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商务汉语口语,高频量词使用秘籍

商务汉语口语,高频量词使用秘籍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下面对语料中出现频率较高的量词作一些具体分析。

商务汉语口语,高频量词使用秘籍

2.2.7 使用频率较高的量词

现场促销言语交际行为因围绕着商品进行,自然会涉及到很多与商品相关的量词。本调查所涉及的商品种类很多,按理说,应该使用较多种类的量词。比如汽车可以使用“辆、台、部”,手机可以使用“台、部”,服装可以使用“件、条、套”,房子可以使用“套、间、栋、座”,等等。这是汉语区别于其他语言的词类,有人称其为专用量词,与表示计量单位的度量衡量词相对(蒋宗霞2000)。在调查语料中,两种量词都有。度量衡量词出现较少,而出现的专用量词也不是很丰富。出现最多的专用量词是“个、种、款”三个。除“个”外,其他都出现较少。这与现场促销这种言语行为的性质有关。下面对语料中出现频率较高的量词作一些具体分析。

2.2.7.1 专用量词

一、个

这是使用最多的量词,作为量词共出现1760次,其中用于表指示的“这个、那个、哪个”的用法有1304次,占74%。这其实是用来指示商品或抽象事物,并不表示数量,所以这里不考察此类用法。在调查语料中,“个”用于单纯表示数量的用法456次,占26%。其中,用于询问数量(“多少个、几个”)48次;与数词性成分(包括“每、多、几、多少”)组合来陈述数量的用法359次;单独使用,即不带数量成分而接在动词(如“有、是、拿、买、做”等)后面有49次。这些都是用来表示数量的用法,在此作重点考察。

很多使用“个”的情况,其意义相当于“种”,而不指具体的数量单位,如:

2-92 那就是提供一个支撑。(服装)

2-93 它手自、手自一体的,这样有一个运动型的。(汽车)

2-94 然后大概是——想要一个什么样的配置。(汽车)

2-95 现在的手机都有一个、那一个、私人的设定,这儿不是有一个安全嘛。(手机)

这里的“一个”意思相当于“一种”,意义比较虚,通常也可以去掉。

作为计量单位使用的“个”又可分为两种情况:

(1)作为标准的专用量词。即某些事物只能用“个”作计量单位,这时“个”是标准的专用量词。因为有很多东西的量词通常都用“个”计量,所以在调查语料中也有不少是属于这类。如:

2-96 它是一个手饰店知名品牌的一个品牌的。(首饰

2-97 你看它后边儿加一个这个链儿。(手表)

2-98 七百七你可以挑一个号儿。(手机)

2-99 加五个点吧,这上边。(电脑配件,指百分点)

(2)作为通用量词。量词“个”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范围越来越大,可以代替很多专用量词使用,这种现象被称为“个”化(黎锦熙、刘世儒1959)。这样,“个”就具有较强的通用性,所以这里姑且称之为通用量词。很多度量衡量词在实际言语交际中都可以用“个”来替代,现场促销语料中这类例子也非常多。如:

2-100 你搭配一个,黑色,黑色,白的都成。(服装,代替“件”)

2-101 我给您拿一个来。这是——我给您拿一个二尺七——(服装,代替“条”)

2-102 就是当脚着地的时候,就跟一个好的脚。(服装,代替“只”)

2-103 现在、想开一个自动挡的车?(汽车,代替“辆、部、台”)

2-104 像这款一个七千多块钱,就挺不错的。(电脑,代替“台”)

2-105 后来后来不是兴了一个二十五乘三十三的那种砖吗?(建材,代替“种、款”)

2-106 它是一个拼门儿说是又有一个挡板,为这一作用。(建材,代替“扇”)

2-107 这两个都是东西向的,一个是一百二,一个是一百一十七。(房地产,代替“套”)

这里的“个”所在的数量结构在整个句子中不属于新信息或信息焦点,其前的数量成分也不是句子重音所在,不强调数量或具体的某一个东西。否则的话则更倾向于使用专用量词,这在本节后面还要说明。

