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皱褶、血筋与伤残的分析介绍,

皱褶、血筋与伤残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3-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酶制剂的选择也是关键。蓝湿革用酸性酶软化能减轻脖头纹和腹部皱纹。问题2.4:坯革上有血筋,在涂饰工序中有无较好的方法或材料来减轻血筋的显现?要想减轻血筋痕,可以在革背面血筋处刷填补伤膏,尽量减少摔软时间,保持革身稍微硬挺一点,压花板,调整涂层尽量和坯革的厚薄一致,亮度为自然光或亚光的应该会好一点。观点4:血筋皮还得看血筋

皱褶、血筋与伤残的分析介绍,

问题2.1:蓝湿革粒面有麻坑(见彩图3)是怎么回事?

观点1:这种粒面麻坑应该是蓝湿革存放时间较长或是天气冷造成的盐结晶在革面上压出来的。因为前工段皮中含中性盐过多,随时间变化盐分结晶析出来的,边腹部更明显。

观点2:遇到这种有粒面麻坑的蓝湿革,建议放回鼓内回水,充分溶解去除盐分。先不要进行机械加工,避免削匀时削破革或者削得革面上全是小坑。这种蓝湿革也不建议做成铬鞣革,建议退鞣做半植鞣革

编者:由于环保及用水压力,许多工厂减少了蓝湿革加工阶段的水洗而使做出来的蓝湿革中盐分积累过多,这些盐分很容易在革长时间存放或遮盖不严的情况下因水分失去过多而结晶出来。短时间出来的盐结晶应该好处理,回水洗掉就好。盐结晶时间长且革在挤压状态下有可能造成纤维中的游离铬定型而使这种麻坑处理起来就像处理蓝湿革死褶一样很困难。

问题2.2:蓝湿革正身背脊线两边生长纹严重(见彩图4),面积大约为两张A4纸大小,其他部位都生长纹很轻,怎么能减轻这种生长纹?想用此蓝湿革做泡软一些的沙发革。

观点1:感觉是皮纤维分散不够,需要在前段工艺处理好。用点专业性的开纹材料,浸灰后期加入浸灰酶,比如达威公司的浸灰酶Dowolase XL或兹姆LM,对开纹、洁面很有好处。

观点2:如果做柔软丰满的革,建议延长浸灰处理时间。相应部位的去肉、削匀等机械作用要加强,浸酸鞣制宜缓和。对于开纹,复灰就可以;大皮不建议涂灰碱,太麻烦。

问题补充:我现在用0.1%的浸灰酶Dowolase XL。

观点3:浸灰酶Dowolase XL 0.1%用量有点少,一般用到0.15%以上,我做此类产品用量为0.15%~0.20%。做鞋面摔纹蓝湿革可以用浸灰酶Dowolase XL 0.5%。还是要看原皮情况。

观点4:浸水和浸灰都要加强。机械作用也很关键,去肉机去肉要干净,转鼓转速的快慢、液比的大小等要加强控制,灵活调整。调整也要注意工艺平衡,不要把纹全部处理开了,一旦皮身空松了就得不偿失了。

观点5:用这样的蓝湿革做泡软的沙发革,也可以采用退鞣加酸性酶处理的方式来去除皱纹和获得需要的泡软度。退鞣的程度取决于蓝湿革纹路大小及前期处理的程度和后面成革的要求。酶制剂的选择也是关键。类似酸性酶如达威公司的兹姆AH或是Dowolase WB以及增尺酶Novocor AX处理蓝湿革皱纹就很有效。用酸性酶处理蓝湿革还可以获得较好的均匀性。

编者:世界各大洲都有牛皮产地,因气候原因,各地原皮质量差别很大。相对来说,美国、欧洲(除俄罗斯外)原皮质量较好;南美洲(除阿根廷南部外)、非洲原皮质量多数较差;大洋洲和亚洲原皮质量参差不齐;中亚皮如哈萨克斯坦皮头颈纹较重。我国鲁西黄牛皮(山东西南、皖北、苏北、河南大部分)以其张幅大而厚、粒面细致而闻名全国。但鲁西黄牛皮也有其缺点:脖头纹(含个别张幅的身上肥纹,下同)特别深,部位差大,脖头部厚,腹部薄,脖头部和腹部厚度之比可达3∶1~4∶1。

