京市经信委发布了《北京“祥云工程”行动计划》,首次确立云计算作为“北京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突破口”,标志着“祥云工程”正式启动。“祥云工程2.0版”以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推进云计算在电子政务、城市运行和民生服务方面的运用。2016年8月,北京市先后出台了《北京市大数据和云计算发展行动计划》、《北京市“十三五”时期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规划》,宣布实施部署“祥云工程3.0”。

云计算:引领祥云工程

2010年9月,北京市经信委发布了《北京“祥云工程”行动计划(2010—2015年)》,首次确立云计算作为“北京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突破口”,标志着“祥云工程”正式启动。“祥云工程”意在整合北京市云计算产业的高端人才、风险投资、产业基地、创新性企业等产业发展要素,推动云计算产业早起步、快发展、上规模,在新一轮信息技术的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

“祥云工程”主要围绕四个方面发展云计算产业:

第一,充分利用当前的有利条件,积极参与国际云计算产业的合作与竞争,鼓励企业吸引海外领军团队领军人才回京,积极鼓励企业和风险投资机构收购国外云计算的先进公司,建立同海外华人IT领袖企业合作发展云计算的机制,力争云计算同国外先进的国家和地区同步发展、高起点发展。

第二,整合发展资源,构造产业链。云计算对IT产业的变革是全面的,要围绕芯片网络设备、网络运营、各种终端以及各种云应用构造北京完整的云计算产业链条,带动北京市信息技术产业的整体提升。

第三,按照北京市世界城市建设的战略部署率先发展云应用,与云应用亲密产业发展。“祥云工程”第一项任务抓紧部署一批云计算的重大示范应用,特别是推动电子政务全面向云时代转型,规划和建设政务资源云、政务信息云、智能交通云等政府云,扶持建设面向一批社会经济发展的共有云和行业云。

第四,同中关村核心区的发展布局相结合,实现集聚发展。

依托“祥云工程”,北京云计算产业发展三年(2010—2012年)迈出三大步:2010年是布局年,重点开展了云基地建设,明确产业政策,积极引导企业发展云计算;2011年是应用年,主要围绕“服务引领”,重点打造云计算示范应用项目,推出了祥云十大示范应用平台;2012年是创新年,主要围绕“自主创新”开展工作,在云计算产业链上推出了近100款新产品。2014年,北京的云计算产业规模达到了260亿元,初步形成了涵盖云计算软硬件、基础设施、云计算平台、云计算应用支持服务等主要环节的云计算产业链,如图13-2所示。(www.xing528.com)

随着云计算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深入渗透和广泛应用,北京市着手实施“祥云工程2.0版”,提出云计算要适应首都发展的新特征,并力争在以下三个方面有一定的作为:

一是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上,云计算技术和产业日益成熟、应用领域日益广泛,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平台,是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有力抓手。北京市将以建设世界领先的公有云为优先选项,以支持各行业的创业创新者高起点地快速成长。

二是在破解城市发展难题上,云计算适应了数据和应用大集中的需求,是新形势下城市智能化运行和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基础设施。“祥云工程2.0版”以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推进云计算在电子政务、城市运行和民生服务方面的运用。

三是在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上,云计算以及新一代相关信息技术已成为高精尖产业的催化剂,北京市将实施互联网的行动计划,以支持云计算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的融合发展,鼓励用云技术整合传统的产业链条,加快催生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以促进产业升级。

2016年8月,北京市先后出台了《北京市大数据和云计算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北京市“十三五”时期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规划》,宣布实施部署“祥云工程3.0”。“祥云工程3.0”将着力建设以云计算、大数据为基础的战略性公有云、混合云平台,将云计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紧密结合,深入挖掘数据价值,形成支撑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设施和技术平台,在深度学习、大脑养成、神经网络、GPU与CPU的融合计算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形成突破;支持企业建设超大规模深度学习的新型计算集群,搭建人工智能基础资源和公共服务平台;规划云脑基地,推动“祥云工程1.0/2.0”时代的云产业基地升级成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创新产业基地,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人才资源;构建产业链协同发展的人工智能创新生态,实现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融合、数据驱动智能的高精尖产业协同创新发展,使北京发展成为全国云计算与大数据解决方案研制中心和服务汇聚中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