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哲学思维的根本特征:高度思辨与抽象

哲学思维的根本特征:高度思辨与抽象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黑格尔看来,只有沿着这条自己构成自己的道路,哲学才能够成为客观的、论证的科学。根据这种看法,黑格尔把特定的哲学体系和哲学观点同其产生的时代、国度、地域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并在哲学形态的历史更迭中考察哲学思想的逻辑发展。

哲学思维的根本特征:高度思辨与抽象

1.高度的思辨性和抽象性:哲学思维的根本特征

千百年来,哲学家们赋予哲学以不同的含义,从不同的哲学观出发来展开自己的哲学思路,似乎没有统一看法。从词源上看,哲学在古希腊文中是“爱智慧”的意思,哲学是关于智慧的学问。中国古代的《尔雅》也释“哲”为“智也”。那么,什么是智慧呢?在赫拉克利特看来,智慧只在于一件事,就是认识那善于驾驭一切的思想。智慧就在于说出真理,并且按照自然行事,听自然的话。亚里士多德认为,既然人们研究哲学是为了摆脱无知,那就很明显,人们追求智慧是为求知,哲学是追求“头等智慧”的。不管人们怎么解释,哲学作为智慧之学,在功能上就在于从总体上教人善于处理和外部世界的关系并善于驾驭这种关系。在这个意义上,说哲学是智慧之学,仍然是可以成立的。

黑格尔把哲学定义为对于事物的思维着的考察,这种考察也就是精神自己的反思;他强调哲学上的反思同一般的思想的区别,指出反思以思想的本身为内容,力求思想自觉其为思想。在黑格尔那里,作为哲学上的反思是精神自己的反思,它表现为精神的运动,并构成科学认识中运动着的内容。在黑格尔看来,只有沿着这条自己构成自己的道路,哲学才能够成为客观的、论证的科学。

根据这种看法,黑格尔把特定的哲学体系和哲学观点同其产生的时代、国度、地域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并在哲学形态的历史更迭中考察哲学思想的逻辑发展。其中,虽有刀削斧凿、牵强附会之处,却表现出他对哲学的时代性、历史性、民族性和人类性的深刻理解,表现出他的哲学观所具有的强烈历史感。但是,黑格尔这种包含着合理因素的哲学观却在他自己的哲学体系面前遭到了失败。当他赋予自己的哲学体系以包罗万象和终极真理的超历史地位时,便最终地宣告了他的哲学观的破产。不过,黑格尔关于哲学的性质、特点的一些看法,在今天对我们仍有启发意义。

马克思认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在他看来,任何哲学都是一定时代的哲学,只有真正触摸到了自己所处时代的脉搏,映现了自己所处时代的精神,从总体上把握时代的内容,反映时代的本质特征,才是真正的哲学。时代的内容是由时代的人们创造的,是时代的人们积极地处理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成果。人的智慧是在人们处理自身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过程中形成、发展、发挥、表现的。

因此,人的智慧也就是人们处理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活动中的精髓。哲学作为一种智慧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就是人们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一种升华。但是,哲学要成为现实的智慧学,要成为现实的时代精神的精华,必须通过一定时代的哲学家的头脑,把人们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活动中最精致、最珍贵的看不见的智慧、精髓集中到哲学思想里来。这样,哲学也就能够以自己的特殊方式把握自己时代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成为其中活的灵魂。

可见,可以从两方面对“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作出规定。

其一,作为人们一种自觉的思维活动,哲学是人们以一种总体的方式统摄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的一种具体思维形式,是人们对于自身与对象世界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一种特殊的哲学认识或哲学解释方式,它以其独特的思辨方式在人类处理同对象世界的关系的活动体系中居于一种特殊的总体性地位。

其二,作为一种理论体系,哲学是社会文明的活的灵魂,是一定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一种以理论思维最高层次上的概念、范畴体系向人们提供的包括人的活动在内的世界图景。它在人类的知识体系中居于一种集精、集萃的灵魂地位,是人们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中以哲学理论形式集中起来的精髓。

具体说来,哲学的特性首先表现在它的对象方面。黑格尔说过,“哲学不似别的科学可以假定表象所直接接受的为其对象”[1]。可是,哲学总是有其对象的。在历史上,哲学对象经历了一个由笼统模糊到清晰明确、由包罗万象到具体分化的发展过程。但是,哲学研究中为哲学家们所持续关注并始终面对的对象,则是人与世界的关系。只要有人类存在,就有人与世界的关系。人作为主体而从事的全部活动,都是从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这个基本点出发而对自身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的自觉认识、积极改造与能动创造。