设计工艺时,要尽可能在鞣前准备阶段把脖头纹打开,保证厚的、胶原纤维束编织紧密的部位处理到位,薄的、胶原纤维束编织疏松的部位处理不过度。整张皮的纤维要实现适度的均匀分散,为后道工序的加工打好基础。在湿、干态整理阶段,通过特殊的复鞣、填充、加脂和涂饰,实现成革的柔软、丰满、好的透气性、弹性和强的真皮感(以上内容皆来自王思华,1998,鲁西黄牛皮的加工技术要点)。

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1)鞣前准备:通过充分浸水、膨胀、复灰(加浸灰酶)和低温长时间软化把胶原纤维分散开。加强浸水皮的去肉,灰皮去肉里。

(2)鞣后:蓝湿革剖层、削匀,把脖头部位剖、削得薄些。蓝湿革用酸性酶软化能减轻脖头纹和腹部皱纹。复鞣填充可选择收敛性小的鞣剂,如阳离子合成鞣剂和树脂鞣剂及两性多功能鞣剂,使填充剂、复鞣剂能在革的内外层均匀结合,粒面层结合得不多,既能使成革粒面细致,脖头纹不重,又能使内层得到均匀又有选择性的填充,使成革丰满、软而不松。要使成革达到足够的柔软度,不能靠增加加脂剂的量来解决。干燥采用低温长时间真空。

(3)如果实在难解决,干脆做成纹路皮革

问题2.3:绵羊蓝湿革存放压出来的麻坑(见彩图5),回水过夜处理没效果,削里软化了一下复鞣后又出现了,有什么好办法解决?

观点1:这是盐结晶出来了。先不要削匀,蓝湿革先用脱脂剂、脂肪醛、乳化剂回水回透,再出鼓挤水削匀就可以了。

观点2:用回湿剂+硫酸+盐回软;加铬粉前加蛋白和脂肪醛类材料,前期不要用加脂剂。

观点3:加脂肪醛和酸回水,回水透就没问题了。

观点4:回水时少加点加脂剂,采用小液比,靠转鼓机械作用摔一两个小时。

观点5:加入波美公司的GLH和脂肪醛,小液比、高温回水,开始多停少转,盐粒洗掉后再多转。

编者:这个麻坑是蓝湿革长时间存放挤压造成的。应该是造成了压坑处纤维的再固定,类似死褶的形成。除了加强回水和加一些能帮助渗透或分散纤维的材料,充分回水后退鞣及酶处理也是处理类似问题的优选办法。

问题2.4:坯革上有血筋,在涂饰工序中有无较好的方法或材料来减轻血筋的显现?

观点1:血筋重的皮尽量在前面工艺中解决,蓝湿革血筋重的话建议做压花革,坯革粒面做软一点,涂饰时尽量少用压平板、抛光、烫光等机械操作,避免做光泽度高的成品革。要想减轻血筋痕,可以在革背面血筋处刷填补伤膏,尽量减少摔软时间,保持革身稍微硬挺一点,压花板,调整涂层尽量和坯革的厚薄一致,亮度为自然光或亚光的应该会好一点。

观点2:压毛孔板,或革尽量不要做得太平,光泽不要太亮,会稍微有点改善。这类坯革压花板重一些,然后做抛光层,再烫平,上面再喷亚光的抛光层,会有很大改善。这样做出来的革档次也很高。如果革面质量差一点,刷补伤膏后再进行压花,做成适合的品种。

观点3:减轻血筋,包括皮面利用率的提高,个人认为选择深浅大小合适的压花板和保持板纹的定型是关键,革坯压毛孔和刷补伤膏压毛孔对定型都是有利的,如果血筋很严重不排除填充后进行重压,后面整理最好采用振软,少摔软最好不摔软,防止血筋被摔出来。这样处理的革,粒面毛孔基本被掩藏。为了外观自然,选择中光偏消光的表面亮度风格。

