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弗兰克·奥哈拉诗作《我为啥不是画家》及其特点

弗兰克·奥哈拉诗作《我为啥不是画家》及其特点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弗兰克·奥哈拉的诗《我为啥不是画家》发表于1957年,当时美国诗坛盛行的是建立在T.S.艾略特诗歌传统基础之上的“新象征主义”诗歌,其特征是文雅、语言优美、喜欢使用反讽、不触动理智誓不罢休等。他的这首《我为啥不是画家》与他的其他许多诗作一样读起来就好像是奥哈拉刚刚即席而作,体现了即兴、反理性的特点。在奥哈拉所有的作品中,《我为啥不是画家》是他最受欢迎的诗作。一天我在一个画展瞧见迈克的画,题名叫:沙丁鱼。

弗兰克·奥哈拉诗作《我为啥不是画家》及其特点

弗兰克·奥哈拉的诗《我为啥不是画家》发表于1957年,当时美国诗坛盛行的是建立在T.S.艾略特诗歌传统基础之上的“新象征主义”诗歌,其特征是文雅、语言优美、喜欢使用反讽、不触动理智誓不罢休等。奥哈拉的诗与此则相反,通常采用口语和对话形式,在语气语调上比较随意自由。他的这首《我为啥不是画家》与他的其他许多诗作一样读起来就好像是奥哈拉刚刚即席而作,体现了即兴、反理性的特点。总体上看,奥哈拉的诗歌生动、有活力,在简洁、幽默机智中又有荒诞感和梦幻感,突出地表现了诗人的独特个性,开创了反文雅、反高贵的传统诗风。

在评论奥哈拉时,作家Paul Carroll写道:“10年前没有人会料到弗兰克·奥哈拉的诗歌会对美国二十多岁的年轻诗人产生如此大的影响。”Marjorie Perloff在1996年一个专门讨论美国50年代诗歌的会议上注意到,这次会议关于奥哈拉的论文比讨论其他任何诗人的都多;他的名字在各种主题发言中不断地被提起。在奥哈拉所有的作品中,《我为啥不是画家》是他最受欢迎的诗作。作家David Lehman对这首诗做出了如下评述,认为这首诗“使诗歌变得像呼吸一样自然,像美国的习语一样随意,且充斥着大都市的讽刺和波西米亚式的诱惑和刺激,这首诗的魅力实在令人无法抗拒”。

我不是画家,我是诗人。

为啥?我宁愿是个

画家,可我不是。好吧,

举个例子,迈克·哥尔德伯格

正开始作画。我走了进去。

“请坐,请喝茶”他

说。我喝起来;我们喝起来。我抬头

看。“你在画布上写了沙丁鱼。”

“嗯,画布上总得有点啥。”

“噢。”我走了,过了些日子

我又来了。那幅画

还没画完,我走了,过了些

日子。我来了。那画

完成了。“沙丁鱼几个字呢?”(www.xing528.com)

画上剩下的只是

一些字母,“那几个字太多余,”迈克说。

而我呢?一天我思考着

一种颜色:橘黄色。我写下一行

关于橘黄色的诗。转眼间,一页纸

写满,全是大白话,不是诗。

接着又写了一页。应该

多些大白话,多写些橘黄色

多么可怕,多写些生活,而不是

橘黄色。过了些日子。诗实际是用

散文写成,我是个真正的诗人。我的诗

写完了,可我只字未提

橘黄色。诗共十二首,我叫它

橘黄色。一天我在一个画展

瞧见迈克的画,题名叫:沙丁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