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伤残人士的伤残分类-中国社区心理疾病防治手册

伤残人士的伤残分类-中国社区心理疾病防治手册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如能得到及时、有效地干预与治疗,也可使残疾得到康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规定,中国残疾人可以分为肢体残疾、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智力残疾和精神残疾等5类,此外还有一些身有多种残疾的综合性残疾人。残疾人千差万别,他们的年龄、性别、社会经济地位、性行为、种族及文化遗产迥异,每一个人都有他们的个人偏好和应对残疾的方式。

伤残人士的伤残分类-中国社区心理疾病防治手册

残疾为一种涵盖损伤、活动受限和参与局限在内的概括性术语。根据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出版的《国际残损、残疾、残障分类》标准,将残疾发生发展过程分为以下3个阶段。

1.残损

残损是指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人的生理、心理和解剖结构某个部位受到损害,包括:智力、心理、语言听力视力、内脏、骨骼残损及畸形等。这是残疾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第一步。它既可能进一步发展为残疾或直接导致残障,也有可能是永久的或暂时的,即日趋严重或好转的可能是并存的。

2.残疾

残疾是指由于残损或某些疾病而导致人体某些功能的减弱或丧失,以致不能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包括:行为、听力语言、运动及各种活动残疾等。这是残疾发生、发展的第二步,它可能会发展为残障。但如能得到及时、有效地干预与治疗,也可使残疾得到康复。(www.xing528.com)

3.残障

残障是指由于残损或残疾而导致个人参与正常社会生活活动的障碍,影响其社会功能的正常发挥,包括:识别残障(无法辨别人、地、时)、躯体残障(无法活动、生活不能自理)、运动残障、职业残障、社会活动残障、经济自给残障等。这是残疾发生、发展的不良结局。

残疾状况可能是生理的或心理的,或者是其任何一种组合,并且通常是以归类的方式对其加以界定的,如生理缺陷、智力迟钝、情绪障碍、认知障碍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规定,中国残疾人可以分为肢体残疾、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智力残疾和精神残疾等5类,此外还有一些身有多种残疾的综合性残疾人。

残疾人千差万别,他们的年龄、性别、社会经济地位、性行为、种族及文化遗产迥异,每一个人都有他们的个人偏好和应对残疾的方式。与残疾有关的健康状况,有的可见,有的不可见;有的是临时性的,有的是长期的;还有静态的、周期发作的或退行性的;有的令人痛苦,有的并无大碍。由于存在生理或精神的障碍,残疾人的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不仅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而且与健全人相比更具有持久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