观点4:血筋皮还得看血筋的深浅而定夺,依我看,直接做花纹革什么问题都解决了,烙印都不怕。什么样的皮做什么样的风格,选择不对路的皮强行做,做出来的也都谈不上是高档产品。

问题2.5:革面有米粒大小的破面(见彩图6),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共三鼓皮,不是在一个鼓里做的。一鼓皮大部分都有,破面面积小的如米粒大小,形状是圆形的。其中一鼓皮是在不锈钢鼓里染的,出来的伤残就比较少。

观点1:可能是转鼓里面有问题,机械作用造成的,好好检查一下转鼓,我以前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比如转鼓里面的木板坏了,就会出现机械刮伤。可以适当增大液比、减小机械作用来减轻这种误伤。

观点2:蓝湿革上应该就有,皮破面了。这个是皮面伤,鼓内划刺造成的皮面伤有个典型特征,伤痕呈现条状且缺口颜色深浅不一。从这个图片可以看出,刺伤处颜色均匀发黑,是表面染色之前就出现的。

观点3:按说转鼓内划伤应该是条形伤,会不会是石灰里面有渣子硌伤的?或者转鼓内有钉子头露出来。

观点4:做山羊缩纹革的原皮大都是老母羊皮,伤残多,浸灰又处理得较重。

问题2.6:如彩图7上的变色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刚做出来不久的皮,整理好存放后,皮堆温度很高。

观点1:是不是不耐氧化或不饱和的油脂被氧化了?一般油脂氧化才会放热,氧化作用严重的的话颜色重的部位强度都会降低或皮烂掉,如果是油脂问题最好是回鼓脱脂重新加脂,同时加防霉杀菌剂

观点2:如果烧皮一般应该是有碳化现象的,霉菌伤皮也不会出现这种现象。检查一下看看。

问题2.7:沙特种羊有两种蓝湿革,一种粒面很平细,另一种蓝湿革看起来平细,一进鼓就如海绵,填充后脖头部位出现花纹,革身有荔枝纹。这种皮有什么好办法做平、做细?

观点1:这种西亚混种羊皮质量不是太好,部位差也大,纤维空松、不均匀,有洞坑的感觉。皮面相对较硬,有点类似“硬松”,这种皮相对比较难做。皮面很细,填充少了皮松面,填充多了纹路大。所以这种皮需要表面处理一下,回湿和复鞣很关键,尽量达到里外一致。首先回湿要到位,适当进行酶软化,轻的表面软化最好,酶软化尽可能地把纹路打开,然后再用脂肪醛预处理,减少铬粉的收敛性。加3%~4%动物蛋白转30min,然后加铬粉,提碱pH到3.8即可。复鞣填充时预加脂处理一下,用低收敛性材料分步缓慢地填充到位。丙烯酸鞣剂以小分子或中小分子为主,配合氨基树脂及合成单宁进行填充,加脂后就不要加填充剂了。整理时挤水、伸展,轻真空一下,效果会更好。

观点2:回水一定要到位,可以在回水时加点像LMF公司的POL,配合甲酸、脱脂剂,最好再配点像力厚化工公司的利托波LUTAP OL GLH;复鞣时,配合铬粉加点像SYNTAN-CCL一样的胶原蛋白,中和后要先加小分子丙烯酸鞣剂,搭配像PROVOL BA的加脂剂,当然主填充要加一些收敛性小的填充剂。

问题2.8:乌兹别克盐干板牛皮,原皮加工到蓝湿革,为什么有竖纹(见彩图8)?如何解决?

观点1:浸水要充分,加入具有靶向性的浸水酶,加强背脊部去肉,机械作用要控制好。

观点2:如果每鼓只有几张皮不合格,就没必要太在意。如果非要调整的话,个人建议单独组批调整会比较理想,因为这种皮多为弱板或较干皮板。

观点3:浸水时间太长,腹部松。

问题补充:刚开始也以为是浸水问题,预浸水2天,主浸水2天,皮相当软了,但作用不大,是不是皮本身就有竖纹?

