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班级心理辅导的理论依据-教师工作

班级心理辅导的理论依据-教师工作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班级心理辅导活动主要以团体动力学理论为理论依托。勒温认为,虽然团体的行动要由各个成员来执行,但是团体具有较强的整体性,对个体具有很大的支配力。此外,团体本身还具有一种“内在的对变化的抵制”,勒温称之为“社会习惯”,它隐藏于个体和团体标准的关系中,维系团体生活的固有水平。勒温把团体决策看作是动机与行为的中介,是团体促进个体变化的一种动力。

班级心理辅导的理论依据-教师工作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主要以团体动力学理论为理论依托。团体动力学认为,第一,团体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团体动力学的理论基础是勒温的场论,从场论的观点看,个体不是孤立的个别属性的机械相加,它是在一定空间的一个完整系统。由此推论,团体决不是互不相干的个体集合,而是有着联系的个体间的一组关系,团体的特征取决于团体成员相互依存的内在关系,每个成员的状况与行动都同其他成员的状况与行动密切相关。

第二,团体具有改变个体行为的力量。勒温认为,虽然团体的行动要由各个成员来执行,但是团体具有较强的整体性,对个体具有很大的支配力。要改变个体应该先使所属团体发生变化,这远比直接改变个体来得容易。勒温在1943年关于“饮食习惯”的研究,完全证实了这种观点。他发现通过组织家庭主妇集体讨论决定,远比靠讲演、说服她们来增加牛奶消耗更为有效。类似的结果见之于动员母亲喂婴儿鱼肝油和橘子汁。勒温指出,只要团体的价值观没有改变,就很难使个体放弃团体的标准来改变主见。一旦团体标准变化,个体依附于团体而产生的抵抗也随之消失。

第三,团体具有决策的动力作用。勒温进一步思考,是什么力量促使团体的价值和行为发生变化?他认为这是团体决策的力量。一般来说,变化总是从“非变化”开始并以“非变化”告终,从稳态动力论的基本观点出发,勒温把这种“非变化”称为“准稳定平衡”。有两种方式可以引起准稳定平衡的变化:一种是增加团体行为的促动力,另一种是减少团体行为的对抗力。此外,团体本身还具有一种“内在的对变化的抵制”,勒温称之为“社会习惯”,它隐藏于个体和团体标准的关系中,维系团体生活的固有水平。因而,单有团体成员的变化动机不能引起团体行为的变化,必须要有足以打破社会习惯和解冻团体原有标准的力。团体决策就可以起到这种力的作用。勒温把团体决策看作是动机与行为的中介,是团体促进个体变化的一种动力。(www.xing528.com)

团体具有吸引各个成员的内聚力,这种凝聚来自成员们对团体内部一定规范和价值的遵从,它强有力地把个体的动机与团体目标联结在一起,使得团体行为深深地影响个体的行为,这为调动同伴群体的教育资源,开展班级心理辅导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