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农村老龄化与体育发展现状的分析

新农村老龄化与体育发展现状的分析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六节农村老年人体育目标与现实的差距一、传统观念制约调查发现,老年人中有60.4%的人对体育没有兴趣,有40.1%的人认为“劳动可以代替体育”,34.6%的人反对开展体育活动,有34.6%的人自认为“身体好无需体育锻炼”,有32.4%的人认为“在农村进行体育锻炼会被人取笑”,有34.6%的人认为“体育锻炼不符合自己的身份和年龄”。农村老年人文盲和半文盲的比例较高,占调查对象的三分之二多,文化素质低下,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严重。

新农村老龄化与体育发展现状的分析

第六节 农村老年人体育目标与现实的差距

一、传统观念制约

调查发现,老年人中有60.4%的人对体育没有兴趣,有40.1%的人认为“劳动可以代替体育”,34.6%的人反对开展体育活动,有34.6%的人自认为“身体好无需体育锻炼”,有32.4%的人认为“在农村进行体育锻炼会被人取笑”,有34.6%的人认为“体育锻炼不符合自己的身份和年龄”。可见,错误的传统观念是制约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的重要原因。农村老年人文盲和半文盲的比例较高,占调查对象的三分之二多,文化素质低下,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严重。费孝通先生曾这样概括乡土社会的特色:

(1)泥土的芬芳。一个人的生活从生到死,都与泥土紧密相关,在他们的宇宙观里乡土意识非常浓厚。

(2)礼俗社会。人们行为所遵从的规范,主要是“人情、礼节、关系、面子”以及本地、本村习俗。

(3)差序格局。人们的认识以自我为中心,沿着“我——我们家——我们族——我们村”的顺序展开。[9]

农村传统的习俗和文化中少有现代体育运动的踪迹。因此,要将参与体育活动引入到农村文化中,成为农村老年人的行为模式,必须涉及传统观念的转变,这需要一个漫长而又艰苦的过程。

二、健身知识和运动技术欠缺

健身知识是人们通过实践获得的如何通过体育锻炼来提高身体健康的一种认识,是引导和实现老年人科学健身的基础。运动技术是体育锻炼知识技能和运动技巧的总和,是体育健身的手段。它们是开展农村体育运动的基础,是引导科学健身的起点,是实现自觉自愿参与体育锻炼的必备条件。调查发现,有46.8%的老年人不懂体育锻炼的方法,20.1%的人在学生时代就不喜欢体育。农村老年人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群体,要在老年人中实现健身知识普及化和运动技术大众化必须从宣传和引导入手。

三、体育经费、场地设施的匮乏

经费和体育场地设施是开展农村体育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体育经费是提高农村体育组织管理的首要方面,85.2%的基层农村老年人管理者反映老年人体育经费缺乏。有关研究显示:人们一般选择到离居住地10~15分钟路程的地方参加体育锻炼。[10]对此,笔者比较认同,“乡村的体育发展仍然应脚踏实地,立足于自然村落,毕竟让村民经常去集镇进行体育活动不符合农村的社会生活习俗。”[11]本次调查结果表明,42.3%的基层体育管理者和38.6%的老年人认为,缺乏体育场地设施是影响老年人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所以,农村体育经费和场地设施的不足是制约农村老年人体育参与的瓶颈。

四、经济基础不足

大量研究表明,农村体育发展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经济的发展水平。老年人体育参与的经济基础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的经济能力;二是公共福利性资金的支持力度。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我国农村尚未建立老年人养老机制,老年人经济独立性差,没有经济独立性的老年人,体育参与也变得身不由己。44.6%的老年人反映由于家庭负担重无法参加体育锻炼。可见,尽快让农村老年人富裕起来,将是发展农村体育一项最为艰巨的任务。(www.xing528.com)

【注释】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2000-08-19。

[2]龚守栋:《福建改革开放25年》,第67页,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3]中国统计编委会:《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第142页,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4]王曼:《试论不同年龄阶段与休闲活动的相关性》,《湖北体育科技》2006(7)。

[5]王凯珍、王庆锋、王庆伟:《中国城市老年人体育组织管理体制的现状调查研究》,《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1)。

[6]卢元镇:《体育社会学》,第47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卢元镇:《体育社会学》,第64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毛秀珠:《体育社会学上位理论基础结构的研究》,《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7(2)。

[9]费孝通:《乡土中国》,第122页,北京,三联书店,1985。

[10]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第168页,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

[11]吴振华、田雨普:《关于中国农村体育若干问题的断想》,《体育文化导刊》2005(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