观点4:这种皮多为弱板或较干皮板,浸水要重一点才好,然后浸灰、软化注意控制得轻一点。加强背脊部去肉,统一全部都多一道去肉。还有就是分捡单独处理,可以先把皮泡软,再加强机械作用。皮充分泡软后,液比小一些,连续低速转动12h后去肉,去完肉继续浸水3~4h。

观点5:待浸灰毛掉了以后去一次肉再进行膨胀,或者浸水加强了以后,浸灰时补水再延长3h,让灰碱作用再重些。浸灰碱膨胀加强,粒面会出现核桃纹,剖皮后再酌情软化。

观点6:皮纹重的挑出来削酸皮。

编者:原料皮的生长纹是需要制革技术人员解决的一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控制:

(1)预浸水、主浸水要充分。

(2)加强机械作用,延长转动时间和加强去肉。

(3)灰碱膨胀要控制适度、均匀。

(4)根据产品特性要求,复灰、软化视皮的状态精准调控。(www.xing528.com)

(5)浸水、浸灰、复灰、脱灰、软化需要适当工艺平衡。

问题2.9:混种羊蓝湿革压出褶了,有啥好办法去除?

观点1:最好是退鞣、酸性酶软化,然后重新鞣制,出鼓静置后再复鞣染色。

观点2:轻微的褶可以采取退鞣复铬(复铬就是重新铬鞣制)的办法解决。严重的褶退鞣退成酸板也不管用,退成酸板软化后看着没有褶了,鞣制成蓝湿革还是会显出来。

观点3:改做其他风格的革,比如做压花革或植鞣手抓花风格的革。

问题2.10:这个软化阶段的横纹和竖纹(见彩图9)是怎么回事?如何解决?

观点1:一是要注重浸水、浸灰工艺,二是注意浸水、浸灰时材料的选择。

观点2:浸水不够,导致皮膨胀不均匀,里外的应力不一样,很容易起死纹,特别是树枝纹。预浸水时把溶液的浓度控制在8.5° Bé左右,浸水时间可以长一些,让水缓慢、均匀地渗透。

观点3:采用半保毛工艺试试,前面不加硫化钠,皮表面膨胀不会太快,纹路不会马上显出来。就是在浸灰开始先加入浸灰剂然后加入少量石灰转一段时间后,再按正常工艺加硫化碱等。

观点4:看这个蓝湿革状态感觉是原皮保存不好造成的。保存原皮时,温度太低,腌制血水没有放出来,或者是用冷冻保存法贮存的原皮。

问题反馈:我现在在国外做皮,这两天气温骤降了10℃。我注意到了蓝湿革上面的竖条纹比降温前严重了,剖下的二层革感觉有点发白,于是增加了材料的用量,竖条纹也得到了改善。看来的确像各位分析的那样,天气冷了,就要加强浸水、浸灰处理。

观点5:灰皮要看是活纹还是死纹,活纹大不可怕,脱灰软化后基本就没那么明显了,就怕那种死纹,不好处理。

问题2.11:孟加拉蓝坯革和皮坯一回鼓就起类似摔纹的细纹(见彩图10),怎么办?

观点1:回湿要透,转鼓少转多停,回湿时间要长,加一点盐。

观点2:建议先回潮静置两天,再回鼓进行回水操作。可以减少很多因为纤维干结带来的不良影响。

观点3:回潮时加入一些回湿剂和两性加脂剂,转鼓多停少转。

编者:久放的原料皮、蓝湿革或者皮坯,浸水和回水都要充分浸泡,开始少转多停,等水分浸透并润湿纤维后再转动,才能达到较好的内外一致充分回水的效果,配合适当的助剂会加速回水和改善回水的效果。

问题2.12:这种一条条不规则的印痕(见彩图11)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观点1:脱灰时灰皮内气体出不来,皮相互挤压造成的。