二、款

表示款式的量词“款”是出现较多的一个词,共259次。除了房地产领域都出现了,是现场促销语言中比较流行的词,且具有较强的能产性。其前可以和多种成分组合,具体有:

形容词(包括区别词)+“款”。如:“新款、老款、短款、豪华款、男款、女款”。这些结构后边只有很少几次出现过被修饰的名词中心语(如“新款样式、新款机子”),其他都不出现被修饰的指代商品的名词性中心语。这里的“款”已经不像量词,更像一个名词。在促销语篇中还出现了副词+形容词+“款”的情况,如“最低款”,这就不完全像量词的词性了。

数词+“款”。如:“一款、五款”。这种情况下,该结构主要作宾语,前边有“有、看、买、选、拿”等动词作述语。在调查语料中也出现了序数词修饰“款”的情况,只有“第一款”一种组合,在两个语篇中出现3次。另外,语料中还出现了直接用数字代号修饰“款”的情况,“03款、04款”,意思是03年、04年的款式,这也是其他量词没有的用法。

数词+“款”+名词。按理说“款”是一个量词,其典型用法应该是“数词+量词+名词”,但这种结构出现的频率不超过10次。

指示代词/疑问代词+“款”。包括“这款、那款、哪款、几款、什么”五种,是出现最多的组合方式。这里的“这、那、哪”的读音分别为“zhèi、nèi和něi”,相当于“这一、那一”和“哪一”。但实际上,数词“一”从来不出现,所以可以看作是指示代词直接加在“款”之前。这种组合很少在后边出现指称商品的名词中心语,而较多地是直接以“款”作中心语。

动词+“款”+名词。如“来款8698、有款装饰、选款什么样的手机、是款待机时间长的、有款灰的”。这也是量词的典型用法,相当于省略了数词“一”。但语料中总共只出现了这5次,这种用法较少。

在语料中,“款”还出现了明显的名词性用法,如“看看什么款、别的款”。还有一个是其前有一个量词“种”,具体实例是“就这种款的”。由此可见,促销语言中出现的“款”应该看作是名词,其意义与“款式”相当。其风格比较正式,比如语料中出现过“看哪种鞋”的说法,显然不如“看哪款鞋”更庄重,更有时尚感。

三、种

该量词出现也较多,共379次。但主要是与“这、那、哪”三个代词连用表指示,共340次(“这种”234次,“那种”103次,“哪种”3次),占90%。而单纯表数量的用法只有39次,仅占10%。(www.xing528.com)

2.2.7.2 度量衡量词

在度量衡量词中出现最多的是人民币计价单位“块”,共148次。这是口语中对人民币单位“元”的通称。而“元”在语料中只出现了3次,其中两次出现在叫卖性质的话语中:

2-108 五十元一件。(服装)

2-109 十元两双男女都有的高腰矮腰。(服装)

调查语料中仅有这两次带有货币单位的叫卖性质的句子,都使用“元”作为量词。另一个例句出现在汽车行业手动挡十三万元。从这三个例句看,是比较正式的报价,这也是“元”的功能特征。

指称本调查所涉及的五大类商品的度量衡量词主要有:“平米/平方米/平”(115次)、“块”(54次)、“套”(31次)、“片”(31次)、“条”(31次)、“件”(11次)、“台”(8次)、“辆”(5次)。全部出现频率为286次,远远低于“个”的456。其中的平方米是不可以换成“个”来指代的;其他的量词出现频率就显得很低,更多时候是使用“个”来替代。这与调查所涉及的商品和交际行为的性质有关。调查所涉及商品基本是耐用消费品,消费者购买数量,除了一些建材一般购买多个计量单位外,基本上都是购买一个计量单位,所以很少谈论数量。同时,多数时候,计量单位和购买数量对交际双方来说属于已知信息和非焦点信息,度量衡量词就使用得少。如果量词是处于信息焦点部分,比如说处于报价部分,说明计价单位时就会使用度量衡量词,如“特价一百一件、踢脚线四十五块钱一条”一般不会用“个”替代“件、条”等,或者强调数量信息的时候也不使用“个”。语料中有这么一段对话:

2-110 S:它那一个、那一个十一的那一个才十米。

   NC:十米是多少个?