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的多样性,塑造了和表征着人的内在本质的丰富多样性和外部世界的丰富多样性,并形成了人们丰富多样的具体的活动形式和实践方式。而每一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人类活动与社会实践,则是人与世界关系在该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表现或具体实现,是人们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和社会条件下处理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具体活动方式。正是这些具体的活动方式及其结果,创造并建构起该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科学等具体的时代内容。它们是时代脉搏的载体,时代精神的宿源,因而也是哲学赖以掌握时代文明的活的灵魂、捕捉时代精神的精华的真实的现实对象。

因此,哲学并不是没有对象的玄思,哲学的对象也不是纯粹抽象的,而是现实具体的。在人类认识史上,确实经历了并且继续经历着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分别作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等具体学科的对象从哲学对象中逐步分化出去的过程,但这并不意味着哲学失去了对象和地盘。具体科学的发展,表明人类从不同的角度对人与世界关系的具体侧面的认识在形式上的完善和在程度上的深化。而这也必将促进哲学的发展。因为从具体科学的分化和发展中,哲学可以获得一种层次跃迁,能够在更加现实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更加完备的形式来同世界发生联系,从更加深广的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www.xing528.com)

哲学与具体科学在对象上的区别,同哲学掌握对象所特有的总体方式密切相关。现实的人们总是面对着和生活于同一个统一的世界。人们作为不同的具体主体往往是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去认识这个多样性统一的世界的不同方面、不同层次。这样,就在实际上把外部世界的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纳入到了不同的认识活动结构之中,使之成为具体认识的对象。主体掌握对象的方式、角度,是外部世界的一定事物在何种方面、何种层次和何等程度上成为认识对象在主体方面的依据。反之,外部事物在何种方面、何种层次和何等程度上成为现实的认识对象,则标志着主体掌握对象的方式、角度和水平的不同,这就是人类认识活动中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关律。

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一个总体性范畴,包含着人与世界关系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和各种形式。每一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科学认识和社会实践作为人们观念地和实际地处理自身同外部世界关系的具体的活动形式,又包含着主体、客体、中介等具体的子系统,包含着各种横向的和纵向的联系。随着科学认识的进步和社会实践的发展,人与世界的关系展现在无限广阔的方面,并成为现代社会各种科学学科研究的共同对象。正是人们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对其不同方面、不同层次进行研究,构成了现代科学的各门各类。

哲学作为人类理论思维的最高形式,在人类认识结构和知识体系中肩负着自己的特殊使命,这就是从整体上和运动中来把握人与世界关系的整体结构、普遍本质和一般规律,其中包括这种关系建构的前提、基础和实现形式,从而既立足于各门具体科学又保持着对于各门具体科学的超越性。因此,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虽然都是从人类思维出发来与同一个现实的统一世界发生关系,但由于思维的任务、目的和方式的不同,因而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对象在范围、层次上也是不同的。

这里,实质的区别就是个别与一般、局部与全局、部分与整体、方面与全面、有限与无限之间的区别。如果否认这种区别,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划分便失去了客观基础。应该说,随着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对于人与世界关系的各个具体方面、各个具体层次和环节的研究越深入、越细致,哲学越是在实证的意义上被“驱逐”出各个具体的对象领域,则哲学在总结概括各门具体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而对人与世界的关系进行总体性把握就越显得必要和重要,哲学与具体科学在对象上的层次分化也越加明显。

哲学在对象上所具有的总体性特征和对具体科学研究对象的超越性特征,是与哲学思维把握对象的高度思辨性和抽象性特征分不开的。如果要问哲学思维有什么根本特点,恐怕就在于它的高度思辨性和抽象性。黑格尔在把哲学定义为“对于事物的思维着的考察”之后指出:“不过哲学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在这种方式中,思维成为认识,成为把握对象的概念式的认识。所以哲学思维无论与一般思维如何相同,无论本质上与一般思维同是一个思维,但总是与活动于人类一切行为里的思维,与使人类的一切活动具有人性的思维有了区别。”“哲学的认识方式只是一种反思,——意指跟随在事实后面的反复思考。”[2]