观点2:好像不是染色的问题,应该是蓝湿革本身存在的问题,比如铬花、污痕、折印等。这种蓝湿革缺陷在染浅色时(特别是浅灰色)尤其明显,蓝湿革缺陷严重会对所有染料和填料产生较大影响。如果怀疑蓝湿革有问题,直接拿几张染浅色看看。

观点3:如果蓝湿革没问题,后边复鞣水洗不充分,或者加栲胶时液比小以及栲胶填充后静止过夜等都有可能造成这样的问题。

观点4:退鞣不会出现这种问题,我们以前做植鞣缩纹革都是蓝湿革退鞣,第二天检查革面都是干干净净的,什么斑都没了,铬盐也都退完了。当然,草酸加得多,要加20%或以上。

观点5:我觉得问题出在退鞣上,要退得彻底才不会花。如果只是表面退鞣,一鼓皮装得又多,粒面层的铬是不均匀的。加了栲胶看着不花,一加染料就会显现出来。最好用硫酸退鞣,pH控制在2左右,不用过夜,在较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表面退鞣染深色是没有问题的。

观点6:草酸质量越来越不好,以前加3%就足够。现在的草酸即使是真的,8%~10%根本就不够。我刚做了一个退鞣试验,先用5%草酸退鞣,没什么效果,又加5%过夜,还是不行,最后放弃草酸了。

问题2.13:混种羊皮上的血筋如何处理?

观点1:浸水的时候加盐对血筋的处理有很大帮助。

观点2:把粒面层做厚。可把胶原蛋白填充进血筋里。

观点3:软化破坏血管壁,然后再填充起来,血筋也有所改善。

观点4:复铬(铬复鞣)前后加胶原蛋白,填充要饱满起来。

观点5:先用醛增加革的多孔率,加强铬鞣。填充时,先用大分子丙烯酸树脂配合加脂剂封闭粒面,促进材料从肉面吸收。

编者:血筋是皮革的一种缺陷,主要是指显露在皮革表面的血管痕。张旭(2018,蓝湿革血筋的酶处理方法)等认为动物体内的血管及动物皮的粒面层均富含弹性纤维成分。由于弹性纤维特殊的交联结构,干燥后的弹性纤维弹性消失,变得既硬又脆,严重影响成革的性能。血筋问题主要是由于皮革内的血管壁未得到分散和破坏,干燥后的血管部位变得“僵硬”,其“硬度”明显比周围胶原纤维大,因此,经过熨烫等操作后,血管痕显露产生血筋现象。

处理方法:

(1)对铬鞣革中弹性纤维水解活力强的蛋白酶能破坏血管壁和粒面层的弹性纤维成分,促进血管部位和粒面层胶原纤维的分散,有利于血筋的消除,并提高皮革的机械性能和柔软度。

(2)准备工段充分适度的膨胀和纤维分散可以软化血管壁,对改善血筋有好处,也有利于鞣质向血管部位渗透,铬鞣时适当多用铬粉、采用油醛鞣剂预处理,铬鞣后在转鼓中浸泡过夜等均有利于对血管空隙的填充。在此基础上,复鞣阶段采用栲胶、树脂和蛋白填料适度的填充,对改善血筋也有好处。塔拉栲胶比常规的荆树皮和坚木栲胶都要好一些,液体高含量蛋白较粉状蛋白填充效果好,铬复鞣前的填充加入超支化液体胶原蛋白是改善血筋的最佳选择。要注重材料的渗透和结合,适当使用分散剂,使坯革柔软、丰满、有弹性,粒面细致,应注意多种材料的配伍和工艺平衡,这样血筋会改善很多。如果身骨扁薄,粒面塌陷,血筋就会严重。

(3)浸水充分,溶去残余的血液,一般可加入适量渗透剂、纯碱等助剂及适当的机械转动,帮助血液溶出。浸水时注意防腐,浸水温度不宜太高,最好从预浸水开始就加防腐剂,以免血液在细菌的作用下发生腐败,使血管周围的胶原纤维被破坏。

(4)建议做成压花革,革坯刷补伤膏后压毛孔定型;少用压平板、抛光、烫光等机械操作,避免做高光泽的革,做软尽量用振软的方法,少摔软或不摔软,防止血筋被摔出来。

问题2.14:蓝坯革折痕(见彩图12)做成成品后还很明显,有什么好的办法改善?

