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绥靖政策原因及影响-二战研究在中国

绥靖政策原因及影响-二战研究在中国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9]王宇博认为,绥靖政策是“正处于日益衰落之际”的英国政府在实力不足的情况下作出的外交抉择。包奕诚、汤宜庄认为,绥靖政策根源于帝国主义争霸:英法争霸、英法争夺及其后的英德争夺,决定着对德国的绥靖。[13]学者们还围绕英国绥靖的根源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陆梅、尹明明还具体探讨了英国绥靖政策的经济根源。

绥靖政策原因及影响-二战研究在中国

第二节 绥靖政策的根源

20世纪30年代的西方大国为什么要大力推行绥靖政策?我国史学界传统上认为,它根源于英法统治阶级的反苏反共本性。如今有四种看法:

①根源于英、法的反苏反共。齐世荣等人仍然认为根源于英、法统治阶级的反苏反共本性。面对德国的威胁,英、法帝国主义企图以牺牲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等东欧小国的办法,挑动德国进一步向东去侵略苏联,借以缓和与德国的尖锐矛盾。[8]

②英、法帝国主义的地位和特性的表现。李巨廉、王斯德等认为,绥靖政策不能简单地以资产阶级对苏联的仇恨来解释,而是英、法帝国主义的地位和特性的表现:正处在进一步衰败中的大英帝国在战略上处于守势,为维持现状,尽可能保住既得利益,便出卖弱小民族,牺牲他国的利益甚至推动德国陷入对苏战争使其两败俱伤;法国则由于陷于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其对德阵线已完全瓦解,只好追随英国走上绥靖政策的道路。[9]王宇博认为,绥靖政策是“正处于日益衰落之际”的英国政府在实力不足的情况下作出的外交抉择。[10]胡毓源也有类似的看法,指出“英美法的资产阶级总是要搞损人利己……向法西斯国家作出一些让步,谋求同它们达成妥协,把它们的侵略矛头引向别国……而自己则坐收渔利”。[11](www.xing528.com)

③根源于帝国主义争霸。包奕诚、汤宜庄认为,绥靖政策根源于帝国主义争霸:英法争霸、英法争夺及其后的英德争夺,决定着对德国的绥靖。从1936~1937年起,在英德争霸的矛盾上升到支配性地位的情况下,英国的绥靖是以英德争霸为其主要内容而形成与发展起来的。[12]

④战前帝国主义全部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罗荣渠认为,绥靖政策的产生,并不是个别资产阶级政治人物的过失,而是战前帝国主义全部政治、经济发展的总和所准备好的。绥靖政策是由多种复杂因素促成的,这些因素包括:第一,一战在人们思想中遗留下的“恐战后遗症”;第二,社会主义苏联取得胜利和西欧人民阵线运动的兴起引起的某些社会阶层对“赤化”的恐惧感;第三,世界性经济大危机造成的经济破产和社会紊乱;第四,内政问题穷于应付,使一些西方国家在国际政治中处于非常软弱的地位;第五,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内部的重重矛盾造成西方国家对德政策的不一致,对裁军问题的不一致,等等。这些复杂因素的结合,使绥靖主义风行一时。[13]

学者们还围绕英国绥靖的根源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陆梅、尹明明还具体探讨了英国绥靖政策的经济根源。[14]陆月娟认为:“英国在30年代大步地走上绥靖道路有它深刻的根源,主要表现在:经济大危机带来的冲击、战后国家实力的衰败以及战争给政府带来的教训、人民的反战情绪。”英国“推行绥靖政策,这是在战略上处于守势地位的帝国主义国家所推行的一种失败的政策,是以维护既得利益及霸权为宗旨的,它产生于争霸又服务于争霸,以损人利己为原则,成为英国二战前对外政策的一大支柱”。[15]刘淑青认为:“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因素是复杂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和平主义思想浓厚,英国人害怕打仗;某些社会阶层希望法西斯国家的进攻矛头会只限于苏联和欧洲的民主力量,避免英国被‘赤化’;经济危机造成的经济破坏和社会紊乱,使英国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有点无暇顾及;内政问题的困扰,使英国在国际经济和国际政治中处于欧洲软弱的地位,使英国对法西斯国家侵略有点无力对付。”[1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