   S:二三十张左右。

   NC:那不行。

   S:不够是吧?不够我给你开两卷儿。(传真机)

双方谈论的是传真纸,顾客问十米能打印多少张传真,但因为不清楚怎么计算传真纸切分后的计量单位,用的量词是“个”,而促销员回答时就换用度量衡量词“张”。这时候强调数量,数量成分是重音所在,一般不会用“个”替代。同样的例子还有:

2-111 它就是——说白了就是一辆车顶两辆轿车用的。(汽车)

2-112 有,也卖、卖了十几辆。(汽车)

2-113 刚才最后一台刚卖完。(手机)

2-114 九十九两件儿都值了。(服装)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强调某个单个商品的时候也会使用度量衡量词,如:

2-115 哎您看那辆车吧,这车已经售出了。(汽车)

2-116 那台你放哪儿了?(手机)

2-117 不是说一台机器跟一台机器都一样的。(手机)

总体上看,现场促销语言中使用的量词集中在通用量词和专用量词,而度量衡量词使用很少。尤其是量词“个”,使用范围非常大,除非强调计量单位,很多时候都可以代替专用量词和度量衡量词使用。由此也可以看出汉语量词在实际使用中的特点。

在建材销售领域,表示面积时使用的长度和宽度单位量词“毫米”和“厘米(公分)”等从来不说出来,而且其单位既有厘米也有毫米。如:

2-118 对。十乘十的。

2-119 有三百乘三百的,三百乘六百的也有。

“十乘十”的单位是厘米,而“三百乘三百、三百乘六百”的单位都是指毫米。在表示长宽各多少的语段当中,没出现过一次计量单位量词。一般来说,建筑业内习惯使用毫米作计量单位,而消费者常常用厘米计量,所以促销员有时“迁就”消费者也用厘米。有趣的是,有一段录音语料中促销员先后使用了不同的计量单位,但都没有说出量词。原对话片断如下:

2-120 C:那不是正方的么?一般墙砖不都是?

   S:二百五十乘三百六十的,它怎么会是方的呢?

   C:哪儿呢?你看,它不就这么大么?

   S:这么大拿尺量量它也不是方的呀!长方的呀!

   C:基本上接近正方。

   S:不接近,二十五乘三十六,差多了。

   C:你这尺寸就是这样的,是么?

   S:对,我尺寸就是二十五乘三十六的。

   C:和别人不一样,好像尺寸,和别人尺寸不一样么?

   S:跟哪些个不一样啊?好多牌子都有,包括“诺贝尔”、“冠军”都是二五四、二五三六、点儿二五三三,点儿二五三六,都有。(建材,04081305)

这里的“二百五十乘三百六十”和“二十五乘三十六”是指同一种规格的墙砖,但前者的单位是毫米,后者是厘米。说话人变换了计量单位,但并没有说出量词。最后一句的“二五四、二五三六”是指“二十五厘米乘四十厘米”和“二十五厘米乘三十六厘米”,不仅没有单位量词,连“乘”也省略了。而“点儿二五三三、点儿二五三六”分别是指“零点二五米乘零点三三米”和“零点二五米乘零点三六米”,又用了“米”的单位,但也不说量词。这种不使用量词和暗中变换计量单位的情况,基本上不会造成理解障碍。因为话题所指的事物在现场,或有现场事物作参照,交际双方关心的是规格所代表的样式,并不是规格数据本身。能够区别出形状和相对的长、宽比例即可,所以不会造成交际的障碍。计量单位在此被双方当作了已知信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