观点1:蓝湿革回水加酸性酶过夜。

观点2:蓝湿革用草酸配合盐温和地退鞣,褶皱打开以后再重新铬复鞣、陈放

观点3:蓝湿革坯肉面涂油,再摔软,然后绷板试试。

观点4:根据折痕情况轻重采取不同措施:①折痕不是特别严重的,加强回湿,回湿温度高一些,加些耐酸、耐电解质的加脂剂,转动时间长些,可以过夜。②折痕严重的,回湿,尽量退鞣干净,再鞣制,然后铺平存放。③折痕特别严重的,尽量退鞣干净后,再次进行碱膨胀,浸酸后再鞣,然后存放一定时间再继续做(仅供参考,以前我是这样处理的)。

观点5:采取大退鞣,轻微酸肿保险些。

观点6:折痕轻的,漂洗时加草酸和硫酸铵处理;折痕稍微重的,漂洗时加纯碱和酸性酶处理;折痕更重的做退鞣处理。

问题2.15:有颈纹老纹的蓝湿革(东北皮),生长纹通过机械作用打开,复鞣染色到坯革(做油蜡革)后,又出现条形色花,有什么好办法避免?蓝湿革以后怎么做才能解决?

观点1:如果是活纹,经过合理的复鞣染色工艺和加强机械伸展,会明显改善。如果是死纹,就要进行退鞣、酶软化等处理。生长纹部位相对其他部位纤维编织较为紧密,脖头纹好处理些,边腹纹处理起来相对困难些。

观点2:东北皮某些盐湿皮做出来的蓝湿革如果出现核桃纹,在灰碱工序就要设计合理的工艺,务必使得裸皮均匀一致缓慢地膨胀。一般育肥牛蓝湿革都是留活纹,避免死纹。育肥牛的特点就是裸皮的表面积比较大,比普通牛裸皮的表面积大得多。在准备工段把肥纹完全做开不是不行,但是原皮状况相对复杂,肥纹完全做开恐怕会为后段工序留下质量隐患,所以很多有经验的工程师在准备工段会做得相对保守一点,在保证内外一致的情况下尽量避免死纹而留少量活纹(一般是脖头纹),然后配合复鞣染色工艺,分两步把生长纹做开,这样比较稳当一些,所以说制革是互相配合的一个系统工程

观点3:上面提到的问题,其实是两个问题,一个是把生长纹处理开,另一个是解决生长纹部位的染色问题。

第一个是开纹问题:可以考虑在蓝湿革进行回湿处理的时候,用消斑剂进行消斑并加酸性酶进行酶处理。有些消斑剂的强氧化漂白作用对生长纹处的角质层色素处理是有帮助的。在复鞣染色时可以采用两次中和(即铬复鞣前的小中和以及铬复鞣后的大中和),通过温和的分步填充加脂,可以在不加深皮纹的基础上,尽可能让皮身均匀一致。

第二个是染色问题:尽可能在填充末期或者是在工艺末期加脂结束后再开始染色,在整个蓝湿革已经被阴离子复鞣材料均匀渗透的情况下,让染料均匀渗透过后再缓慢固定。注意加脂剂的搭配,很多合成加脂剂迁移性大,也容易产生色花或造成色差

附加问题:解释一下,何谓育肥牛蓝湿革的死纹与活纹?

观点1:有些脖头纹是浸灰时灰碱没有均匀渗透到位(脖子后面的部位)造成的,轻的纹看肉面有深沟,重的纹明显颜色不一致,甚至呈深紫色,这个就是死纹,后工序不好处理。

观点2:我的理解,死纹就是在蓝湿革上明显看得到、摸得着的纹,比如明显的脖头纹、核桃纹等。活纹其实不是纹,是蓝湿革偏松、偏活,蓝湿革凹折后表面有细细的纹路,也可以理解为轻微的松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