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西百位历史名人怀咏诗词集

江西百位历史名人怀咏诗词集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于庆元四年去世,享年79岁。风虎云龙存坚骨:周必大从政期间,无论是辅佐朝廷还是主政地方,总是一片忠心,勤奋治政,处事有谋,风虎云龙。《宋史·周必大传》中记载了许多事迹。雕版印刷有建树:周必大不仅是一位德才兼备的政治家,而且还是一位智识高远、学术精湛的大学问家。醉翁文集万言长:庆元元年,周必大告老还乡,在青原山从事著书、刻书活动。

江西百位历史名人怀咏诗词集

39.满庭芳·怀周必大

弘道青原,冲天白鹭,赋诗名噪庐陵。重提轻落,信笔论丹青。多少国朝旧事,任评点、焕目成新。理朝政,躬勤立榜,笃志正言行。

荷髯归故土,晨中暮里,雕版倾情。刻勘百余卷,万世功勋。如若毕昇尚在,把醇酒、对庆相吟。千年史、登高望断,屈指有其名。

青原野夫周必大:字子充(1126—1204),又字弘道,号省斋居士、青原野夫,江西吉安县永和镇周家村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其先世为郑州管城人,祖父周诜,在宣和(1119—1125)年间至吉州庐陵任职,遂定居于此。他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饱读诗书,少年作文赋诗,名噪庐陵。宋高宗绍兴二十年(1150)进士,授官徽州户曹,二十七年举博学鸿词科。官至左丞相,封益国公。卒谥“文忠”。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交谊很深。

位至宰相正朝纲:1150年进士,授官徽州户曹,后中博学鸿词科,任建康府学馆的教授。不久,被调到太学任职,宋高宗命每个到学馆任职的人书写一篇策文,其策文,高宗极为赏识:“真是大手笔。”此后,其不断升迁,直至监察御史。孝宗即位后,他任起居郎,后任给事中;因在用人上与孝宗相左,便辞去职务。久后才被重新起用,先后知南剑州、提点福建刑狱,逐渐迁官至秘书少监,兼权兵部侍郎、礼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等职。淳熙十四年(1187),升任右丞相。在相位上他更加恭谨,勤于政务,得到皇帝及官员们的普遍赞誉。宋光宗即位后,任左丞相,辅佐皇帝。光宗初年,他又进少保,封益国公。宋宁宗时,升任少傅。庆元元年(1195),虑已年高,上表请求辞官归家,获准。于庆元四年去世,享年79岁。

风虎云龙存坚骨:周必大从政期间,无论是辅佐朝廷还是主政地方,总是一片忠心,勤奋治政,处事有谋,风虎云龙。任宰相八年,他“立朝刚正”,言事不避权贵;在内政外交上,充分体现了一个政治家的远见卓识,表现了一个成熟的爱国政治家的骨气。人们敬重他,皇帝倚重他,被朝廷赠官太师,谥“文忠”。宋宁宗还亲自在他的墓碑上题写了“忠文耆德之碑”,以褒扬他的功绩。(www.xing528.com)

抗言直谏惊庙堂:为政期间,他时常不避权贵,敢于直言,始终保持着刚正直言的品质,对于朝廷中的不正之事奋力指责,丝毫不顾及自己的前途和命运。连皇帝也惊叹:“我本以为你只擅长于作文章,没想到你竟然如此刚正。”《宋史·周必大传》中记载了许多事迹。一次,孝宗欲提拔宠幸之人为高官,遭到周必大的坚决反对,他谏道:“关于此人的任用,以前曾经在朝廷上议论过,大家都认为不可,陛下也觉得这个决定不妥而改变了自己的想法。现在没过多长时间,又作出这样的决定,使贵戚干预朝政,于公于私都是缺失,请恕臣下不能奉诏。”结果,他被罢去京官,外放建宁府。他称病屡辞官不就,由此名声更重。连孝宗也不由得感叹道:“卿不迎合,无附丽,朕所倚重。”他为官,以国家大事为己任,忠于职守,曾经谏阻皇帝沉迷于球场,提倡节俭,要求朝廷宽赋养民,在与金朝交往中保持礼仪,在当时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雕版印刷有建树:周必大不仅是一位德才兼备的政治家,而且还是一位智识高远、学术精湛的大学问家。他一生不遗余力,致力于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术的发展,务政之余,积极进行印刷出版的实践活动,是继毕昇之后,首个试验胶泥活字印刷并获成功的人,为中国的印刷术作出了重大贡献。

醉翁文集万言长:庆元元年(1195),周必大告老还乡,在青原山从事著书、刻书活动。举全力雕版印刷他任丞相时未完成的欧阳修文集,使洋洋百万言的《欧阳文忠公集》共153卷,终于雕刻成功。雕刻版本卷帙浩繁、印装精美、校勘准确,是宋版图书中的上品。其刻本以其校勘精良、刻写俱工,在中国书史上一直享有盛誉,备受推崇。

骈文碑铭多佳作:周必大撰写了不少代表朝廷的重要文章,如《岳飞叙复元官制》,词婉义正,是宋代骈文佳作。其序文如《〈皇朝文鉴〉序》,写得典重雅正。游记如《南归录》所写游石湖,则颇富情致。总的说来,这类散文内容丰富,文采则时有不足。他知识渊博,其散文及《二老堂诗话》中,保存了不少研究宋代文学的资料。其神道碑、墓志铭一类文字,主次分明,颇有章法,后为元代修《宋史》者所取材。著有《益国周文忠公全集》200卷,其中包括《省斋文稿》《平园续稿》《省斋别稿》《二老堂诗话》等24种。

诗雅文锐留篇章:周必大一生先后创作600多首诗,有的善于状物,如《池阳四咏·翠微亭》——“地占齐山最上头,州城宛在水中洲;蜿蜒正作双虹堕,吸住江河万里流。”比喻浅近新颖。又如《游庐山佛手岩雪霁望南山》——“十日顽阴不见山,山中一夜雪封庵。伊予的有寻山分,日照北窗云在南。”气骨稍弱,却清新淡雅。他起初诗学黄庭坚,后由白居易又溯源杜甫。在有些诗里,他喜欢用典,未能摆脱“江西诗派”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