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昆曲演唱艺术:揭示真假混合声机能状态

昆曲演唱艺术:揭示真假混合声机能状态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旦角中除老旦以外,其机能状态和生角的机能状态相仿。(二)真假相融声型的机能状态当演员在中低声区演唱时,发声机能相似于发真声的机能状态,喉部环甲肌组发挥主导作用;当演唱到高声区时,杓肌群逐渐发挥作用,促使环甲肌群和杓肌群两组肌肉的运动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此时,杓肌促使声带靠拢,甲杓肌用力缩短声带,声带边缘变薄。昆曲角色行当中末角、净角以及旦行中的老旦的发声机能状态和此真假声相融的机能状态是一致的。

昆曲演唱艺术:揭示真假混合声机能状态

一 真假混合声的机能状态

(一)真假相接声型的机能状态

一般来说,演唱时真假声相接的点在中高声区(昆曲中声区的概念因角色而异,旦角的换声点低于生净丑角色的换声点,但都在小字一组的f到小字二组的升f之间),在中低声区演唱时,使用真声机能,到高声区时与假声机能相仿,喉部杓肌组发挥主导作用,声带发出假声的声音效果;当演唱音高逐步下行时,声带逐渐按比例增加环甲肌的力量,提高肌肉张力,使声带由“驰振”(驰振,指发音时,在不改变呼气的强弱、声带振动和基因的情况下,使发音管变细,产生较大的动力,激起较高的泛音振动)变为边缘振动,声带张力提高,发声主动性增强,音色厚度增加,演唱力度加大,从而使低音区得到扩展。

昆曲角色行当中的生角(近现代的生角)、除老旦以外的旦角和部分丑角的机能状态和此真假声相接声型的机能状态是一致的。生角的用嗓总体上采用中低声区真声中高声区假声的阴阳腔来演唱(优秀演员在使用真假相接声型演唱时真假声转换的痕迹并不明显),生角内部用嗓所不同的是官生换声点高一些,而巾生换声点低一些罢了。旦角中除老旦以外,其机能状态和生角的机能状态相仿。其换声点在小字一组的f到小字二组的f之间,在换声点下面的音域环甲肌发挥主导作用,在换声点上面的音,杓肌组发挥主导作用。(www.xing528.com)

(二)真假相融声型的机能状态

当演员在中低声区演唱时,发声机能相似于发真声的机能状态,喉部环甲肌组发挥主导作用;当演唱到高声区时,杓肌群逐渐发挥作用,促使环甲肌群和杓肌群两组肌肉的运动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此时,杓肌促使声带靠拢,甲杓肌用力缩短声带,声带边缘变薄。真假声相融的机能状态与发假声机能状态不同的是环甲肌用力的不同,前者使得声带的张力随音高的上升成比例的增加,虽然发混合声时的声带边缘因变薄而不能紧密相贴,但由于声带张力的存在,使得发出的声音兼具真声和假声的特点,既明亮宽厚有力,又高亢清亮灵巧,给人以脆亮丰满圆润之感。

昆曲角色行当中末角、净角以及旦行中的老旦的发声机能状态和此真假声相融的机能状态是一致的。末角中的老生、净角中的红净在声音形象和用嗓机能上最为接近。在中低声区喉部环甲肌组发挥主导作用,在真假声比例上以真声为主;到了高声区环甲肌群和杓肌群平衡用力,在真假声融合比例上是真假参半,演唱到特别高的极限音区时使用“半声”,在演员自己感觉上是假多真少,而且如果没有能力将此高音演唱拖长,就在出声后立即“吃掉”[2]。净角中的黑净和粉净在演唱时多使用炸音(红净唱段中有些演员也使用炸音),演唱起来给人的感觉是底气足、音量大、音域宽、声音炸,使听者产生一种强烈的听觉震撼和审美满足感。演唱炸音比起不演唱炸音的演员,在演唱难度上要大一些,在环甲肌群和杓肌群平衡用力的基础上真声色彩更多一些。末角中的老外和旦行中的老旦,由于角色的需要,在声音运用上真多于假,在真声机能上特别是老外角色运用得更多。但他们(她们)在高声区仍然融入假声,以保证歌唱对音域技术的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