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获得父母的认可-终结拖延症

如何获得父母的认可-终结拖延症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孩子的行为或外表惹人喜爱时,这些父母就会给孩子贴上“好”的标签,认定孩子值得爱;但是,当孩子让他们不高兴时,他们就会把爱收回。当孩子意识到爱必须要靠做“好”孩子和讨父母欢心来换取时,问题就来了。当孩子靠讨好赢得了父母认可的信号时,孩子会觉得父母爱他,觉得自己幸福而且有价值。这些父母的反对意味着,他们拒绝承认孩子的价值和安全感。

如何获得父母的认可-终结拖延症

正如我们在上一章看到的,如果说认可是毒品,那么父母往往就是毒贩子,尽管他们可能是无心的。

尤其是当父母把爱用做有条件的奖赏时,他们就是在引导孩子将来成为认可成瘾者,最终成为取悦者。当孩子的行为或外表惹人喜爱时,这些父母就会给孩子贴上“好”的标签,认定孩子值得爱;但是,当孩子让他们不高兴时,他们就会把爱收回。这叫做“有条件的父爱母爱”,它对孩子的影响可能是毁灭性的。

这样看来,寻求认可以及由此产生的取悦是孩子形成的应对技能,可以帮他们避免可怕的、无法控制的情感环境

对非常小的孩子来说,父母就是全能的上帝,几乎掌控着所有重要的东西,尤其是爱和保护。自从有了意识之后,孩子就在学习把父母的笑脸和赞扬跟爱和安全感联系起来。

当孩子意识到爱必须要靠做“好”孩子和讨父母欢心来换取时,问题就来了。孩子于是就会认为,如果他未能讨得父母的欢心,父母就会不再爱他了。在孩子过分单纯的世界里,爱一旦被收回,可能就永远消失了。这可能会导致对抛弃的极端恐惧。

在小孩儿的心里,“自己是谁”与“自己做了什么”并没有明确的区别。因此,在爱的给予附带条件的家庭里,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会跟他的行为表现缠绕在一起

按照这种心理逻辑,做了“坏”事就等同于是“坏”人,做了“好”事就等同于是“好”人。在这种有条件的情感环境中长大,结果就是孩子会把取悦别人跟当“好”人联系起来,而当好人则意味着值得别人喜爱。相反,当“坏”人意味着别人会反对你,而反对又意味着你不再被人喜爱了,因为你不值得别人喜爱。当你不值得喜爱时,人们就会离你而去——你被抛弃了,没了安全感,处境悲惨。

你能够理解当父母的爱附带了条件时,孩子面对着怎样的情感赌注。认可是爱存在的信号,在孩子心里具有重大意义。当孩子靠讨好赢得了父母认可的信号时,孩子会觉得父母爱他,觉得自己幸福而且有价值。认可暗示着,至少暂时来说,孩子是安全的,不会遭到抛弃。(www.xing528.com)

相反,反对会变得十分危险。这些父母的反对意味着,他们拒绝承认孩子的价值和安全感。认可是爱和安全感的信号,反对则预示着抛弃、危险和恐惧。

▲当父母无条件地爱孩子时,孩子就会学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开始理解自身作为人的价值与自身行为是否正确之间的区别。

在爱不附带任何条件的环境中,当孩子做了错事时,父母的言语和行为会告诉孩子:“我们爱你,但我们不喜欢你犯错误。”

在无条件的爱下,默认契约是父母承诺爱自己的孩子,只因为他是自己的孩子。赞扬和认可是为了影响孩子的行为选择。认可仍然是一种奖赏和强化;但是,因为对行为的认可跟孩子的价值以及孩子应得的爱分开了,所以跟爱附带条件的情况不同,认可不会变成安全的首要信号。同样,反对或批评不会拉响心理警报,只会提醒孩子危险和抛弃正在逼近。

像萨曼莎这样的孩子,他们对反对和抛弃的恐惧往往会伴随终生。作为成年人,他们对别人发出的最轻微的反对暗示也非常敏感。成年认可成瘾者面对批评时,童年的情感包袱仍然会让他们非常焦虑。

在很快就把控制权交给别人之后,为了避免遭到批评、反对或者嫌弃,减轻对抛弃的恐惧,这些取悦者几乎什么都愿意做。他们凭借一生磨炼的取悦本领,他们手忙脚乱地平息着别人的反对,好让自己再一次感到安全或者更安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