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华亭县土地流转情况分析及解决思路

华亭县土地流转情况分析及解决思路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华亭县土地流转情况的思考周敏农业是安天下的产业,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然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能产生的效益已经接近最大限度地释放了出来,土地收益下降使农民对土地投入的积极性也随之下降,农村土地流转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要求。本文就华亭县在土地流转中的一些做法及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提出了若干粗浅的建议和广大同仁商榷。

华亭县土地流转情况分析及解决思路

对华亭县土地流转情况的思考

周 敏

农业是安天下的产业,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1978年我国实行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业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生活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然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能产生的效益已经接近最大限度地释放了出来,土地收益下降使农民对土地投入的积极性也随之下降,农村土地流转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要求。依据农村经济的现状,2002年8月国家适时地出台《农村土地承包法》,允许和鼓励农村土地自由流转,是继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之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又一次重大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促使土地商品化的具体体现,也是破解“三农”难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就华亭县在土地流转中的一些做法及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提出了若干粗浅的建议和广大同仁商榷。

一、华亭县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

近年来,华亭县把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以推进土地规模经营为手段,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至目前,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7250.85亩,占总耕地面积41.7万亩的1.74%,涉及21个村48社,流转土地类型主要是川地。农村土地流转形式主要以出租、转包为主,互换、转让等形式所流转的面积较少,土地流转年限一般为1—5年。

土地流转效果明显。一是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全县3600多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合理有序分流了农村富余劳动力,优化了劳动力结构,促进了劳动力转移,增加了农民收入。二是加速了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土地流转,促使核桃、药材、肉牛蔬菜等农业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形成了规模经营、特色突出的上关优质核桃生产基地、马峡中药材科技示范园、神峪蔬菜种植示范带和西华、黎明川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等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区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导作用,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三是增加了农民收入。部分土地通过向种田大户和产业能人集中,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龙头企业和园区吸纳周边群众务工,农民在稳定获取土地出让金的基础上,又从企业务工中获取劳务收入。据统计,目前,全县流转土地的农民约有2300多人在企业或园区务工,年人均务工收入约在5000元以上;产业能人通过土地流转发展产业,效益好的年均增收达到5万元以上。

二、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1.农民的“恋地”情结制约了土地流转。我国人多地少,特别是几千年的自然经济遗留影响,使农民长期依附于土地。土地不仅是农民吃、穿的生活来源,而且土地赋予农民更多的保障功能,可以说,土地是农民安身立命之本。现在,由于农民就业岗位很不稳定,经常是季节性的打短工,再加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处于初始阶段,因此,大多数农民对承包土地的流转心存疑虑,当其外出打工或无力耕种时,往往选择私下协商代耕,临时性转包,有的甚至干脆撂荒,这些都不利于土地的流转。

2.土地流转形式单一,制约了土地流转的速度。目前,我县的土地流转主要以转包、出租两种形式为主。其中:通过转包形式流转土地729.88亩,占流转总量的11.6%;通过出租流转土地总面积3861.73亩,占流转总量的61.3%;通过互换流转土地总面积12亩,占流转总量的0.2%;通过转让流转土地总面积21亩,占流转总量的0.3%;另外,有1679.21亩土地在民间不定式流转,占流转总量的26.6%。

3.土地流转的机制不完善导致组织管理不健全。土地流转机制不畅,交易对象与范围窄,成交的可能性小。由于现在农村土地村集体所有,土地也往往局限于村内甚至是组内流转,不能跨区域、跨所有制流动,不能承包给企业经营,往往出现农户有转让土地意向却找不到合适的受让方,而需要土地的人又找不到出让者的现象。使土地效益得不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地流转的程度、规模和效益,阻碍着土地流转在更大的范围和更高的层次上进行。

4.土地交易组织匮乏。土地交易组织包括交易的场所和监督管理机构。现在,我国还没有正规的土地交易市场,土地流转的监督管理机构也尚未组建,有的地方虽然成立了土地流转的中介组织,但总体上仍相当匮乏,缺乏网络状、多功能的中介服务体系。所有土地交易基本上是由农户漫无目地寻找转让对象,并随意完成整个交易过程,这样,一方面因交易过程的效率低下而影响土地的流转规模和速度,从而影响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另一方面交易行为不规范,导致了土地流转交易纠纷的增多。(www.xing528.com)

5.土地流转行为不规范影响土地流转的健康有序发展。土地流转涉及土地所有者、土地经营者、中介组织等多方面的利益,流转必须按规范的操作程序进行。规范的土地流转行为是:首先流转主体要符合法律的规定。其次是流转双方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在流转合同中,明确流转的形式、数量、年限、条件及双方的权利、责任、义务等。然后,再将土地合同经过区县乡土地管理部门鉴证。总体上看,现在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着两个不规范的问题:一是流转的主体不规范。在一些地方,业主不是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等农村土地经营者、使用权拥有者签订协议,而是与乡镇政府或县级某部门签订协议。这与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及相关的法律、政策相违背。二是流转的程序不规范。不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确认便私自转包租赁土地者,有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不通过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便将集体的“四荒地”机动地转出去。据调查,一些农村土地流转无约定或只有口头约定合同的占到了60%以上;签订合同但并未经合同管理机构审查鉴证的占25%。从这些数据来看,没有法律效率的无效合同几乎占到土地流转合同的近90%。这些,都影响了土地流转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提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目前,我县正处在由传统分散型农业向现代集约型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一方面要坚决落实中央关于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不变的政策,确保家庭承包经营制度长期稳定,这是土地流转的基本前提;另一方面要适应发展需要,坚持依法、有偿、自愿流转的原则,适时促进农村土地加速流转,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从以下几点抓起:

1.加强对土地流转必要性的宣传。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种媒体,大力宣传有关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和通过流转土地增收致富的典型,让农民了解政策,消除误解,放心流转土地。

2.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依据各地产业特色,引导农户向产业化龙头企业、种养大户有偿转让土地经营权,壮大特色产业规模,切实提高耕种效率。

3.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管理服务机制。要按照“流转形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实施程序合法化、流转合同规范化”的要求,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各项机制。

4.加快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坚持以转移农民、减少农民促进农村土地流转。一要做大做强工业企业和城市产业。二要大力发展新型服务业。如餐饮娱乐、物流配送、旅游服务、产品推介等,引导中心集镇附近以及旅游景点沿线的农民率先从土地上脱离出来。三要切实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四要继续加大农村劳动力输出力度。

(作者系华亭县委党校助理讲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