当然,在黑格尔那里,反思是有其特殊的背景和含义的。不过,他关于哲学的认识方式是反思的观点还是有其积极意义的。既然人与世界的关系中包含着人与世界的认识关系或观念关系,那么,哲学以人与世界的总体关系为研究对象,就不能不研究人们在处理自身同外部世界关系中的思想过程。而这种对思想进程的认识,按照黑格尔的说法,就是一种反思,是对思考着对象的思维的思考。而且,我们还认为,反思是人类理性思维所具有的基本形式和方法之一。但是,由于人与世界的关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进入哲学研究领域的不仅有人与世界的观念关系,还有变革关系、价值关系等。因此,哲学把握对象的方式又不仅仅是反思,正如并非一切反思都是哲学思维一样,哲学思维也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反思。哲学思维包含着反思,同时又包含着其他思维形式。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说,哲学既包括认识论,又不简单地等同于认识论。

哲学思维的高度思辨性和抽象性,是由哲学把握对象的任务所决定的。哲学的任务不在于把握事物的外表现象和个别属性,也不停留于各类事物的特殊本质,而在于把握具有普遍必然性的本质。黑格尔认为,“哲学的任务或目的在于认识事物的本质”[3],这就是说,哲学不能让事物停留在它的直接性里,而须指出它是如何以别的事物为中介或根据的。事物的本质躲藏在事物的表象背后,蕴涵在事物的深处。要把握它们就必须使思想透过表象而进入事物的内部。这里,表象仍然是哲学认识的出发点。这一点,连黑格尔也是肯定的。

但是,哲学思维又必须超越直观表象、超越事物的直接性。现实事物直接地都是个别的、特殊的,哲学则力求从个别和特殊中寻求普遍必然性。现实事物在空间上直接地是有限的、局部的,哲学则力求从有限的局部中把握全局和总体。现实事物在时间上直接地是暂时的、易逝的,哲学则力求从事物的无限转化和永恒运动中把握无限性、永恒性。可以说,以思维着普遍必然性、全局总体性、无限性和永恒性的思维来把握个别的、特殊的、局部的和有限的现实对象世界,是哲学思维的特殊方式,也是哲学思维的思辨性、抽象性的具体表现。

正是这种思辨性和抽象性,使哲学思维既立足于直接的现实性而发生,又超越于直接的现实性而驰骋。它不满足于对现实的经验直观和实证思维,而是既要寻根究底,又要瞻前窥远。因此,哲学能以“头等智慧”教人们善于处理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善于超越现实来创造自己的理想世界。

哲学思维的特点,是通过哲学思维所特有的概念范畴体系表现出来的。哲学思维作为人们自觉从事的高度思辨和抽象的理性认识活动,其重要的工具和手段,是具有高度抽象性和普适性的哲学范畴体系。哲学的概念、范畴,是哲学借以把握对象的中介。黑格尔指出:“哲学与科学的区别乃在于范畴的变换。所以思辨的逻辑,包含有以前的逻辑与形而上学,保存有同样的思想形式、规律和对象,但同时又用较深广的范畴去发挥和改造它们。”“对于思辨意义的概念与通常所谓概念必须加以区别。认为概念永不能把握无限的说法之所以被人们重复了千百遍,直至成为一个深入人心的成见,就是由于人们只知道狭义的概念,而不知道思辨意义的概念。”[4]

一般地说,哲学范畴之区别于具体科学概念,主要是在于它的高度的抽象性、广泛深远的普适性或深广性。有些概念即使为哲学与具体科学所共用,但它们作为哲学范畴与具体科学概念仍然可以从抽象性、普适性或深广性的程度加以区别。就具体的科学概念来说,其实指性、实证性表现得比较突出。当哲学要从具体科学中引进某些概念时,必须从哲学上加以发挥和改造,使之成为具有抽象性、普适性或深广性的哲学范畴。当然,哲学范畴同具体科学概念之间的区别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实际上,哲学往往将一些具体科学概念引入到自己的范畴体系,而具体科学也往往将一些哲学范畴引入到自己的概念体系,并使之通行有效。然而,这种相互引入,实际上是经过了范畴或概念的变换的。无论如何,哲学总是通过自己特有的概念范畴体系来实现自己对对象的哲学掌握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